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6-07-16 05:39
人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局限于伯乐专辑

教师“自我发现”更重要

河南省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 杨万欣

读了2016年第13期《人民教育》“发现教师”专辑的系列文章,我内心很受震动,在为“团队力量促人成长”叫好的同时,觉得教师的成长中“勇于自我发现”更为重要。

一方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孙双金那样独具慧眼的校长屈指可数,我们大都没有那么幸运,所以教师要勇于相信自己、自我发现,没有伯乐也要实现自我必要的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果仅满足于“被”发现,遵从学校的安排,那么他的成长空间还是不够开阔。只有教师有了追求师生幸福的原动力,有追求教育新天地的强烈愿望,有自我超越的更高要求,才能够在“没有天花板的教室”里获得无限成长。

教育即生长,不仅仅是教师使他人生长,更在于教师自己的生长;教育即发现,不仅仅是教师发现他人,更在于教师发现自己。

“发现教师”背后的文化导向

湖南省汉寿县沧港镇中学 曾文锋

“发现教师”专辑不仅告诉校长怎样发现教师,还让人感觉到学校管理思路豁然开朗,因为“发现教师”背后蕴藏着正确的学校文化导向。

一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坚持教师第一,学校管理者绝不能有“高人一等”的错觉。教育管理者的权威不是凭借权力、资历彰显的,也不是可以靠外在“包装”出来的,而是真实体现在其与师生的关系上:为师生着想,唤醒、点燃、激发教师,进而让教师快乐、课堂快乐、学生幸福。

二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教育改革不能过于理想化,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实际、脱离教师,不懂得“接地气”,这样的教育改革或者学校管理越是用力,与教师的隔阂越会加深,效果越是不好。

三是风清气正的团队。管理重在人心。管理之乱,首先是思想价值之乱,随后波及氛围之乱、秩序之乱、工作之乱,一发而不可收拾。只有向上、向前、团结、互助成为教师团队文化主流,学校才会生机盎然、人才辈出。

我的“北小”回忆

江苏海安大公教育中心 邓文圣

细细读完《发现教师:揭开学校发展的密码》(《人民教育》2016年第13期),不禁要为孙双金校长点个赞。

上世纪80年代末我调到海安县北凌小学——它也简称“北小”,遇到了那时农村少有的一位“学者型”老校长。老校长不但自己带头写作,还有专门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写。他的特别之处是:不强求教师的文章局限于教育、局限于文体、局限于字数。

好的环境激发了我的内因。我的处女作是一篇被县电台采用的200字新闻稿,而后我热衷于写社会新闻,写农民通讯,做着与教育主业不搭界的“业余”写作四年多,而后才有了教育“豆腐块”,慢慢地又有了省级以上刊物上的上百篇说得过去的教育教学文章,也有了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历史。如今我也当校长啦,细细想来,“发现教师”并不仅仅局限于发现教师的“专业”,养得“業余”也烂漫,校长引导得法,教师获取的成功体验同样有可能成为其专业成长的“起跳板”和“加速器”。

猜你喜欢
局限于伯乐专辑
伯乐一顾
“民间互助文档”不该局限于民间
叠穿西装
车伯乐
黄子韬《The Road》
魔法焖烧有好味
傻傻的
云南白药 一专多能
“马相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