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但不迁就

2016-07-16 05:39黄行福
人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爸爸妈妈班主任家长

黄行福:江西省南丰县傅坊乡中学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从教30多年来,一直把乡村孩子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么多年来,有的学生原本对学习缺乏兴趣,后来跨进了大学校门,如今成了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的学生连家长都失去了信心,如今成了优秀战士,多次立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已出版了《走

出班主任工作的十大误区》等四部专著。

怎样当好班主任,读懂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但读懂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与讨好,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否则,越懂学生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离教育目的越远。

知道学生要什么再适度引导

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情况下,不管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原因当然复杂,但我们不懂学生,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次,一位学生在微信上一连几天求我告知某行政村干部的姓名。我没有告诉他。我对这位学生的脾气秉性比较了解。凭直觉,他家人可能对村里某干部有意见,想写批评文章。批评是好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批评与监督,社会才会进步。我教他语文,他作文较好,但我担心他剑走偏锋。

3天后,我问他要这个名字做什么用。他果真想写文章批评他。他认为该干部工作作风专断,在新农村建设中答应的条件没有兑现。例如,他曾答应每户做一个化粪池并给予补贴,但没有了后文,可能是他私吞了那笔钱。针对他的这种怀疑,我问他对国家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了解多少,每个新农村建设点的资金是多少。他坦言自己完全不了解。我接着又问,他的那些意见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说是从村民们那里听来的。

这是教育引导的好时机。借此,我问他:对问题一知半解,只凭道听途说就作判断,是否太武断?告诉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还要全面掌握情况,否则就容易得出片面乃至错误的结论。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他才明白了些个中道理。

表面看来,学生这样的思想动态与班级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班主任可以不管。但实际上,思想方法支配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人的影响作用随时随地都可能渗透在行为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没有明确边界的。好的班主任,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看到眼前的问题。从长远看,这正是学生成长最想要的。

读懂学生内心感受再予以帮助

懂得学生内心的感受,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前提。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会主动把内心的想法告知你,班主任必须通过一些技巧来了解。

一女生上课趴在桌子上,同学叫起她,她又立即趴下去。我把她叫出教室。见她双手捂着肚子,我问她是否生病了,是否需要送她去医院。她摇了摇头。她说想回家去。我明白了,她可能是来月经了。但我没有让她回家,而是把她带到我家,让我爱人帮她解决。一个课间的时间就把问题解决了。

班上的一位男生上课经常迟到,几乎每天都是在快下早读课时才匆匆赶到学校。一天,早读课正好我值班,他又迟到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他一家人都迷上了麻将,每晚麻将声都响到深更半夜,吵得他晚上12点以后才能勉強睡着,第二天早上又睡不醒,有时来不及洗脸就往学校赶,早餐只能等下了早读课再到校外买几个馒头啃。有时来不急啃就放在抽屉里,上完第一节课再啃。这几乎成了他的生活常态。他还告诉我,他早就对这种状况非常不满了。

怎么帮助他?我让他到学校食堂吃饭,过集体生活。一来可以治治他的懒散,二来可以摆脱家里的不良干扰。第二天,他就住校了,过上了集体生活,身上的很多坏毛病都随之不见了。

读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内心的纠结解除了,他就高兴了,就会有阳光般的心态。

饭桌,是一个让人轻松的地方。在心情松弛的状态下,学生说的大都是心里话,是真心话。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亲戚或朋友家,与学生碰巧同在一桌吃饭。学生与我聊的内容就比较广泛:

“老师,我很想读好书,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只要一看到别人在玩耍,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人在外面喊我,我就忍不住想加入他们。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还偷偷摸摸去看电视。”

“老师,我爸爸妈妈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情况,更不过问我在学校的表现。一切都靠我自觉,我常常有一种自生自灭的感觉。”

“老师,我常常想:我到底是不是我爸爸妈妈亲生的?特别是我妈妈,对我一天到晚骂个不停。一会儿地没扫干净,一会儿骂我看电视,一会儿说我根本不像个女孩子。反正我在家里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烦!”

“老师,每到周末我就害怕回家。我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第一句话一定是‘考了吗‘多少分。好像我就只是个分数,不是人,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却很少过问我在学校的表现。”

“老师,我爸爸妈妈真可笑。有一次,我说我要买几本语文课本后面推荐的那些书。你知道我爸爸怎么回答吗?书又不能当饭吃,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学校不是发了那么多书吗?书不认真读,净想些馊主意。您说可气不可气?”

以上是一些学生的饭中真言。

在饭桌上,我喜欢与学生聊天。因为在那个场合,他们不是以学生身份出现的,老师也不是以老师身份出现,大家都是平等的宾客,这为聊天创造了很好的氛围。但此时,我们千万不要板着脸孔说教,而应因人制宜,适时点拨。话不在多,而要谈到要害处,说到点子上。

明了学生的“小算盘”再巧妙应对

人小鬼大,这是部分学生的心态。我教的都是乡下孩子,他们朴实、诚实,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对这样的学生,既不能讽刺,也不能挖苦,更不要惩罚,得设法“治理”好他们。

班上有位男生,一上体育课就以自己有高血压为由拒绝上课。体育老师怕惹事也拿他没办法。还有一次,因数学作业没完成,数学老师惩罚他,他竟“昏厥”。老师、同学赶紧送他去医院。当时,就有同学向我反映:他的血压并不高,他是假装的。在医院,我向他的家长证实这件事。家长反映他在小学时,生过一次病,医生给他量了血压,说血压偏高,但以后再没测量过。

后来我发现,他经常打篮球,且从没有过不良反应。综合这些,我也觉得他在装病,以此来获取一些“豁免权”。

一天,上完课,我让他课后到我家,我给他测测血压。实际上,我并没有真要测他血压,只是想敲山震虎,看看他有什么反应。没想到,放学后他果然在同学陪同下到我家测血压来了。一测,血压正常。当然,我还建议他在家长陪同下再去医院测一下。他见“露馅”了,只好说:“老师,我没什么高血压,原先都是假装的。”此后,他再也没找什么借口免上体育课了。

其实,类似的现象我们都遇到过。一些人喜欢直接揭穿,虽然也能达到教育目的,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这么做对他们的伤害比较大。班主任就是要尽量拿出万全之策,既保护学生的自尊,也让他们改正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一百个学生有一百种个性。上面说的那位装病的学生就是班上最老实的。在很多班主任眼里,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做出格的事的。但只要条件具备,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与个性不符的事情来。班主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掌握,切不可想当然,更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走进家庭让学生接纳你

我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一天晚饭后,我出去散步顺便去学生小戴家家访。他家离学校只有不到300米的路程,而且我教过他的父母亲。我还没到他家门口,小戴的母亲远远看见我来了,就到门口迎接。我邀请她与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小戴身上。

我問小戴在家的情况。他妈妈告诉我:在家小戴什么事都不需要做,家里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但这孩子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平时考试一般都在60分上下。对此,他爸爸基本不管,因为他对孩子能否考上学校无所谓。孩子爸爸自己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中国古代名著,尤其是小说。因此,家里藏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四大文学名著、武侠小说等。小戴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待在楼上在书堆里打滚。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小戴家。他爸爸看见赶紧把我让进家门。一家三口,让座倒茶,十分热情。小戴手里正捧着一本《三国演义》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我就与他聊起了三国故事,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最后,我与他达成协议:看小说可以,但必须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后才能看。老师和家长监督。

两个月后,我又一次来到了他家,这次主要是去报喜的。上次家访后,小戴上进多了,成绩也有了提升。小戴看到我来非常高兴。一坐定,我就把小戴最近的在校表现报告给了家长。家长非常高兴,不停地对我表示感谢。临出门,我继续为他们鼓劲。两个月后的中考中,小戴表现非常出色。

走出校门,深入学生家庭,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喜好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就更容易接纳老师。

班主任所做的,多是小事、琐事。但如果每件事都着眼于学生成长,那就是大事、要事。

猜你喜欢
爸爸妈妈班主任家长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妈妈,我能行
犯错误找家长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