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结合

2016-07-18 09:20庞春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论语儒家

庞春华

长期以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主导思想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在其《论语》中不仅对治国做出了明确要求,更对教育做出了系统的论述。我们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才能使高中语文教育走上更加合理化的道路。

一、儒家传统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孔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者一直贯彻着人格培养精神。因为儒家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十分关注人的存在,十分强调“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心”“诚意”“修身”“慎独”等观念,从而有力地突显了人们在道德学问和人生志向方面自主自强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儒家学者在开创了中国“语文”的教学体制的同时,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三、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

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诞生于几千年前,但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尤其是高中的教育仍有积极意义。对于高中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其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上要消除高低、贵贱、贫富等方面的差别对待,应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同的教育。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有家境贫寒者,也有富可敌国者;有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甚至是强盗,也有极富社会地位的生意人。这正是孔子实践其教育主张的鲜明体现。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应像孔子一样重视德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孔子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将学习做人之道和塑造完美的人格品质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一点正是当今社会教育所欠缺的,我们应从德育角度进行反思。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明确教学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应付当前严峻的高考形式。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本义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十指有长短,学生自然也是不尽相同。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指的是要消除阶级上的歧视和差别,其“因材施教”则告诉我们应正视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学习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向比自己好的人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身。做到“不耻下问”,用谦虚的态度和诚实的心态面对学习,这才是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论语儒家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如何读懂《论语》?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