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颖,张春梅
(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建设为例
秦颖,张春梅
(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应用为导向、具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积累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已确定: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2]提出应用导向,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趋势。仅从外国语教育来看,目前,全国设立日语专业的本科学校就有506所,在校日语专业学生人数达到了24.5万人。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一方面不同语言使用者的交往机会呈几何状增加,另一方面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适应人才市场和职业竞争的能力却在逐年下降。高校日语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大连民族大学在培养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一、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相契合
为适应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连民族大学按照建设一所以应用型为主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发展定位,十分注重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连民族大学是全国唯一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民族高校,以开放拓展教育资源,深化人文交流,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形成兼收并蓄、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学校特有的教育生态。学校日语专业始建于1997年,自建立以来,始终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契合,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坚持质量优先,始终把 “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熟巧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宽阔的社会文化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作为专业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18年来,日语专业已先后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2 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7 %以上,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2001年成为国家民委首批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荣获辽宁省优秀基层专业教研室;2008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13年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价中获日语专业排名第二;2015年又成为辽宁省首批100个优势特色本科专业之一。
二、以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
教师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就谈不上高水平的教学,建立一支稳定而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有研究生学历和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人才分别占63 %和53 %。在专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又占36.9 %,他们均有较好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历学位水平。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是日语专业建设中从未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年级组的搭配、听课制度、外出培训、鼓励参加各类专业教学比赛等方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团队中的主干力量,已先后有4人获得全国日语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三等奖。
日语专业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和不同的教学风格。在目前高校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中,一直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一线教师的教学投入与个人科研工作如不能协调发展,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引导教师明确各自的科研方向,鼓励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将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并努力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把教师授课工作量与其科研业绩挂钩。事实证明,凡是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也相对较高,其教学风格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学校日语专业对于专业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中的理论课教学,由个人研究方向与此相同的教师承担,这样既保证了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性,同时也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科研能力,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教育教学机构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合理、高效、适切的课程体系,这有利于形成日语专业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扩展语言对象国文化理解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夯实语言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判断能力。
日语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是基于2014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见表1。学生毕业需取得180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平台45学分、专业基础教育平台62学分、专业教育平台45学分、实践教育平台18学分和第二课堂10学分。在通识教育平台中,包含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等科目,专业基础教育平台包含了本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教育平台则是高年级日语必修课和专业内选修课。
表1 大连民族大学2014(修订)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特点要求基础专业课教学强调听说领先。学生入学第一堂课即学业规划由系主任亲自上课,课堂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转变以往学习外语的观念,由书本知识的习得转变为语言应用能力的掌握与使用。从国人的教育现状来看,无论社会、学校、家长,都对外语教育格外重视,孩子往往在小学阶段甚至是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外语,但普遍进行的是应试外语的学习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死记硬背,没有用外语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的人中,真正能用英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过5 %,日语教学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应试型的外语课和外语作业、外语考试。在学生跨入大学的第一次课上,老师重点强调学生今后的“身份”意识,即“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的区别,专业外语的第一个身份标识就是基本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从而为今后的外语教学做好了思想准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类及专业教育平台中特别设定了“语言实践模块1-7”,开设学期由第一学期到第七学期,总共7个学分,虽然是选修课学分,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修满6个学分。日语专业教师每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内容,设定实践课题目,涵盖了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多个领域,学生打破班级的限定,按照个人的意愿自由选择。授课方式也不局限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框架内,通过动脑、动嘴、动手的具体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基础阶段的“情景会话演练”“话题会话练习”“时事新闻视听说”“短句翻译演习”等,配合课堂授课内容,强调“开口”,用成就感来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文学作品细读”“美文欣赏与翻译”“日本文化点滴”“名著阅读-读解日本社会”等内容,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扩展阅读、最后形成阅读笔记,既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们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历来都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关联。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到目前,外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可谓门派林立,基本上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其他各类改革法。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和形式的传授,重视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重读写,课堂教学多采用母语教学;而其他各类改革法如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更注重语言技能,重视口语表达、交际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重听说,课堂教学排斥母语或尽量少地使用母语。
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2006年,本专业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的立体构建”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开展“从‘译读法’到‘直接法’的革命——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的教学改革”,强调课堂的语言氛围,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不仅局限在主干课,在日语基础课层面,也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探索,包括“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实施”“构建日语专业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实践与研究”“日语专业低年级基础课集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日本经贸文书函电课程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探索”“综合日语课直接教学法中情景会话环节的探索与实践”“日语视听课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近10年的摸索与努力,本专业多名学生在仅仅学习一年日语的前提下,以130分以上的好成绩通过了日本语能力N1测试,多名同学参加各类、各级别日语演讲、辩论、作文大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外专业院校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为保障教学质量,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日语专业鼓励学年组教师之间展开教学讨论,积极提倡共同备课、资源共享。同时将学习内容的再确认环节常态化,强调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二、三年级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进行语言沟通与交际时才能充满自信。日语专业还以外籍教师为主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讲演、作文、配音、日语沙龙、日语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学习,激发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选用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材
建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材来实现,这一点对外语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任何语言都具有极强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老化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及应用效果,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知识更新换代,要求教材的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日本是一个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文化特征体现着外来文化与本国固有文化的融合,语言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日语中不仅包含大量的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固有词汇也会发生演变和意义的转化,每年还会出现大量的新鲜词汇。连生活在国外的日本人都感叹,如果一段时间不看日本本土的电视和报纸,回国后就变成了“外人”。
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陈旧、过时的词汇不仅影响沟通的质量,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代表了词汇使用者的身份所属。试想一位20岁出头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用一些老气横秋的词语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跨境沟通,其交际结果可想而知。为了实现 “语言+能力”的应用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首选国内名牌院校资深专业教授主审、编写的教科书,并且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不断对教材进行更新换代,不仅保证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衔接,同时教学手段也随之更新,进而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七、建设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优良学风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优良学风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高等教育 “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的素质存在明显差异,学风建设也承受着严峻的挑战。而学风建设的优劣,首要因素在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鉴于此,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首先加大了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绩效考核、日常听课、班导师等先进人物评选等方式,规范了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和约束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教书育人。
在此基础上,日语专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采取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措施。学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均为“一本”线以上录取,学习基础较好,但对于日语,他们却是“零”起点。通过四年的学习,达到 “听、说、读、写、译”能力兼具的标准,对初入门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畏难情绪。为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所学专业,日语专业从入学教育着手,引导学生了解外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和特征,以日常生活文化中的点滴差异启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爱上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向往和动力。同时,要求学生早起晨读,有不同年级同学的领读,也有指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各自朗读,由班导师轮流考勤,外语专业学生的晨起朗读已成为大连民族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连民族大学日语专业按照学校的发展定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积累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或许能起到参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N],2015-11-4(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责任编辑张瑾燕)
InnovationandPracticeofApplication-orientedJapaneseTalentTrainingPatterninUniversities——TakingtheconstructionofJapanesespecialtyinDalianMinzuUniversityasanexample
QINYing,ZHANGChun-mei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DalianMinzu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5,China)
Abstract:With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China’shighereducation,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mustmakeinnovationsineducationalideas,teachingmethodsandtrainingpatternstoshowtheirowncharacteristicsandtomeettherequirementsofjobmarketandsocialdevelopment.Inrespectofteachingstuff,teachingcontent,curriculumsystemandteachingmethods,theJapaneseDepartmentofDalianMinzuUniversityhasgraduallyestablisheditsownunique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trainingmechanismandaccumulatedsomepracticalexperienceswhichcanbeappliedinotheruniversities.
Keywords:application-oriented;Japanesetalents;training
收稿日期:2016-03-22;最后修回日期:2016-05-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专业建设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项目(WYYB13141)。
作者简介:秦颖(1967-),女,吉林长春人,教授,主要从事日本语教育、日本生活文化领域研究。
文章编号:2096-1383(2016)04-0421-04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