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泪液及角膜形态的影响

2016-07-18 08:16齐祥坤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泌量塑形泪液

齐祥坤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泪液及角膜形态的影响

齐祥坤

目的 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泪液及角膜形态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从辽宁省营口爱尔眼科滨海医院2013-05—2014-05收治的近视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2个月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佩戴前后等不同时间段的泪液以及角膜形态各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①和佩戴前比较,本组患者的等效球镜、角膜曲率、SRI和BUT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泪液分泌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佩戴后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1级FL在不同时间段的BUT均明显低于0级FL者,且各时间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会导致角膜平坦,虽不会对泪液的基础分泌产生影响,但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需要定期随访。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泪液;角膜形态

角膜塑形镜又叫做OK镜(orthokeratology),可以对近视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病情进展,并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前,角膜塑形镜主要以夜戴型为主,因为和日戴型相比,这种镜型的舒适度更高,而且不易出现干眼症,既实用又方便。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时,眼部表面组织和泪液的健康会对其效果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泪液及角膜形态产生的具体影响,我院随机选取了86例长期佩戴的近视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近视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为12~19岁,平均为(14.23±1.56)岁。佩戴角膜塑形镜之前,等效球镜度为-1.23~-6.54,平均为(-3.63±1.29)。入选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①均在我院门诊进行验光,且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佩戴时间>12个月。②均为青少年。③均为双眼近视。④经常规眼科检查,均无其他眼科疾病,且不存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佩戴禁忌证[1]。⑤患者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基本了解治疗方法、矫正效果,知晓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并同意佩戴。

1.2 研究方法 ①配镜材料:使用第四代角膜塑形镜,为四区七弧设计,选用Boston XO材料,Dk(透氧量系数)设置为100/1011(cm2/sec)(mLO2/mL×mmHg,1 mmHg=0.133 kPa),直径参数区间为10~10.6 mm,光学中心的厚度参数为0.22 mm。②验光配镜:经常规眼科检查后,按照标准流程完成验光以及角膜的曲率和地形图等检查,进行试戴后作出评估,达到理想适配标准后,明确镜片参数,夜晚佩戴8~10 h。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和比较佩戴1周(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和12个月(T5)等不同时间段的验光结果、角膜曲率、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BUT(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和FL(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结果进行观察。上述检查的温度区间为25~30℃,湿度为60%~70%,由同一医师完成[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佩戴前后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比较(表1) 和佩戴前比较,患者的等效球镜、角膜曲率、SRI和BUT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前后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佩戴后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佩戴前后等效球镜、角膜曲率、SRI、BUT和泪液分泌量对比(±s)

表1 佩戴前后等效球镜、角膜曲率、SRI、BUT和泪液分泌量对比(±s)

时间段 等效球镜(D) 角膜曲率(D) SRI BUT(s) 泪液分泌量(mm/5 min)佩戴前 -3.48±1.61 42.55±1.29 0.33±0.013 10.25±3.29 15.31±3.63 T1 -1.53±1.87 40.55±1.49 0.36±0.013 6.01±2.71 14.94±2.61 T2 -1.51±1.78 40.52±1.31 0.36±0.013 6.69±1.55 14.80±2.74 T3 -1.50±1.78 40.46±1.38 0.36±0.013 7.68±1.32 15.22±2.08 T4 -1.35±1.38 40.47±1.06 0.36±0.012 60.4±2.95 14.37±2.84 T5 -1.31±1.39 40.41±1.31 0.36±0.011 7.77±1.26 14.18±2.79F值 12.436 11.029 25.139 21.187 0.927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角膜荧光素染色(FL)与BUT的相关性(表2)经统计分析,1级FL在不同时间段的BUT均明显低于0级FL者,且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佩戴前后0~1级FL和BUT对比(±s,s)

表2 佩戴前后0~1级FL和BUT对比(±s,s)

FL分级 佩戴前BUT T1 T2 T3 T4 T5 0级 10.25±2.39 7.94±1.64 6.73±1.93 7.66±1.56 7.08±2.39 8.39±1.04 1级 5.31±1.44 5.71±0.33 6.29±1.01 5.34±1.70 5.24±1.58t11.175 4.831 6.836 5.502 15.443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在近视矫正中,角膜塑形镜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镜片具有高透氧性特点,而且经过特殊设计之后,能够改变患者的角膜形态,使之逐渐平坦,从而达到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的目的[3]。由此可知,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充分利用反几何设计的镜片,然后通过镜片对角膜施加机械压力,并利用眼睑活动对镜片产生的摩擦以及泪液分泌产生的液压作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实现患者角膜形态的改变[4]。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角膜曲率随着佩戴时间的增加而趋于平坦,近视度数明显下降,视力恢复效果显著。在佩戴1周后,角膜形态开始趋于稳定,当其未出现明显变化时,就表示近视的度数相对稳定,进一步证明了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机制的科学性。

SRI是角膜表面光滑度的重要评价标准,SRI数值越小,表示角膜的表面越光滑,二者呈负相关[5-6]。本组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角膜形态在趋于平坦的同时,SRI数值有所增加,表示角膜出现了不规则的增加。有学者经研究发现[7],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之后,裸视视力可以达到1.0,但是由于角膜的不规则散光等因素的影响,反而会导致视力下降。但是视力和角膜形态的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8]。

同时,本研究显示,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虽然会降低泪膜的稳定性,但是对泪液分泌量的影响不大。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和夜晚的环境有关。人在睡眠时双眼呈闭合状态,和外界空气的接触较少,缺乏瞬目动作、泪液分泌少、镜片与角膜之间有限的泪液缺乏流动等都会造成泪膜损伤。

综合上述,长期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会导致角膜平坦,虽不会对泪液的基础分泌产生影响,但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需要定期随访。

[1]陈春明,钟红,程立波,等.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视觉质量影响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27-2129.

[2]李琳,席守民.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变化的短期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378-1381.

[3]安阳,李威,郑春晖,等.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中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6,36(1):74-77.

[4]孙建沙.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的影响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156.

[5]李健,王承昕,董平.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长期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5,23(5):441-443.

[6]方民,杨柳,瞿远珍.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球参数的短期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729-731.

[7]毛剑,王铃.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早期变化[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22(3):7.

[8]尹乐,毕燃,白赫南.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7):136-138.

2016-04-22)

1005-619X(2016)11-1179-03

10.13517/j.cnki.ccm.2016.11.027

115000 辽宁省营口爱尔眼科滨海医院视光中心

猜你喜欢
分泌量塑形泪液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
美女塑形计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