刘宇鹏,赵慧峰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保定 071001)
·研究报告·
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以坝上地区为例
刘宇鹏,赵慧峰※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保定071001)
摘要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农民增收
近年来,河北坝上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产业化经营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与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重点分析坝上地区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对农户增收的效益。2000年以来,坝上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但由于一些地区产业化模式缺乏创新,仍停留在传统种养业,导致对农户增收的效果越来越小 (刘宇鹏,2012)。近年来,不同地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1]。其中,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尤为突出,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大加快了农牧业的发展速度,而且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2](丘佳,2011)。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通过开发优势主导生态农产品与利用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发展农牧业生产,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3](肖艳,2009);而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通过农业观光园、都市休闲农业、农耕民俗体验、生产基地示范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4](张光海,2012)。该文重点对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相结合模式对农户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探索适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2.1调查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了解坝上地区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情况,在2014年暑假期间,研究组对张家口坝上的张北、尚义、康保、沽源等4县与承德坝上围场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该调查以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为重点调查对象,涉及以下方面:休闲农业,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水平等。调查范围涉及12个乡镇的659个农户。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入户访谈法。共收回问卷647份,其中有效问卷602份,有效率为93.04%。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养殖户、养殖小区、个体经营户、生态观光园、生态养殖示范区等不同类型的对象,涉及地域广,并且包括了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当地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的整体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2调查数据的基本特征
调查户主的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1)户主的个人特征:男性占76.03%,女性占23.97%;户主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6.18%,31~40岁占25.29%,41~50岁占29.05%,51~60岁占25.97%,61岁以上占13.51%。户主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2.09%,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6.5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16%,小学占38.59%,只有3.49%的农户没有受过教育。(2)家庭特征,在所调查农户中,每户平均人口4.72人,劳动力2.65人,平均每户耕地面积0.15hm2。
该文将所调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划分为4类7种模式:第1类“传统种养产业化”(Y1),具体包括“传统种植业”(X1)、“传统养殖业”(X2)、“传统种植业+传统养殖业”(X3)等3种模式;第2类“生态种养产业化”(Y2),具体包括“生态种植业”(X4)、“生态养殖业”(X5)、“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X6)等3种模式;第3类“乡村旅游产业化”(Y3),主要指“乡村生态旅游业”(X7)与“传统种养业+乡村旅游业”(X8)等2种具体模式;第4类“生态种养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Y4),主要指“生态种养业+乡村旅游业”等1种模式 (X9)。
表1 调查对象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布情况
表2 调查对象各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该文主要用单位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等2个指标来比较各种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从业面积纯收益指标显示,“生态种养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Y4)的“生态种养业+乡村旅游业”这种模式 (X9)的从业面积纯收益最高,达到了近8 000元/hm2;其次是“生态种养产业化”(Y2)中的“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X6)这种模式;“乡村旅游产业化”(Y3)中的X7与X8两种具体模式的纯收益也达到了5 000元/ hm2左右;生态种植业 (X4)与“生态养殖业”(X5)等2种模式的纯收益居中,传统种养业 (X1)、(X2)及 (X3)的纯收益则比较低,尤其是传统种植业的收益最低。
另一方面,从人均纯收益指标来看,同样是X9最高,平均达到了5 516元/人;其次是X5与X6等2种模式,均超过了3 500元/人,X7、X8及X4等3种模式的人均纯收益均超过了2 000元,X1、X2及X3等3种模式人均纯收益最低,均不足2 000元。
通过对表2的分析看出,与旅游业相关的X7、X8及X9等3种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说明对于坝上地区而言,乡村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用明显。其次,生态种养业对于增加农民收益效果也比较显著,明显高于传统种养业,说明坝上各县政府近年来通过大力扶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4.1变量选取
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比较多,该文主要选取了农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及经营模式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该文将2012年农户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Y),农户家庭特征因素 (Hi)、农户资源禀赋因素 (Rj)、农业产业化模式因素 (Xk)作为解释变量。各解释变量赋值见表3。
表3 模型变量定义与统计描述
4.2研究假设
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参与农业产业化与进行产业化模式创新的意愿取决于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民才有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户的家庭特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发展情况及政府政策又是影响产业化发展与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及工资性收入来增加农户收入水平。当然,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环节不同、模式不同或者种养殖品种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增长渠道。所以,农业产业化对农户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因素。
4.2.1农户家庭特征
主要包括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财产及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依据理论分析,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应高于户主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因为一般情况下,户主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越快,可以较好地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比较收益,更敢于创新并尝试新技术与新产品[5]。农户财产主要包括各种农机具、耐用消费品及存款。农户拥有财产数量越多,有利于增加生产投资,参与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的能力就较强,其增收可能性也越大。农户中农业劳动力数量越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越高,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能力越强,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4.2.2农户资源禀赋
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耕地面积、传统种植面积、传统养殖面积、生态种植面积、生态养殖面积及乡村旅游从业面积 (主要指与旅游业相关的商品摊位、餐饮、住宿等面积)。农户拥有的耕地越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愿望越强烈,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获得更多的收益[6]。传统种植业一般以大田作物为主,是土地集约型种植模式,土地投入多,但收益相对较低,所以,传统种植面积大,反而有可能制约农户进一步增收。而生态农产品种植与养殖由于能够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具有地域特色,而且生态环保,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渠道[7]。另外,2000年以来,乡村旅游业在坝上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基本形成各县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当地农民不同程度参与旅游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经营各种旅游纪念品及特色农产品、提供餐饮住宿等内容,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4.2.3农业产业化模式因素
该文把前述的9种产业化模式综合为5类,分别是: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乡村旅游业产业化模式、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模式、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模式。从理论上说,传统种养业虽然在坝上不同地区均存在产业化经营模式,但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且不易发挥区域优势与资源优势,对农民的收益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态势。而生态农业则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区域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拓展市场,目前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目前,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坝上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了坝上部分地区草场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甚至成为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4.3模型选择
该文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形式为:Y=F(Hi;Rj;Xk),即:
该模式表示农户增收受到农户家庭特征因素 (Hi)、农户资源禀赋因素(Rj)及农业产业化模式因素 (Xk)的影响。该文运用Eviews6.0经济计量软件对问卷有效的602户农户的有效数据进行回归,以确定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进一步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这个极其漂亮的天然拱门坐落于马略卡岛东南部。有敢于冒险的攀岩者试图攀缘这座引人注目的岩层,但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攀爬的路线之一。而大多数人则纯粹因能够欣赏到这里的美景和蔚蓝的海水而开心。
4.4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R2值为0.571,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统计检验,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具体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4.4.1农户家庭特征变量
回归结果显示,在农户家庭特征变
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说明农户拥有财产越多,越有利于增加生产投资,参与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的能力就越强,抵御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其增收可能性也就越大。但同时,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增加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该调查的对象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比较低,只有11.76%,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年限都没有超过8年,导致文化程度变量对农户增收影响不显著。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其是否参与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影响不大。
4.4.2农户资源禀赋变量
回归结果显示,在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土地仍然是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要素投入之一,家庭耕地面积大,为农户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从事种植业与养殖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农户种植或养殖收益较高的农产品,从而增加家庭收入水平。传统种植面积系数为负,主要原因是坝上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高寒干旱对传统农作物有比较大的影响。调查中,一些乡镇的蔬菜种植出现了大面积滞销现象,严重制约了专门从事传统种植业农户的增收速度。养殖业是坝上地区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牛奶价格与猪肉价格波动较大,虽系数为正,但作用却越来越小。
生态种植面积与养殖面积对农户增收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了生态 (绿色与有机)农产品的种植、生态放养各种畜产品 (黑猪、鸭、鸡等)及特色畜产品 (狍子、山鸡、野猪、有机草原驴等)。同时依托当地草场、高原及山区的资源优势,保护草场资源,饲料作物面积不断增加,也为发展生态养殖业奠定了基础。调查发现,实行放养的畜产品种类仍在不断增加,平均放养面积也越来越大。许多特色生态农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已经销入京津超市,甚至远销欧美,导致农户收入迅速增长。
4.4.3农业产业化模式变量
在考查的5种农业产业化模式中,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其它4种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均比较显著。调查结果显示,83.62%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比不参与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由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合同约束达到一定的规避风险目的,而传统农牧产品 (粮食、蔬菜、牛奶、猪肉等)由于其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比较接近发散型蛛网,因此,这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单一,对增加农户收入效果也不太明显。
近年来,由于坝上地区资源与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当地政府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当地生态种植业与养殖业迅速发展[8],相应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也不断创新,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前,坝上地区生态种植业品种不断丰富,已经发展到包括礼品小南瓜、小西瓜、金莲花、口蘑、野黄花、野木耳等生态特色果蔬60多个品种,燕麦、亚麻、杂豆、莜麦、荞麦等特色杂粮20多个品种。生态养殖业也迅速发展,七彩山鸡、大雁、野猪、狍子、有机黑猪、有机草原驴等18个品种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同时,各县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以建设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奶、菜、薯、肉、粮”五大产业发展。调查显示,参与生态种养业产业化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 000~8 000元,远高于从事传统种植与养殖业的农户。
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对农户增收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3的农户其收入对旅游业依赖较大,且主要从事商业与服务业。而且,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针对当地旅游资源,积极带领农户进行种养兼业经营的同时,积极与旅游景点、大型宾馆酒店及当地超市联系,直接推销其农畜产品,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大。
该文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1)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财产对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加对农民购买各种农资的补贴,以增强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力量,发挥其在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
(2)农户资源禀赋因素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应在保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二、三产业等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另一方面,要探索适宜高寒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增加家庭耕地面积。
(3)生态种养业与乡村旅游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9]。应该进一步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农民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养业,鼓励特色种养业基地与示范区建设,并完善特色产品品质检测制度,保障食品安全[10]。
(4)农业产业化模式变量中,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外,其它4种主要模式均对农业增收作用显著,这充分说明生态种养业与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更说明了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坝上地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根据当地资源与区位优势,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祖辉,顾益康,郭红东.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创新.农村经营管理,2001,8∶26~28
[2]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4∶314~317
[3]肖艳,苏维词.西南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措施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05~406
[4]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5]孙芳,陈建新.农牧业一体化影响农户增收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1,12∶44~52
[6]周小萍,陈百明.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探讨.农业工程学报,2004,5∶296~300
[7]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6∶18~26
[8]李刚等.遂昌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2∶140~144
[9]孙芳,高立英.现代农牧业纵横一体化经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6∶74~81
[10] 弓志刚,原梅生.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创新研究.财贸经济,2009,1∶114~11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COUPLED MODE TO IMPROVE FARMERS'INCOME
Liu Yupeng,Zhao Huifeng※
(School of Busines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for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using the survey data from 659 farmers of 5 county in Bashang area,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on promoting farmer income growth using multi factor linear regress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benefits and pure income per capita from the 3 industrialization modes that related to touris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farmers property a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farm households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farmers'income;The variables of peasant household resource endowment al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crease offarmers'income;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pattern on farmers'income was not significant,but the influence of othe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modes were significant in Bashang area,especially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industrialization mode and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dustrializ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It concluded that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ould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household's income,especially the industrialization mode combin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and leisure agriculture.
Key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mechanism innovation;increase farmers'income
中图分类号:F321;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073-07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12
收稿日期:2015-05-08
作者简介:刘宇鹏 (1977—),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通讯作者:赵慧峰 (1964—),女,河北保定人,教授、学院书记。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畜牧经济。Email:huifengzhao@126.com
*资助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适度规模经营视角下河北省农地流转模式研究”(15457509D);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模式研究”(2015040214);河北省教育厅重大课题“新时期河北省奶业发展战略研究”(ZD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