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从五指活动法谈起

2016-07-16 18:01
海峡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鹤琴葡萄幼儿园

白 慧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从五指活动法谈起

白 慧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他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理论与操作体系,形成了“活教育”理论,进而发展出一种课程方案——五指活动法。随着幼儿园课程的不断开发,五指活动法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越发明显,对课程改革的启发性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创新。该文阐述了五指活动法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陈鹤琴 五指活动法 幼儿园课程改革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理论奠基人,他创建了“活教育”理论,至今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影响深远。“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内涵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三大方面,由此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方案——五指活动法。在幼儿园教改领域,从《新纲要》到《指南》,这其间无不透露着五指活动法的影子,至今仍发挥着热量,推进我们不断反思幼儿园课程的创新与开发。

1 五指活动概述

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幼儿手掌上的,即指所有活动都在幼儿的生活、智力、身体方面互相联系、连续发展。它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五指活动更为重视幼儿身心的发展,关注幼儿的生活实际;其二,五指是活的、是有弹性的,能伸缩而又相互联系。因此,依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五指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结成一张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网。

陈鹤琴先生将五指活动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1)健康活动,包括饮食、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语言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3)社会活动,包括分享活动、生日会、每天的谈话等;(4)科学活动,包括植物的栽培与观察、动物的喂养、自然现象的实验与讨论等;(5)艺术活动,包括音乐表演、绘画美术、手工制作等。《新纲要》中的五大领域也是从五指转化延伸而来。所以,用今天的眼光看,虽然这些活动内容已经不能充分反映今天的社会生活,但不可否认,它对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五指活动法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2.1 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幼儿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五指是幼儿的五指,并非成人的五指,所以它应掌握在幼儿手中。他强调在教学中以“做”为中心,鼓励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新事物。因此,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要选择儿童想学的,而不是选择成人想教的,要从儿童的生活兴趣和发展特点出发来确定。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开始进行设计。那么,如何使课程“幼儿化”呢?

首先,幼儿教师应正确看待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师幼关系,以确保幼儿园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是幼儿课程活动中的实施者、主导者,幼儿则是幼儿课程活动中的实践者与主体。因而,教师要与幼儿平等对话与相处;要与幼儿形成积极互动,鼓励其大胆探索,引导其畅所欲言;要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开展幼儿喜爱的课程活动。总之,我们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主动去发现自己的世界,以满足其五指的自由发挥。如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表达,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想进行哪些活动多一些,在了解他们的需求上开设幼儿喜欢的课程活动。

其次,在幼儿园课程中应充分利用孩子独特的认知方式来及时调整课程,使其充分幼儿化。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幼儿的认知积极性与能动性,允许幼儿自己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经验,通过调整我们的课程来适应他们的认知方式。其一,调整课程的难度。课程的目标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适应现阶段的所有能力,又能在此基础上达到提升,当教师发现活动对于幼儿过难或者过易时,就要及时调整,使之真正是幼儿的课程;其二,调整课程的时长。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去调整课程活动的时间,幼儿园活动时间根据年龄不同,宜安排在10~30min,而教师也要随机应变,灵活协调。如在“颜色宝宝来跳舞”的玩色活动中,幼儿们一直很兴奋,时间到了都没有停下来或疲劳的感觉,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调整时间长度,告知幼儿还可以再玩一会儿,或者选择下一次活动继续,或投放于活动区域供幼儿体验。

2.2 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化

陈鹤琴先生认为,“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必然是对整体、对生活的高度融合。课程融合化,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局限,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要低,而融合化程度要高。然而,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化,实质上应是从观念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甚至是资源、手段、形式的全方位融合。

2.2.1 目标的融合化。活动目标要以融合性形式陈述,应以观念性问题为目标形成全局性观念,活动目标以认知、情感、技能出发来确定,从而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如在“颜色来跳舞”的活动中,设计的活动目标要具有全局观念,认知上要求幼儿分辨出不同颜色;情感上要学会分享,体验玩色的快乐;技能上要学会玩色的步骤,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达成活动目标的融合化。

2.2.2 内容的融合化。课程内容的融合不是五指领域的随意拼凑,不是若干相关活动的简单糅合。五指活动法的内涵领域看似分割,实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因而课程内容的融合是领域活动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弹性是指在主题活动的课程开发中,我们不明确规定活动的领域,因为活动本身具有多领域特点,教师可以依据本班级特点和幼儿的能力、兴趣,选择以某一领域为主,其他领域为辅的教学融合化。例如,在“交通我知道”的主题活动中,有一活动“我是小司机”,没有规定活动目标,只提供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交通工具的图片、音乐等),那么教师就可以依据本班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多领域展开教学,选择音乐作为主领域,其中可融合语言,让幼儿先将歌曲作为诗歌熟悉,再学唱;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这样就达到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多领域的融合。

2.2.3 过程的融合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学手段也要具有融合化。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好动,注意时间短,因而如何让其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则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如情景表演、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避免单一方法与手段的使用。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融合化要掌握分寸,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活动目标的杂乱,一般以2~3种教学手段的融合为宜。

2.3 加强课程活动的“社会化”和“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与自然中,融合了五指活动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课程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主张幼儿要多接触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并向之学习。我们所实施的课程,能否“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而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呢?”,这是值得幼教工作者深思的。

五指活动法涉及了幼儿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课程改革中,应大力提倡活生生的教学法,将五指放入生活里,使之相辅相成,完善幼儿教学。例如“甜甜的葡萄”这一活动,就极好地印证了课程的生活化。葡萄这一水果在幼儿生活中时常能够见到,较为熟悉。我们建议幼儿收集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葡萄,让他们观察葡萄,吃葡萄,数葡萄粒;带领孩子参观葡萄种植基地,看葡萄如何采摘,如何摆放包装运输;于是幼儿很快投入到尝试自己采摘葡萄、摆放葡萄的活动中,凭借幼儿日常对葡萄采摘积累的生活经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积极进行绘画葡萄、玩色葡萄。这样的活动,十分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但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学科学、学艺术,他只感到自己身在愉快的生活中。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幼儿课改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在幼儿园里,更在周围的社会生活中。为此,幼儿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课程开发更加面向社会。以五指活动中的社会为出发点,带领幼儿走入社会,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如在“收获的季节”这一主题中,要求幼儿认识蔬菜,教师可以带幼儿到菜场、商场去学习观察蔬菜,试着买卖蔬菜,让其近距离接触蔬菜,走到周边生活环境中,这样既使他们认识了解了蔬菜,又培养了让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与周围环境的交往互动中,他们将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依据时代的变化,拓宽课程的社会化,开发新的主题内容。现代通信技术发达,手机、电脑、儿童手表、微信等在幼儿生活中时时可见,幼儿对其并不陌生,相反却充满着好奇,因此,我们可以设立有关现代通信技术的活动主题。幼儿课程的开发也要与社会紧密相连,使其从小与社会变化接轨,与世界变化接轨,让其能够真正达到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做世界人”。

3 结束语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提升的转折时期,幼儿教师应不断深刻挖掘、领会五指活动法的时代价值,这也是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更是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五指活动法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还将持续发挥作用,而我们仍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修正与更新,逐步找到适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课程,这也是幼儿园课改的最终目的。

[1] 唐淑. 五指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渗透[J]. 幼儿教育, 2005(17): 5.

[2] 余文森. 树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观念[J]. 教育研究,2002(4): 58-61.

[3] 张颖,邹晖. 陈鹤琴五指活动法指导下的园本课程开发[J]. 江西教育科研, 2004(3): 30-31.

[4] 陈鹤琴. 陈鹤琴教育文集: 下卷[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猜你喜欢
陈鹤琴葡萄幼儿园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当葡萄成熟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爱“上”幼儿园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