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范浩卿 李荣林
抗战先贤李念孙
文丨 范浩卿 李荣林
李念孙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拥护和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北伐战争结束后,他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模范团副团长,第25军炮兵独立团团长,102师补充团团长,贵州陆军军官教导团少将教育长、参谋长,军部副官长和衡莱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遵义军分区独立团团长。
李念孙,遵义县刀靶水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初三出生于书香之家。他自幼聪颖灵性,勤学善思,文韬武略,多有知晓,不论同班平级,各科成绩,每每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于民国七年(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中学。南明中学毕业后于1921年考取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又考入西北陆军学校炮兵科。民国十四年(1925年),南京政府兴师北伐,他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10军北伐。
李念孙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拥护和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民国十四年(1925年)孙先生逝世后,他将原名李昭祖更名为李念孙,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将永远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北伐战争结束后,他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模范团副团长,第25军炮兵独立团团长,102师补充团团长,贵州陆军军官教导团少将教育长、参谋长,军部副官长和衡莱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遵义军分区独立团团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委任柏辉章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师长中柏是资历较深的一位。该师在当时的国军中是属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官兵多为贵州籍。李念孙奉命随国军102师,作为补充团团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该师被改编为三团制和一个补充团。师长柏辉章,副师长胡松林,参谋长杜肇华。第607团团长陈蕴瑜,第609团团长钟立纲,第612团团长陈伟光,补充团团长李念孙。
1937年8月下旬,102师奉命开赴江阴布防,直属张发奎第8集团军。10月初改驻虹桥、七宝镇作为预备队机动待命。10月下旬调归胡宗南第17军团序列。此时17军团下辖之第1、第8两军在蕴藻浜与日军激战数日,伤亡惨重,仅团长就阵亡两人。102师的增援对17军团来得是很及时的,但是军团长胡宗南却命令该师所属之607、612两团分别调归第1、第8军,并要这两个团强渡苏州河,防守北岸最前沿阵地。
1938年7月上旬,第102师调抵汉口,副师长胡松林调升,李奇中接任副师长,下辖四个团即第304团、团长许世俊,第305团、团长陈伟光,第306团、团长陈希周,补充团、团长李念孙。1938年9月2日,第102师奉调南浔线之德安布防。日军进击南昌,102师协同第90师由大岭头北进痛击日军,在乌石门配合友军夹击来犯之日寇。寇乃退守万家岭、孤山一带顽抗。10月6日,在攻占狮子岩、扁担山、大金山后,副师长李奇中率各团参与围攻万家岭日军残部的战斗中,歼灭日军106师团四个联队,荣获宝鼎勋章。抗战开始后,102师先在第17军团归胡宗南指挥,后归第8军黄杰部。孙立人淞沪会战打得精彩,其中有102师李念孙等团草鞋兵的功劳。1938年的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102师是乌石门大捷的核心和主力部队。此役是抗战中最完整地歼灭日军整个师团的一次战斗,时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日后承认,日军“遭受了中国军队覆灭性的打击”。这场战役完全是各团营“贵州草鞋兵”冲锋陷阵打出来的。
红军长征经过贵州遵义时,李念孙非常关注红军的去向,常打听红军的下落。正当红军在刀靶水时,他反对地方势力与红军发生冲突,并要求家人及乡亲们不要以任何借口来阻挠红军行动。红军走后,听说“国民党区长亲自率领区丁捕人杀人。他要抓的是红军帮助干人群众建立的红色政权——刀靶水苏维埃临时区政府区长赵克诚,土地革命委员会主任阮明武,委员李银章,游击队队长谭洪顺等10多人。区丁们责令这些苏维埃干部赔偿30多户土豪的财产,声称要将他们游街示众后枪决。时值少将陆军教导官李念孙回到刀靶水,很不赞成区丁杀人,也不赞成要赵克诚他们赔偿损失。李念孙训诫国民党区长说:天下到处无不如此,处处都在闹红,赔得了多少?杀了这些干人又起什么作用?赵克诚、阮明武等人才得以解救出来。”(摘自朱成福编著《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1992年12月第一版。)
太行铁壁(潘义军/摄)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陈铁在遵义组建陆军第八编练处,陈德明为编练处军士总队总队长,李念孙为军士总队下属团长。是年夏,第八编练处撤销,将原军士总队改编为275师,隶属49军。275师辖两个团,即823团和824团,李念孙任824团团长。
1949年10月,275师由黄平开往贵阳,李念孙率部经瓮安、开阳、息峰、修文到达黔西。师长陈德明宣布部队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起义后,824团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遵义军分区独立团,李念孙任团长。他奉命率领部队在黔北地区剿匪,护卫川黔公路遵义至娄山关一带的运输畅通和社会治安。部队分布公路沿线泗渡、板桥、娄山关等地,独立团团部驻泗渡镇街上。解放初期,遵义北部一带匪患猖獗。李念孙指挥部队在板桥、泗渡、排军、沙湾、混子、山盆地区,剿灭土匪多股,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同时发动群众,迅速荡平匪患,安定社会治安,为以后的政权建立打下了基础。
1949年12月中旬至1950年元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5兵团第16军解放重庆后,奉命班师回黔,李念孙独立团从娄山关一直护卫杨勇将军(贵州军区司令员、省主席)安全进入遵义老城。途经泗渡时,独立团官兵与当地群众扎牌坊欢迎解放军凯旋,并庆祝1950年元旦,李念孙撰联云:
胜利归来笳鼓竞吹娄岭月;
从天而降旌旗犹带锦城烟。
李念孙很重视地方教育工作。1953年贵州剿匪战役结束后,国家重点工作转向地方建设,他申请解甲回乡,转业在家乡刀靶水中心小学高年级从事教育工作(此学校是民国时期1933年,李念孙投资创办的遵义县第一间女子学校,解放后是男女同校)。1954年5月24日在他的住宅雅楠山庄病故善终,享年54岁。
李念孙从军校出来就站在人民一边,做了不少好事。他积极参加讨伐北洋军阀的大革命。保护了红军在刀靶水撒下的红色种子。抗日战争中率贵州籍官兵立下卓著战功(特别是在乌石门大捷、万家岭战役中)。解放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率部在黔北地区根除匪患、护卫交通运输、维护社会治安。解甲回乡后重视和投身家乡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