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疗效

2016-07-18 07:58杨艳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生儿

杨艳秋

山东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平原 253100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疗效

杨艳秋

山东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平原253100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A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及神经学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记录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情况。结果(1)2组T0时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各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第3天时,2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及第28天时,2组患者NBNA评分均较第3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评分增幅大于B组(P>0.05);(3)随访6个月,A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脑损伤

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常见围生期疾病[1-2],不仅威胁其生命健康,还影响其体格及智力发育。HIE患儿多存在意识障碍、脑水肿证候、惊厥、癫痫、原始反射异常等临床症状[3],需予以长期看护,治疗费用较高,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在报告中指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集落刺激因子,可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下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缓解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促进其损伤脑组织修复具有积极意义[4]。亚低温可有效改善患儿能量代谢情况,以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减轻脑损伤、提高其预后水平的目的[5]。本文选取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HIE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06—2014-02收治的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实用新生儿学》[6]中HIE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患儿分娩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A组男37例,女24例;日龄1~3 d,平均(2.1±0.5)d;体质量(2 947.3±215.2)g;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6](5.2±1.5)分;早产儿27例,足月产儿34例;HIE分度[6]情况:轻度16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B组男36例,女25例;日龄1~3 d,平均(2.2±0.6)d;体质量(2 942.3±215.9)g;Apgar评分(5.2±1.7)分;早产儿25例,足月产儿36例;HIE分度: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14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HIE相关诊断及分度标准者;Apgar评分≤7分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围生期疾病,心、脑、肝、肾、肺疾病,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相关治疗禁忌证者;中途退出治疗、死亡或随访期失联者。

1.3治疗方法B组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6 000万U,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74],300 U/(kg·次),静脉注射,隔日1次,持续用药6次后观察疗效。A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亚低温疗法:将患儿置于灌入可变温循环液的低温垫上,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使用HGT-200Ⅳ型亚低温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遵循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治疗要求操作,初始温度以患儿体温为设定依据,每隔10 min检测肛温1次,以检测结果调节治疗仪温度,1 h内增温至33.5 ℃,维持该温度3 d;3 d后每隔12 h检测肛温1次,确保肛温增幅<0.5 ℃/h;对12 h后肛温仍较低患儿予以辅助升温措施。

1.4评估标准

1.4.1神经学评估标准:以《实用儿科学(第8版)》[7]中相关内容为评估依据。意识状态、呼吸、惊厥、肌张力等4项内容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评估,0分为正常,3分为严重;姿势、握持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前卤等5项内容则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评估,0分为正常,2分为严重。总分共计22分,得分越高则神经状态越差。

1.4.2NBNA评估标准[6]: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第3、14、28天行NBNA检测,以结果≥37分为正常,连续2次检测结果均<37分患儿需予以长期随访。

1.4.3MDI及PDI评估标准:参考《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6]中相关要求,分别于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行双盲评估。

1.4.4观察指标:观察比对2组治疗前(T0)、治疗12 h(T1)、治疗24 h(T2)、治疗48 h(T3)、治疗72 h(T4)、治疗96 h(T5)等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分析其出生后第3天、第14天及第28天时NBNA评分情况,行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其MDI及PDI变化情况。

2结果

2.1组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2组在T0时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各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s,分)

注:与T0比较,&P<0.05;与T5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2.22组NBNA评分比较2组第3天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及第28天均较第3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评分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NBNA评分比较,分)

2.3MDI及PDI评分变化情况分析随访6个月,A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DI及PDI评分变化情况,分)

注: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HIE是致新生儿围生期死亡、致残的常见疾病,由窒息后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形成脑神经损伤,严重威胁其神经系统功能,对患儿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当前临床对HIE的治疗报道较多,基本立足于早期治疗干预及综合治疗上,试图通过联合疗法在新生儿脑损伤初期予以积极治疗,以促进病情转归,尽可能修复损伤脑神经,改善患儿预后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疗法神经学评估及NBNA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仅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同杨军等[8]研究基本一致。临床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同其他组织系统一样具有再生修复能力,可在神经祖细胞的作用下实现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9],以达到再生修复的目的。新生儿围生期为其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快速提升时期,脑部发育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此期间予以早期治疗干预能快速扭转脑细胞缺血、缺氧症状,尽可能修复受损的脑神经并诱导其再生,以此提升患儿预后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缩小其同同龄正常婴幼儿的差距。当前临床治疗HIE多采用“三对症”或使用促脑代谢药物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感官刺激等方式[10],临床疗效差异较大,部分患儿治疗后,脑神经未得到良好的修复再生,少数甚至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质量。人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由肝肾分泌的激素样物质,具有促进机体血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对增强机体血流比容度,改善缺血缺氧症状有利,现已广泛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贫血、早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广泛肯定。王亮等[11]研究者在报告中表明,对HIE患儿予以静脉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疗法,能有效促进脑神经祖细胞增殖,提高脑内胶质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促进患儿病情转归,改善其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体格及智力发育能力。亚低温是一种通过物理降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其在脑缺血、脑缺氧、脑出血等疾病治疗中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炎症反应及病死率[12]。当前临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头部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对此展开分析,发现A组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均逐渐恢复至正常同龄婴幼儿水平,疗效优于单一治疗B组,说明联合治疗对加快脑神经再生修复、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等具有积极意义,可将其作为有效疗法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头部亚低温联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张春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 525-5 527.

[2]林存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0):1 502-1 504.

[3]李熙鸿.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 037-1 039.

[4]金宝,张育才,崔云,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14-20.

[5]武俏丽,蔡英,范维佳,等.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体感诱发电位和突触素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2):1 236-1 239.

[6]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63-766.

[7]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86-887.

[8]杨军,牛美真,董擎宇,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5):23-25.

[9]骆健明,庄明华,刘明发,等.内源性干细胞/祖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202-203.

[10]高丽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65-266.

[11]王亮.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内皮祖细胞在脑损伤中的应用前景[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5):439-442.

[12]刘恩合.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6):64.

(收稿2015-06-15)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46-03

猜你喜欢
新生儿
近10a 3655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浅议新生儿沐浴抚触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