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霞
[摘要]工学交替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文章分析了工学交替的内涵,指出了其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本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203
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上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工学交替”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有不同的形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十年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不少的困惑,因此笔者予以关注。
1工学交替内涵及意义
1.1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工学交替是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入学后的前2年内,学校采用在校内与企业两个地点交替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中,校内教学主要是在课堂、实验(训)室的以理论或理实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活动,企业教学主要是在企业车间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校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教师,而企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企业师傅。
1.2学生学习方式之一
工学交替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学生采用“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其中,“工”就是指大学生具体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或岗位,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真正要做的项目或岗位、企业真正想做的项目或岗位和企业潜在的项目以及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或岗位。
不同的国家和学校,对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和偏重。比如新加坡理工学院,更加看重于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认为这更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社会、学校和教师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而我国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更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正做的项目和岗位。
“学”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学习者的角色是学生。
1.3其目标是现场学习,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
“以提高实际技能为重点,建立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交替机制,教学完全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贴近实际,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保证学生职业基本技能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2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交替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开展的历史不长,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差异和冲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交替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2.1教学管理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
现行的高职教育体系大多还是传统模式,多数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安排比较统一,具有超前性、完整性和一贯性,在教学活动安排上重形式、完整性、传统性;轻实际、操作性、创新性。而工学交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它的教学要求具有企业特色,要满足学校企业双方培养要求。而实际上企业则更多是想利用学生劳动力价值优势,为生产经营服务。因此,在教学计划过程中,企业希望能利用他的淡季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训练,在旺季使学生上岗运作,且时间长短按照企业经营需求,这些,导致和学校传统的教学计划一致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工学交替中,能长期有效合作的校企真的不多,或者合作的学生数量不具有规模性。
2.2学校重工轻学的倾向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的提出,不少学校采用一刀切,所有专业,安排统一时间的工学交替,部分学校可能会走向极端,即:过分强调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只工不学或重工轻学倾向严重。表现为如连续长时间的企业顶岗、学生顶岗单位安排随意专业不对口、学校对顶岗学生管理极其松散等。如果这期间企业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或是让学生长期在单一岗位上重复工作,这样学生便无法掌握多岗位关键技术;另外由于每个企业用人岗位有限,使得学生分散顶岗实习,导致实践学生能力不一,效果不同。这可能导致学生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下降,不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产生负面效应。
2.3学生管理的问题
学生在工学交替中扮演两种角色:在学校,角色为学生,任务是学习;在企业,角色又成为企业员工,任务是工作。这种角色的转换导致在学生管理中存在几大困难:一是学生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奖惩不够明确,导致学生规范评价上误差,自我要求降低,使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工作与学习环境不断更迭,导致学生自律意识容易淡薄、放松,常常会把在校的一些自由散漫带入到企业中去,对学生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布局分散、工作学习时段错位,加上负责工学交替老师少,不能经常约束学生,给学生管理带来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四是一些学生刚入企业,不擅长和师傅及企业管理者沟通,遇事处理方式容易偏激或消极怠工,给企业留下不好印象,也会影响学校信誉。
3解决工学交替中问题的对策
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是促进工学交替模式有效推进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加强学校与企业管理者之间沟通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改变理念,明确自己培养目标,真正意识到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了解企业真正人才需求,做到真正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其次,要搞工学交替,就要有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和企业沟通,最后就是要调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适应顶岗工作的需要。做到内容换位、时间错位、活动定位。内容换位就是合理安排“工”与“学”的比重,把以前理论课唱主角换位为实践课唱主角,加在“工”的比重上;时间错位就是把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把实践课调整到企业需要人的生产旺季,打好时间差,解决理论与实践冲突的问题;活动定位就是不同专业对应不同实践岗位,定好位置,学校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教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校企双赢。
3.2客观对待不同专业工学交替工作
“工学交替”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思,在工作与学习的来回切换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动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这也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但是,不同的专业,出去工学交替的时间早晚、长短、可行性等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会计专业,每个单位能接收的学生量是很有限的,且2个月又能做什么呢?不同专业工学交替需要认真设计。
3.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加强工学交替监管和考核制度。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良好的效果,一定要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所以,学校一定要建立对应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做到预防为主,有法可依。
其次,加强实习动员。学校和企业双方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和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在正式进入企业前,由学校组织实习学生签署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保证书和发送告知家长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和专任负责老师,必须定期到实习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加强指导和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再次,加强工学交替过程管理。做到工作管理企业抓,日常管理共同抓。工作期间是学生了解企业、适应岗位、培养职业品质的最好时机,学生管理应以企业为主,按单位员工考核要求和奖惩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与经济利益挂钩,与未来录用就业挂钩。
总之,工学交替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增荣,章红梅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职业,2010(7).
[2]张淑娟,张德芳,严军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18).
[3]万兵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