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扶贫” 托起全面小康

2016-07-18 11:31
遵义 2016年6期
关键词:遵义市妇女

文丨记者 谭 冰

“巾帼扶贫” 托起全面小康

文丨记者 谭 冰

遵义现有贫困人口54.57万人,其中妇女约占45.8%。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是代表和维护妇女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遵义县平正乡仡佬刺绣传承

北京传来的捷报

临近2016年新年的时候,首都北京传来了捷报。

在全国第二届“发现身边的女性创业之星”活动总结表彰会上,遵义市凤冈县秀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贵荣获“女性创业之星”称号,同时还获得了“最具投资潜力女性创业之星”称号。

“我是残疾人,但我不做生活的废人!人残志不残,身残梦要圆!”这是杨秀贵一直告诫自己的话语。从遵义农村到首都北京,从贫困柔弱的农村妇女到成功的优秀企业家,杨秀贵的创业之路有着自己坚持努力的成果,也包含着政府用心良苦的扶持……

1971年,杨秀贵出生在凤冈县永安镇鱼泉村一个农家。1975年的冬天,年仅3岁的杨秀贵,遭遇一场意外导致左腿和左手严重烧伤。由于家境贫寒,缺乏系统的康复治疗,致使她的左手至今不能自由曲伸,身体留下一大块永久的疤痕。

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她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家务农,成为父母劳作的好帮手。

20岁那年,杨秀贵嫁给了田坝村大她一岁的张成友。婚后她发现,外表正常的丈夫原来有轻度的智障,言谈举止如同孩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遭遇注定了要和“贫穷”“困苦”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但杨秀贵却不肯轻易认命,她总是能从负面的事情和困境里找到激励自己的小小闪光点。

她发现丈夫心地善良,对自己也特别好。缘分天注定,苦难共同舟,杨秀贵暗下决心,虽然我们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但决不做生活中的废人。

1998年,她将一双儿女托付给父母,带着丈夫远赴浙江打工。夫妻两省吃俭用,辛苦十年,积攒下投资创业的一笔资金。

2005年凤冈县举办贵州首届茶文化节,田坝村赢来茶产业的大发展时期。杨秀贵得知这一消息,于2008年带着丈夫回到家乡,用多年的积蓄修建一栋小平房用作厂房,并向亲友们借来几万元钱,购进几台制茶机器,搭建起了简易的茶叶加工作坊。

杨秀贵盘算着,如果加工厂请制茶师每个月要几千元钱,而自己外出取经学艺,不要加工厂的一分报酬,成本能大大节约。从那时起,杀青、揉捻、定型、脱毫、提香,所有工序她都要亲身学习参与,日复一日。加工高峰时常常通宵达旦,几月下来她瘦了近十斤,终于掌握了多款制茶本领,成为了田坝村的第一个女制茶师。为了节省开支,她手把手教丈夫和儿子制茶技艺,使丈夫和儿子成为她的得力助手。

2012年在政府的关怀下,杨秀贵的茶叶作坊得到8万元的妇女贴息创业贷款,40万元的信用贷款,还得到5万微型企业补助款,被扶持发展为微型企业——凤冈县成友茶叶加工厂,开始从“土八路”发展为“正规军”。当年就加工了茶青40万斤,出干茶8万斤。由于有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8万斤干茶很快销售一空,当年收益就达30万元。挖到了“第一桶金”的杨秀贵,又发展了200多亩茶园基地,同时成功申报了茶叶商标“秀姑”和“翠意独衷”,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并自己购买电脑,自学电脑程序,建立起网上销售平台。

乘着家乡发展的大机遇,在田坝村成功跻身最美茶乡,全国4A级景区的时候,2014年成友茶叶加工厂新的加工厂房也落成,年生产能力达30万斤干茶以上,产值1800万元,年利润100余万元。可解决加工就业人数30余人,解决茶园管护和茶青采摘就业500余人。

创业不忘感恩,对家庭,杨秀贵总是抱之以爱心和信心,对智障丈夫,她总是不离不弃,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她总是深表同情献爱心。近几年来,先后有20多个残疾儿童、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接受她的捐赠,捐赠金额3万余元。她带头在自家茶园里种植桂花,走生态茶园建园模式,坚持有机管理,田坝街道的绿化她一个人就栽植10多棵,带头管理和监督街道卫生。

杨秀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创业激情,让她受到市县各级妇女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关注。2011年3月,杨秀贵被凤冈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自强残疾人”称号;2013年8月,她荣获遵义市妇女联合会“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13年11月,荣获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三届“青春遵义·激情创业”凤冈选拔赛一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2015年获得全国“女性创业之星”称号。

一路走来,杨秀贵成为了遵义女性创业的典范,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巾帼能手,她的事迹也因为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大力宣传逐渐走入了大家的视野,走上了全国的领奖台。

据了解,除了杨秀贵,在全国第二届“发现身边的女性创业之星”活动总结表彰会上评选出了全国100名“女性创业之星”,贵州省共有6名,其中遵义市就有5名创业妇女获“女性创业之星”称号。

说到如此瞩目的成绩,遵义市妇联的负责人表示:“在‘最美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中,我市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女性创业典型代表,极大地鼓舞了女性创业能手创业热情和激情,激发了妇女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作为我市‘巾帼脱贫行动’中,培树、宣传的女性就业创业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不因贫困而退缩,不因贫困而自卑,消除听天由命、安于现状、情绪低落、依赖性强的心理,让妇女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

做好就业创业的智囊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启,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脱贫攻坚吹响了决战的号角。

遵义现有贫困人口54.57万人(不含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18.41万人),其中妇女约占45.8%。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是代表和维护妇女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人’,遵义市各级妇联充分认识帮助妇女摆脱贫困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殊重要性,把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妇女脱贫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引领广大妇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为遵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遵义市妇联负责人对记者说。

农村地区是容易产生贫困的薄弱环节,而“留守”问题更使得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遵义市妇联的调研报告显示,“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是农村留守妇女的普遍特点。从受教育情况看,全市五万多农村留守妇女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7.8%,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外出务工困难。从专业技能看,留守妇女大多缺乏生产发展技能。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既无学历优势,又无能力优势,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

一方面,留守妇女们希望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创业与就业,让自己不再“留守”。另一方面,一半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探索,遵义市妇联发现,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是实现农村留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既解决妇女增收,又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的有效途径。抓住省妇联大力实施“锦绣计划”契机,突出遵义特色,着力于延伸农业和旅游产业链,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整合职能部门、营销专家、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各方资源,力推“遵义巧手”工程。成功举办遵义市首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刺绣)大赛,全市62名刺绣、十字绣选手参赛,推选5名绣娘参加中国(贵州)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博览会,获优秀奖。举办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妇女手工展,40余家编织、竹雕、食品妇女手工企业(个人)参展,销售额达40余万元,极大地丰富了旅游节会活动内容。

目前,全市妇女手工企业(个人)从2013年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3百余家,带动近万名妇女就业,产值上亿元。

此外,遵义市妇联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促进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建立健全全市各级各类妇女典型人才库,实现精准扶持。2015年,建立健全了妇女手工企业台账、巾帼示范基地台账、“黔灵女”家政工作台账和留守妇女信息库,为准确掌握全市各级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实现妇女精准扶持、对口扶持奠定了基础。积极举办种养殖等技能培训,开展“春风行动”、“进城务工妇女”现场招聘会、“你的企业(SIYB)”创业培训,开展“联企帮村助小康”等活动,帮助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继续实施“妇女小贷”优惠政策,加大对女性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实施“互联网+她计划”,发展家政服务,加强巾帼示范基地建设,拓宽留守妇女的就业渠道。

扶贫 我们一直在行动

“在大众的印象里,妇联可能就是替广大妇女同胞们维权的职能部门,事实上,扶贫也是我们长期以来都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遵义市妇联的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道。

2013年,遵义市妇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帮扶点定在了桐梓县羊磴镇双龙村。羊磴镇双龙村属一级贫困村,海拔50米—1300米,山高坡陡,地形险恶,土壤属沙壤土、保水性能差。

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偏多。妇联驻村干部回忆起最初到双龙村的情景时,仍然记忆犹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村公路破烂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坐落在半山坡上的东风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校设施陈旧,墙体开裂,墙皮大量脱落,孩子们甚至都不敢开窗,生怕打开窗户就被大风吹走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忧。最令人感动的是,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当地的老师从没动过离开的念头,还动员自己在外打工的亲戚朋友,帮学校拉一点捐款。”

根据调研情况,并结合实际,遵义市妇联专门研究制定了《遵义市妇联党建帮扶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方案》。三年来,东风小学的变化是巨大的,孩子们有了新操场,有了阅览室,有了代表自己学校的校服……

“再回访的时候,孩子们手舞足蹈地热情迎接我们,看着整个学校从校舍到学生到老师,大家的面貌都焕然一新,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最好的汇报”妇联的驻村干部回忆起自己的帮扶工作时欣慰地说。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羊磴镇镇党委和双龙村支两委召开“支部结对”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进一步摸清镇情村情,为双龙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路子出主意、想办法,明确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到市级各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能给予更多更大的帮助。

市妇联每名干部在双龙村“结亲”1户,共结亲14户,重点偏向困难多、矛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的贫困户、鳏寡孤独人员、计生户、残疾人户和“三关爱”对象群体,结“远亲”、“穷亲”、“老亲”、“娃娃亲”和“特殊亲”。派驻干部们认真查找、梳理挂帮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结亲对象面对面拉家常、摆龙门阵,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困难、诉求愿望,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作了结亲联系卡,使结亲主体和结亲对象都彼此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帮助“结亲”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对“干群结亲”对象开展土鸡养殖帮扶,每户给予500元的帮扶物资(鸡苗),并对其进行养殖技术上的培训和指导,扶持和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造血式”帮扶,真正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梁正用是双龙村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身体有残疾,多年前妻子不堪家庭的重担与贫困,撇下年幼的儿子和他离开了家,音讯全无。一时间,父子俩的生活和精神都陷入了困境。2014年,通过市妇联探索的“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增收致富模式,经妇联搭桥介绍,梁正用走出大山,来到了遵义县中心城镇南白,在“南白镇益大家家庭农场”打工,每月能领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割草、挑水、收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梁正用忙碌的身影。

基地负责人舒健说:“看得出来梁正用很珍惜很用心对待这份工作,尽管身体有残疾,但他每件事都尽力干好,这让我很放心。现在,他将读初中的儿子也接到了身边,居住在单位为他们租的住房里,两父子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了很多,很开心,很热心。”

据舒健介绍,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梁正用还常常向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得知一位白血病患者需要帮助,他捐出了五十块钱,还在募捐活动现场帮了两天忙,尽他能尽的最大一份力。

在遵义市妇联的一项项扶贫行动中,许多受助人不自觉地形成了受惠—感恩—回馈的过程,在全社会营造出向上的向善的发展氛围,撑起了全面小康的半边蓝天。

猜你喜欢
遵义市妇女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中国少年先锋队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当代妇女的工作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