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英 李正红 胡喜生 刘家财
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初探
侯秀英 李正红 胡喜生 刘家财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基地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存在的不足,并就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 现代学徒制 高校建设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形式应实现多样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由专业教学平台和素质强化平台构成,包含各种课程实验与实习,见图1。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由图1可见,除了校内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实践教学补充的重要场所。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性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对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育可以加强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衔接,实现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技能。
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实践体系的辅助功能得到部分发挥,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2.1 实习时间有限
目前可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的专业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技能实习与毕业实习等,按照实习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实习、中期实习与长期实习三种[2],各种实习具体情况见表1。当前,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环节相对高职院校较少,除了毕业实习时间较长外,大多数实习都为中短期实习。由于时间受限,多数企业能接待的短期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少部分顶岗或轮岗实习,实习形式少,影响了实习效果;而对于毕业实习,部分毕业生接受学校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部分毕业生结合自身情况到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不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导致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与实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表1 本科生不同类型实习情况
以福建农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目前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习主要有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毕业实习,见表2。由表2可见,目前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该专业的实习课时有限,其他学时较少的短期实习(如驾驶实习等)均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
2.2 校企合作关系不够密切
由于各项实习时间均不长,实习形式少,学校与企业之间很难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交通运输业呈现出集约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分散特点,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多数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因此,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以选择大中型企业为主。而目前部分大中型企业更愿意接收“985”或“211”类知名院校,或者接收实习时间长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部分本科院校缺少热情,影响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将影响生产安排,甚至带来安全风险,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以集体参观、讲座等形式安排实习任务,影响了实习效果,进而影响校企之间的合作。
2.3 实习经费使用限制多
目前,高校对实践环节越来越重视,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也逐年增加。但由于实习经费使用要求严格,有诸多条款限制,而在安排实习过程中,按规定用于企业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等的补贴及一些其他费用十分有限,导致部分费用难以报销,一边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用不完,一边是给予企业的经费不够用,这种经费使用不够灵活的现状导致实习教师工作难以开展,也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使得部分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3.1 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本科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导致在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学时一直在压缩。而专业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由一些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组成,在总学时受压缩的情况下,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相应都受到挤压。以福建农林大学2015级交通运输专业为例,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仅占总学分的26.73%;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了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之外,实习环节学分的比例仅占38.6%,除了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的实习,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项目只有2项,学生的校外实践锻炼环节太少,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增加校外实习时间。针对本校交通运输专业情况,计划在《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中增加实习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为2周,实习内容是参观企业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及各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该企业的背景、市场机会、经营风险、内外环境、盈利方式、市场营销策略等,使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将来就业打下专业基础。因此,针对实习时间有限的问题,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的同时增加实习安排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动手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
3.2 加强校企联系
针对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的问题,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强化联系。一方面,加强企业与学生的联系。学校邀请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作为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他们为学生开设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一些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甚至可以邀请高级管理人员如人力资源总监等作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将校外实践基地作为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的场所,青年教师在企业实习至少半年,通过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横向科研项目,在合作中使青年教师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实践中。
3.3 推广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
3.3.1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区别
当前,“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备受推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已在我国职业院校引起关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3],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本科院校的运用相对不多,这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有关系。因此,本科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与高职等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存在不同,主要区别体现在:
一是实习要求不同。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再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认知,并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理论学习课时多,要求他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现场一些不确定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因此,实习环节更加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4];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专业相关技能并能熟练操作,因此,实习要求强调实践性、技术性[4]。基于此,本科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习内容、实习组织方式等方面应结合实习要求进行安排,而且在企业与实习导师的选择方面应更有针对性。
二是实习时限不同。相对而言,本科院校的实习总学时少于高职院校的实习总学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不少于25%,高职院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不少于50%,虽然高职院校的三年学制比一般本科院校少一年,但高职院校的实践时间仍然比本科院校多,可以为学生安排长期实习,甚至有长达一年的实习期,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接收长期实习的学生,因此,“现代学徒制”实习的安排相对容易;相对而言,本科院校的实习时间较短,“现代学徒制”实习安排更困难。因此,本科院校“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的推广相对困难,应探索适合本科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
3.3.2 推广“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的建议
虽然与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有较大难度,但这种实习模式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实习体系提高实习经费使用的灵活性,对于解决当前本科院校实习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为建立“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基地时,相关领导应充分重视,着手组建完整的管理机构,管理权责应更为分明,经费使用要更加灵活和高效[5],且安排专人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对接与管理,并通过校企之间的协商,拟定合理的实习方案,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实习考核机制。其次,校外实践基地中,并非所有的实践基地都能建立“现代学徒制”模式,有的企业只能让学生完成认识性的实习,只有一些企业生产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且与校方合作意愿强的企业,才能为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实习指导,因此,应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使得现代学徒制能落到实处。最后,针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应建立实习绩效评价体系。学生的实习成绩应由学校与企业综合评定,由于企业导师的指导占总体地位,在分配权重时,可以让企业一方占较高的权重,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认知专业知识、专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等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面对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校企联动、探索新型实习模式对于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王涛,王历.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5(2):72-73.
[2] 侯霞, 郝保水,刘建宾,等. 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189-190.
[3] 梁小红.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价值与实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 35(4):23-26.
[4] 鄂甜. 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6(1):13-17.
[5] 赵云龙.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亚太教育, 2015(2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