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7-18 08:12马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期
关键词:棉农生产性废弃物

马瑛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持续农业·

新疆棉花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瑛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使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成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严峻挑战。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其棉花种植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近一半,棉花生产在有力促进新疆地区收入增加的同时其负外部性也日渐显现,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生产性废弃物随意处理现象突出,新疆已成为“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如何无害化处理这些废弃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为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石河子市、莎车县、阿瓦提县及哈密市276家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的受教育程度、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小、参与棉花专业合作社对于棉农对这些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具有正向作用,而棉农环保意识的高低没有转化成为其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给出了有利于改善棉农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棉花生产农户行为生产性废弃物处理影响因素新疆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重要的一环,而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1]。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产业在新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197.8万hm2,产量达450万t,种植农户达到92.93万户,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产量及调出量等4项指标连续21年位居全国首位。伴随种植规模的扩大,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投入品数量也大幅增加,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排放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加之废弃物的产权属性,政府监管困难,导致这些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粗放,甚至直接焚烧或任意丢弃[2]。新疆棉区几乎100%为地膜棉,据调查,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率在24%左右,按目前使用量,每年棉田将有18kg/hm2左右的地膜留在土壤中[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新疆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此外,据统计,当土壤地膜残留量60kg/hm2时,棉花减产幅度达10%~22%,已经严重危害到农作物生长乃至整个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无害化处理这些废弃物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各级政府面临的共性问题。

目前,政府已高度重视对这些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指出,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资源回收制度,鼓励废旧农膜回收与综合利用。2014年9月,新疆颁布《自治区土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条例》,规定所有生产地膜的企业只能生产0.01mm的新标准地膜。地膜厚度的增加将促进农田废旧残膜回收,减少农田白色污染。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问题,《农药包装袋废弃物环境管理办法》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论证中。2015年4月,《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其中农膜回收率要达80%以上。

当前对农业废弃物的研究多偏向于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农户生活垃圾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废弃物,对农膜、农药瓶、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的研究多集中于现状及其治理对策[4-5]、废弃物量的预测及其处理[6]、原因分析[7]等,从微观农户角度尤其是棉农角度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较少。农户既是农业生产性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又是污染防控的主要参与者与直接受益人,还是诸多农业污染防控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如果没有农民的主动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效防控农业污染[8]。因此,探讨棉农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污染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利用在新疆棉花种植区的调查数据,分析棉农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式,探讨影响棉农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因素,进而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1 理论框架

1.1概念界定

农业废弃物 (Agricultural Waste,AW)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加工类残余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9]。在该文的研究中,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则主要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宜被降解的,像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袋等被遗弃的化学合成物[10]。

1.2模型的几个假设

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袋等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农户作为农业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面对市场的决策行为是理性的,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及多方面的权衡来做出能够使其希望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但由于农民参与的投入要素与产出市场不成熟,所以农民的生产决策又受到很多传统习惯的影响,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有条件的[11]。

该文在综合考虑影响农户行为的诸多要素基础上,提出几点重要假说将以实证检验,具体如下:

(1)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户自身条件 (比如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相关培训、农地规模等)与其选择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姜太碧等[12](2013)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并明白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从而决定着对农户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能有意识地尽可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妥善处置污染物。蒋琳莉等[10](2014)认为务农年限越久受传统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影响越深,选择直接丢弃或堆腐还田方式的可能性越高。华春林等[13](2013)认为农户参加的培训次数越多,越能够从现有的法律条款中获取具有操作性强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指导,就更倾向使用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方式。仇焕广等[14](2012)认为饲养规模对农户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影响很大,饲养规模越大的农户越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处理,减少废弃比例。邢美华等[15](2009)认为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越多、耕地面积越大,其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手段就越科学。此外,研究还假定农户年龄越大,受传统废弃物处理方式影响也越大,越有可能选择丢弃或焚烧的处理方式;家庭中务农人口越多,其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大,会更加注重长远利益,选择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以保证土地质量。

(2)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业收入与地膜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存在倒U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Antler[16](1995)McConnell[17](1997)假定环境是奢侈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才开始对环境有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也快速增加,随之对环境慢慢形成需求;同时由于经济技术的进步,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规模大大增加,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个临界点,此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较为强烈,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改善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据此思想,有理由认为农业收入与农业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成倒U关系。农业收入随着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环境质量慢慢提出要求,与此同时地膜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的排放量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愈加严重。当到达临界点 (U形底),农户对环境需求强烈,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户认知 (如对废弃物价值认知、对环境关注程度等)与其选择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邢美华等[14](2009)以未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认为其环保认知较低,会将生活、生产垃圾随意丢弃,仅有的环保行为也是出于经济考虑。邓正华等[18](2013)认为农户只有了解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整治政策与方法,才能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何可等[19](2013)认为农户环境知识了解程度越高、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价值认同越高,就越有动力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因此,农户认知也会影响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

2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2.1数据来源

该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石河子市、莎车县、阿瓦提县及哈密市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直接入户的方式,与农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于样本乡镇、样本村及样本农户,则釆取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涉及样本276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棉农及其家庭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棉农对农业废弃物与环境保护的认知状况及棉农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以新疆为调研区域,样本区域覆盖新疆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石河子市、莎车县、阿瓦提县及哈密市300户植棉农户,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采用问卷的方法,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76份。

2.2样本特征

(1)棉农个人特征。从被调查棉农的性别来看,男女比例相差比较大,其中男性棉农为259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94%;从年龄分布来看,最小的棉农为15岁,最大的棉农为72岁,棉农年龄介于38~60岁的占到被调查棉农的84%;从务农年限来看,时间跨度较大,最短为2年,最长达50年,其平均务农年限为21.69年;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棉农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被调查棉农中文盲或小学文化的农户有63户,占样本农户总数的23.08%,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户居多,共有204户 (其中初中文化水平有154户),占样本棉农总数的74.73%,而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户仅有8户。

(2)棉农家庭特征。从家庭劳动力来看,样本棉农家庭中参与农业劳动的平均人数为1.95人。2014年样本棉农棉花种植面积最少为0.13hm2,最多为50hm2,平均种植面积为5.73hm2,平均种植规模较大主要由少数植棉大户导致;样本棉农总耕地面积最少为0.6hm2,最多为50hm2,平均耕地总面积为6.48hm2。从2014年棉农家庭的年农业收入情况来看,农业收入最少为0.2万元,最大值为45万元,其农业平均收入为5.17万元;2014年棉农家庭总收入最小值仅为0.25万元,而最大值达60万元,被调查棉农家庭的平均总收入为6.17万元。大部分棉农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棉花占据重要地位。

3 模型选择及变量设置

3.1模型选择

Logistic回归模型多用于进行因变量为定性数据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趋势与影响程度,其因变量包括2分类变量 (取值为0或1)与多分类变量 (分类数大于或等于3类)。根据研究需要,该文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棉农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利用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将因变量设置为4分类:扔掉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其它。具体模型如下:

在该文的研究中,y为棉农对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分为4个等级,赋值为扔掉填埋=1、焚烧=2、回收利用=3、其它=4。方程Lj为Logistic变换,Pi为y处于i等级的概率;xi为第i个自变量,m为自变量的个数;ai为对应的常数项,bi为各自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

3.2变量选择

根据上述理论,该文设立了以下因变量与自变量。

因变量。该文模型中因变量指棉农对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若棉农选择扔掉填埋,赋值为1;选择焚烧,赋值为2;选择回收利用,赋值为3;做一些其它处理,赋值为4。

自变量。农户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将自变量分为控制变量、政策认知、感知行为等3类变量。控制变量分为棉农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棉花种植面积、务农年限、是否参加棉花合作社、农业劳动数量、农业收入;政策认知分为是否知道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否支持国家实施农业污染税收、是否支持国家对破坏环境的农户实施农业污染处罚的法律法规。感知行为分为棉花种植是否会导致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是否是严重的问题。

表1 解释变量及统计特征

4 模型结果分析

该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知,棉农受教育程度、棉花种植面积、农业收入、是否参加棉花合作社、是否支持国家实施农业污染税收及棉花种植是否会导致农业污染等6个变量的显著性均小于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务农年限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其它因素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它们不是影响棉农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进行处理行为的关键因素。

该文主要分析影响农户行为的关键因素,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棉农受教育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棉农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注重废旧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处理,这也与预测一致。在调研中,随着学历的增高,地膜等废弃物以回收方式处理的棉农占同等学历棉农的比重是不断增大的,其中,小学学历比重为8.3%,初中学历比重为31.3%,高中及中专比重为45%。可见棉农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环境保护知识越了解,越能认识到残留的废旧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对耕地质量的负面影响,因而选择回收处理。

表2 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2)棉花种植面积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其对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呈正向影响,与预测一致。样本数据中,棉花人均种植面积5.73hm2,低于平均数的棉农有204人,其中选择回收处理的棉农仅有32人,占比15.6%;种植高于5.73hm2的棉农有72人,选择回收处理的棉农有24人,占比33%,低于种植平均数的棉农的2倍。说明棉花种植规模越大,更加重视长远利益,理性成分高,会重视对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实现利益最大化。

(3)参加棉花合作社对棉农处理生产性废弃物的方式有重要影响,且方向为正,与预测一致。新疆在地膜使用上制定了0.01mm的标准,为了提高地膜的回收效率与质量,2014年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先后2次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人员到残膜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考察、对接。并通过培训会、发宣传单等方式向农户大力宣传残膜回收优惠政策与地膜污染的危害性。通过合作社引领与宣传引导,该镇共使用0.01mm高标准农膜达5.2t,残膜回收总量已经过半。说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指导农户行为、促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

(4)政策认知中是否支持国家实施农业污染税收与感知行为中棉花种植是否会造成农业污染的认知,对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方向为负,与预测相反。在调研中,有50%以上的棉农认为棉花种植会导致环境污染,但这其中只有一半的人支持税收政策,仅有17%左右的人非常支持对污染行为进行征税。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棉农即使认识到其行为的负外部性影响,出于理性考虑,仍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处理方式。

(5)农业收入与棉农处理生产性废弃物的方式存在反比例关系,根据预测,说明以当前农民的收入其对消费的需求不是很高,生产性废弃物的排放量仍然比较大,选择回收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还不是很强烈,这与现实相符。当前地膜销售均以重量计价,农民为节约成本大多选择0.008mm以下厚度的超薄地膜。在覆盖率相同的条件下,与0.008mm地膜相比,使用0.006mm地膜可节约15kg/hm2,降低成本195元/hm2左右。这些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极易破碎,经过一季覆盖后,大都破碎成片状或絮状,即使是人工捡拾都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因素仍是制约农户决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相关数据,该文没有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转折点,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搜集数据深入分析。

5 结论及启示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农户为主体,推广低碳化种植,具体来说就是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与农膜的施用,采用先进的除虫技术与清洁型的农用机械设备,对废弃的地膜、农药瓶、化肥包装袋及时回收处理等。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

(1)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引导棉农的行为。棉农对废旧地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生产性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对环境影响差异明显。但由于棉农在做决策时受各种因素制约,追求的是有条件的最大化,没有把认知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支持国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征税,在选择处理生产性废弃物时,仍以焚烧、扔掉、掩埋为主要处理方式。据样本数据统计,仅20.0%的棉农选择回收利用这些农业生产性废弃物,33.7%的棉农选择扔掉掩埋,41.3%的棉农直接焚烧掉,后2种方式合计高达75%。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措施,分类管理,重点治理。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与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生产性废弃物污染治理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棉农选择形成外部约束机制。

(2)重点向种植大户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棉农环保意识。根据调查统计,样本棉农平均棉花种植面积5.73hm2,以平均值为界,36%的棉农种植着64%的棉花地,同时也说明这36%的棉农应担负约64%的废旧地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因此,加大对这些种植大户关于环保知识、政策的宣传力度,可减少宣传资本的投入;此外,种植大户往往是村镇上的能人,其行为会对规模较小的种植户产生示范引领作用,最终对污染的治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棉农受教育程度,强化环保意识。在样本农户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棉农数占80%以上,文化素质低直接影响农户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接受及使用。在劳动力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应该使农民认识到控制农业生产性废弃物污染的环境安全意义。调查过程中,样本农户学历在大专及以上有8户,在选择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时无一选择回收处理的方式。这进一步说明要重视培养棉农环境保护与参与意识,让棉农切实认识到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本身的危害,将其环保意识转化为行动。

(4)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行补贴,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积极性。对采用规定标准使用地膜的棉农进行财政补贴,弥补农民新增的成本开支,从源头控制污染。根据专家计算,使用0.008mm地膜,大约需要使用66.0~67.5kg/hm2,而使用0.01mm地膜,使用量为81.0~82.5kg/hm2,农民仅购买地膜就要增加成本35%~50%。政府可以对农民回收的地膜、农药瓶、化肥包装袋等废弃物按使用量给予补贴,以弥补农民回收这些废弃物付出的机会成本。

(5)鼓励棉农参与棉花合作组织,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农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但在调查的276户棉农中,只有40户参与了合作社,占比仅为14%。可以通过积极宣传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合作社的建设,以棉花合作社为平台,向棉农宣传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科学种植的技术及环保知识,既针对性强,也容易被棉农接受。

参考文献

[1]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15~21

[2]李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2014

[3]严昌荣,王序俭,何文清,等.新疆石河子地区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研究.生态学报,2008,28(7)∶3470~3474

[4]刘艳霞.中国农村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董合干.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影响的极限研究.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6]李波,何秉宗,张欢,等.新疆农业固体废物量预测及处理措施.新疆农机化,2009,(2)∶24~26

[7]李燕红.造成残膜污染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新疆农业科技,2007,(4)∶47

[8]袁平.农业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的环境经济学研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9]孙振钧,袁振宏,张夫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资源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004

[10] 蒋琳莉,张俊飚,何可,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2014,36(9)∶1925~1932

[11] 彭文平.农民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2)∶2~6

[12] 姜太碧,袁惊柱.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户生活污物处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都实验区”农户行为实证.生态经济,2013,(4)∶161~192

[13] 华春林,张迁,姜雅丽,等.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教育培训项目影响因素分析.软科学,2013,(4)∶94~98

[14] 仇焕广,莫海霞,白军飞,等.中国农村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五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12,(3)∶78~87

[15] 邢美华,张俊飚,黄光体.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晋鄂两省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9,(4)∶72~79

[16]Anter JM,Heidebrink G.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1995,43(3)∶603~625

[17]Mcconnell KE.Income and the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1997,(2)∶383~399

[18] 邓正华,张俊飚,徐志祥,等.农村生活环境整治中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主产区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3,(2)∶72~79

[19] 何可,张俊飚,田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资源科学,2013,35(3)∶627~637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EATMENT METHODS OF COTTON PLANTING'S PRODUCTIVE WASTE DISPOSAL IN XINJIANG

Ma Y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a vital task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solution of the"Three Agricultures"problem.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challenge of establishing long -term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Xinjiang is the largest production base of high-quality commodity cotton in China,the cultivating area of cotton in Xinjiang accounted for nearly half of the national total cotton planting area.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cotton farming economy,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the planting process has appeared,such as the random disposal of agricultural film,bottles of pesticide,and fertilizer packages.Xinjiang has become the worst white-polluted region in china.Thus,innocuous disposal of productive waste has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waste processing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76 peasant households in Mannas,Hutubi,Shihezi,Yarkant,Awati and Hami,and analyzed the selection of cultivating waste processing of farmers'by applying Logistic Regre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armers,size of cotton planting area,and participation in planting cooperativ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options of waste disposal,b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was no tan influencing factor.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several enlightenments for benefiting the cotton cultivating waste disposal.

Keywordscotton production;farmers'behavior;disposal of agricultural waste;influencing factors;Xinjiang

中图分类号:F326.12;X71;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023-07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04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马瑛 (1975—),女,山东冠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Email:xndmy@qq.com

*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项目“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新疆棉农生产行为的面源污染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xjkx-14-044)

猜你喜欢
棉农生产性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棉农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