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珂
摘 要:伍尔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她的作品在多个国家都广为传播。尤其是她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叙事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本文从伍尔夫作品的叙事策略、时间塑型、结构设计等方面论述了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从而使得广大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伍尔夫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伍尔夫;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伍尔夫的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掌握其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伍尔夫作品的内涵。因此,本文通过对伍尔夫作品的现代主义叙事风格进行了描述,从叙事主体、小说时间塑型、小说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伍尔夫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叙事风格,能够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伍尔夫的作品。
一、伍尔夫的叙事观
在叙事小说中,国内和国外的小说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伍尔夫作为英国非常杰出的女作家来讲,其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与她独特的叙事观有着紧密的关联:首先,伍尔夫非常忠诚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中往往塑造了很多“真实”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次,伍尔夫的叙事艺术独具一格,使得读者必须要细细品味,才能深刻地了解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结构,更加深入地了解伍尔夫小说的内涵。
二、叙事主体策略
对于小说来讲,要讲述一件事情就离不开叙事主体,伍尔夫的代表小说通过对多种叙事主体的关系进行调整,进而能够突出人物叙事的意识。伍尔夫小说中的叙事主体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物叙事小说中,虽然没有对叙事者的直接描述,但是在伍尔夫的小说中主要是利用一些人物作为叙事者,从而可以体现整个小说的叙事主体;第二,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叙事者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其在叙事小说中的权利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使得小说的行文更加流畅自然;第三,叙事主体的距离拿捏的恰到好处,对于叙事小说来讲,人物、叙事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是伍尔夫能够通过不断地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关系,使得小说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内涵,这也是伍尔夫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伍尔夫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女性思想的体现,能够更好地从女性作家的角度描述事件和反映社会问题。
三、时间的塑型
在大多数的叙事类小说中,都离不开时间的塑型。伍尔夫作品中有着非常独特的时间塑型,这也是伍尔夫作品现代主义叙事风格的重要体现,其时间塑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大多数的西方小说中,都有着严格的叙事时间戳,从而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也使得时间的塑型过于单调化;在伍尔夫的小说中,时间在叙事小说中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而是更加侧重于故事或者是心理时间;第二,伍尔夫小说中“存在的瞬间”是小说非常重要的心理时间,在这一个重要的瞬间,叙事故事的情节或者人物活动会产生重大的转变,从而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第三,在伍尔夫的小说中,时间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生硬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她给时间赋予了“人的属性”,使得她的小说更加生动,更具有灵魂。
四、结构的设置
一篇叙事小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说的质量,因此新颖的、复杂的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文学功底。伍尔夫的叙事小说中,其结构的设置非常科学,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设置的都非常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外结构的设置中,伍尔夫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外部的故事情节相对来讲没有特别重要,内心世界的揭露是伍尔夫小说外部结构设置的重点;首先,在伍尔夫的小说中特别注重人物的主观感受,从某个微小人物的角度看待整个世界;其次,伍尔夫的小说存在着隐性的叙事主线,这条主线在初读伍尔夫小说的时候很难被发现,熟读之后就会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设计;最后,在伍尔夫小说的外部结构设计中还会借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第二,内结构的设置,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内结构是其小说核心设计的部分所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无尽的才华和细腻的内心。首先,内结构中角色的“顿悟”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从而能够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进一步揭示了小说的真正内涵;其次,在伍尔夫的小说中,每个角色都得到了适当的表现,但是有着一个核心的表现对象,他(她)的角色才是整部小说的关键所在;第三,结构的意蕴,从伍尔夫小说的整体感知来讲,其结构的设置是多层面的,体现了小说中各个人物之间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更好地从多个角度进行人物内心活动的展现。
五、小结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伍尔夫的叙事观,然后从伍尔夫小说的叙事主体策略、时间塑型和结构设置方面介绍了其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进而让广大读者对伍尔夫的小说叙事风格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伍尔夫小说的内涵,真正体会到伍尔夫小说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幕间[M].谷启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岁月[M].蒲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芙日记选[M].戴红珍、宋炳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