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鑫
河南濮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濮阳 457100
循证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荣鑫
河南濮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濮阳4571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例),总有效率92.86%(39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5.24%(40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4%(8例),治疗有效率76.19%(32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80.95%(34例),2组比较,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缺氧缺血脑瘫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瘫;效果
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婴幼儿在围产期、分娩期和出生后发生窒息,以脑组织坏死、软化、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损害在脑组织的疾病[1]。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近期不良预后是婴幼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是脑神经损害后遗症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在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采用最佳的护理模式,合理提高护理效果,是患儿治疗预后的关键[2],笔者自2012-01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我院收治的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6(1.69±1.45)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5个月~6(1.73±1.26)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症状和CT/MRI检查,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确诊病例,并告知患儿家长签订知情通知书,自愿参加本研究,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患儿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包括吸氧、保暖、治疗配合、营养支持、高颅压护理等在内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常规护理。(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①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搜寻相应的支持证据,对搜寻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加以分析论证,经过筛取分级应用于临床实际操作;②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够正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患儿家长在治疗预后不肯定的情况下,也易产生焦燥、恐惧和不安心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年龄和性格特点,按照患儿心理护理循证要求,用温和的态度和行为,体贴关爱患儿;用亲切的话语和交流,和患儿家长做好沟通,耐心讲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对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并告之他们,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患儿的心情,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营养支持;③行为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对患儿2次全身按摩,按摩时要双手温暖,动作轻柔,每次按摩不低于15 min,以达到刺激患儿神经的目的;④输液护理:小儿患者由于血管细,再加上恐惧心理,不能够有效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通过循证,采用松拳束指、直刺进针法,在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进行穿刺,显著减轻了患儿的进针痛苦和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⑤刺激干预:在患儿病房内播放轻柔、悠扬的音乐,悬挂鲜艳的彩色气球,来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对患儿听觉和视觉功能进行检查,预防治疗后期出现听觉和视觉障碍后遗症;⑥出院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患儿功能训练培训,指导患儿家长保证患儿正确姿势,要求患儿家长定期对患儿运动神经功能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整体治疗效果。整体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儿脑水肿、意识障碍和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向预定目标发展;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有恶化趋势。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儿例数×100%[3]。(2)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共100分,抽查得分≥93分为非常满意,≥85分为满意,≥7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患者例数×100%。
2结果
2.1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9.04%(8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2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2.86%(3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3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n(%)]
2.32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5.24%(4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3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讨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确的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在病人的意愿和价值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和应用的完整护理方案[4-5],上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正式命名,是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医学研究证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提出问题,找到最佳的护理方法和措施[6]。结合到本研究中,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以患儿脑组织软化、水肿和坏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脑组织损害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还是患儿致残的主要原因[7-8]。研究表明,单纯的对症治疗不能有效的控制患儿预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儿治疗预后的关键[9]。循证护理模式首先在资料和数据库中搜寻小儿缺氧缺血患者的护理实证,通过分析筛选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患儿情况的具体操作方案[10]:(1)从心理护理开始,稳定患儿情绪,获得家长理解和支持,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获得足够支持;(2)根据循证结果,对患儿进行行为护理,每天按摩2次,每次不低于15 min,有效增加了护理人员对患儿的亲和力,使患儿的身体神经一直处在活跃状态;(3)找出最佳进针方法进行无痛静脉穿刺,消除了患儿对针的恐惧心理,也增加了患儿家长的认可和满意;(4)轻柔的音乐和鲜艳的气球,能时时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听觉和视觉障碍隐患;(5)对患儿家长科学的院外护理培训,使患儿在院外能够始终处在正确的护理关怀下,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问题,及时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对小儿缺氧缺血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
[1]林少娟,潘翠环.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10):77-79.
[2]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1-32.
[3]蓝飞红,蒋伟连.循证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0):20-21.
[4]张红.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02-103.
[5]郭辉.小儿脑瘫的诊治配合高压氧的应用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94-95.
[6]王萌,刘金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1):23-24.
[7]李新雯.神经节苦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8):1 129-1 131.
[8]陶志雁,李琴,张智香,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152-153.
[9]李晓霞.探析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J].中外医疗,2014,(18):59-60.
[10]袁焕侠,杨忠秀,史德利,等.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6):410-412.
(收稿2016-01-2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