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琪 冯建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与教师角色定位刍议
唐明琪 冯建平
贵州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该文结合近年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和反思,分析了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明确了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定位
1.1 教学重点从阅读理解为主向听说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每个层次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明确以听、说训练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提出,使普通高等学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得到明晰,也为贵州理工学院(简称“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我校教学部结合我校地处西部的教学实际,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修订。
1.2 教学模式从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步骤。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英语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尽管初等教育由中学向小学延伸,高等教育由专科、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伸,一个中国学生受英语教育的年限长达18年之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的,学生在课堂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理解语法结构,做好作业即可。由于长期轻听说、重语法阅读和被动学习,结果必然是形成哑巴英语。学生接触对外交流时,耳不能听,口不能说;即使一些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几句寒暄话以后,就不知说什么了。由于既不了解西方风俗文化,也不知道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在涉外交流时就是言之无物、空洞无味,自然难以为继了。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围绕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目标,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渠道语音视频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平台,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无疑是学习者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最佳选择。
1.3 教学内容从单纯介绍西方文化向适当渗透中国文化转变
让世界正确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也应该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目标。但以往直至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还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受以往习惯的影响[1],教材课文内容描述的对象要么是单纯西方文化,要么是中国文化内容太少。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究竟多少比例才能满足中国人涉外英语交际的需要呢?既要在与英美人士交谈时听懂西方文化的话题,又要能简单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对一些东西方都感兴趣又存在看法差异的话题有适当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仍在探索之中,但是这个转变有利于听说能力培养是得到学界肯定的。
1.4 教学评价从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向重过程为特征的多元化评价转变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切为了应付考试,平时可以对对答案,对教学的内容满足于一知半解;教师也是从应付考试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布置也是围绕考试来开展;期末考核方式单一,试卷命题客观题多、主观题少,题型单调且知识点覆盖面不合理,一次考试就基本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致使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再加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功能的异化,即考试成绩在校内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其通过率、优秀率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在校外与学生就业挂钩,与宣传学校办学声望排名挂钩。这些不正常的评价加剧了英语教学形势的恶化,使教学评价到了非改不可、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由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过程为特征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建立与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2.1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学习者
2.1.1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关系到国家和地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之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对本科非英语专业人才补其英语交际技能短板的改革任务,深感意义重大,责无旁贷。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既积弊太多困难重重、又无成功体验可以借鉴的严峻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唯有不断学习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探索和反思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实践中总结提高,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
2.1.2 扩展夯实专业知识,为胜任教师角色奠定基础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改革的需要,扩展夯实专业知识,先补自己的短板,加强英语专业的学术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吸收前沿成果,使之内化为驾驭教学的能力,从而为胜任教师角色奠定基础。为此,笔者有意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分析所用教材[2]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其内容的切入点,在东西方文化背景对比(诸如汉语的“守口如瓶”,英语为什么叫: as dumb as an oyster ),中国传统文化、贵州民族文化(诸如贵州苗族建筑中的“美人靠”,试译为beauty balcony)等方面收集了许多研究信息[3-5],作为有关单元的教学备课之补充。
2.2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2.2.1 注重实施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衔接的教学策略
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起点是零起点,没有考虑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这对于顺利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学生熟悉的高中英语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承上启下,进而降低学习梯度,提高学习效率。针对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一般层次要求中受到忽视的问题[1],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渗透,进行适当的补救。比如,在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 Unit 2 Love 中,简要介绍西方的Saint Valentine’s Day(情人节)和中国Qixi Festival ,The Night of Sevens,Magpie Festival(七夕)和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用英语简要阐述了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和Butterfly Lovers(《梁祝》)的故事,并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正确处理校园爱情。这不仅弥补了情感教育,还为今后对外交流积累了一定的话语资料。
2.2.2 注重构建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体系
要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选用一批体现先进理念,特色鲜明、设计合理,并有自主学习、教学辅助等平台,和师—师、生—生、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模块与之配套的教材[1],作为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用书;第二,掌握运用MOOC(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授课技能,精准设计、实施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渠道信息输出输入的条件,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互动,向课内50min要质量;第三,丰富学生课外教学,落实平时学生利用平台、模块学习大学英语的服务、指导和评价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为多元化评价做好积累统计;第四,加强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实训,鼓励学生通过校内外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来获得完成项目、充实自己的机会(纳入教学计划);第五,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班教学和分层次教学,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第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别的英语竞赛、学校组织的涉外接待活动和校内英语角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2.2.3 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为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一,合理确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权重,使之更加体现重过程的教学评价思想;第二,将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教学、竞赛、创新创业等涉及大学英语素质提高的活动与学分挂钩;第三,淡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功能。其考试结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作客观处理。同时,为了体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功能,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的正确评价导向,我们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兼顾学生考级的需要,一方面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应对四六级考试,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依靠此评价体系,告知学生,只要积极参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满意的成绩,更加坚定了英语自信,这对于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的英语交际具有积极意义。
2.3 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履行好教师的参与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共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有意和学生一起承担某个方面的工作,到下次上课时再与学生一起享受准备成果,如布置四大古典小说的英语名称表达时,对《水浒传》的几种翻译版本进行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比较差异和进行取舍,最后以学习伙伴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主动和教师探讨问题,才会在平台和模块上积极响应教师的号召,投入热情、甘心付出,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不愁没有教学质量的。
[1] 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育,2009(3):86-89.
[2] 汪榕培,石坚,邹申.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 蒙岚.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92-194.
[4] 柯威.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西方媒体报导《金陵十三钗》时所突显的文化冲突为例[J].电影评介,2012(4):6-8.
[5] 唐明琪.嫦娥与狄安娜的神话故事比较[J].凯里学院学报, 2007, 25(4):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