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旋张莉(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6;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4)
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述评
楚旋1,2张莉3
(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3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就业率的关注已经转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国内外已有一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评价指标多以大学毕业生满意度为视角,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概念与内涵不清晰,就业质量标准不规范等。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进行述评,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维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评价 研究述评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30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的数量逐年增多,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全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经历了从重视大学生就业率到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转变。2013年,教育部要求自2013年起各高校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旨在建立一种大学生质量反馈联动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内容说明是要客观反映学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014年,教育部部属高校陆续发布了2013年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社会各界在对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30%以上的报告不合格,发布就业质量报告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2015年有研究者列出了中国734所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供高考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和教育工作者们参考。在这个排行榜中,有些地方普通高校按照综合排名原本可以排在200名左右的,但现在排名前进到100多名,或退后到400多名,可见,设计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就业或工作质量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工作质量或就业质量是以劳动经济学作为理论视角开展研究。比如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工作质量可以用货币或者薪酬来衡量,但幸福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定收入门槛的基础之上,工人们似乎更加关注收入而不是它的绝对价值。工人们的职业理念、劳动力市场转型、就业保障等都属于工作质量的范畴。国际劳工组织 (ILO)提出了广义的工作质量定义,倾向于包括工作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及政策和社会经济背景信息等。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工作”的概念,包括促进劳动权利、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欧洲基金会界定了工作和就业质量的三个方面:社会的、团体的和个人的。从社会的来说,高的就业质量意味着社会收益 (spin-offs)。欧洲国会将工作质量划分为两个广泛的领域,就业质量和工作质量。就业质量是指潜在影响工人们幸福感的就业关系的那些方面:这些是与就业合同、报酬和工作时间,以及职业发展相关的所有方面。工作质量是指工作活动自身以及它产生的条件是如何影响工人的幸福感的,例如自主性、强度、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这个初步区别便于将工作质量指标划分成一系列变量。
国外对工作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工作市场与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角度开展的,比如NEA研究的《现实选择:美国就业市场与学生的学术职业路径》。Jaime Ruiz-Tagle等在《就业质量:发展策略的缺失》中对智利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认为就业质量的低下与公共政策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二)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国外劳动领域的就业质量探讨比较多,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迄今已经有很大发展。从美国的“工作质量”到国际劳动工组织的“体面劳动”和欧盟的“工作质量”,再到近期的“高质量就业”。
1997年欧盟启动了欧洲就业战略,用来努力执行促进劳动力市场成果的政策和行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生产率。随后,EES在欧盟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共同开发综合性的框架来监控和分析工作质量。2001年欧洲委员会一致支持通过雷肯指标体系。
当前国外研究多是关注劳动力的工作质量,而非就业质量。本文整理了一些来自国外的工作质量指标体系,举例如下:欧盟的雷肯指标体系、2008年欧盟商务联盟机构开发的欧洲工作质量指标、欧洲工作环境调查 (EWCS)、国际劳工组织工作人员开发的“体面劳动”指标体系、福特基金会全球政策网络开发的“好工作指标”、加拿大政策研究者Richard Brisbois提出的就业质量指标、加拿大经济学家Andrew Jackson and Pradeep Kumar开发的工作质量指标、捷克共和国开发的工作生活主观质量指标、德国十三州联邦工会的DGB好工作指标、澳大利亚工作环境指标 (WCI)、西班牙工会联盟的劳动力市场质量指标(IQL)、弗兰德斯的工作质量指标 (QWF)、德国Tangian的工作环境综合指标、日特和昂科的好工作和坏工作指标 (GBJI)、英国牛津大学的盖利的工作质量指标、帝利的工作质量评价、格林的能力理论、伯克利大学拉丁美研究中心Kirsten Sehnbruch的就业质量的相关特征指标(ICQE)、加拿大BRISBOIS使用的就业质量指标、拉丁美的就业质量指标等。
国外无论从国内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开发了非常多的工作质量标准指标体系。但这些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不完全适用于评价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原因之一,从概念上说,工作质量是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它除了就业质量之外,还涵盖工作环境、工作安全、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总产量等宏观经济成效和生产率 (雷肯指标)等其他的内容。好坏工作指标体系 (GBJI)考察了六个维度:劳动力收入、社会收益、工作兴趣、工作自主性、改进技术的机会以及提升的机会[1]。原因之二,很多指标体系都是基于所在国的背景和特点而推出的,更适应于其所在的背景,在其他环境下,其评价的科学性存在争议。原因之三,无论哪种指标体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著名的雷肯指标就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缺点:有许多变量不能测量或是不能直接测量与工作质量相关的内容;雷肯指标中包括结果和过程标量,一些变量作为核心指标是有问题的;雷肯指标遗漏工资这个突出的指标,只包括了劳动生产率,不直接与工资相关。
(一)国内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梳理
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概念,国内研究领域共同认可这个说法,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基于此概念,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总体上来讲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要素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或实证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要素;另一类是从某一视角来分析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龙志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专业差异的视角》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保障,姚裕群的《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从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关系来研究,李颖等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视角对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说明,目前我国存在着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例如专业不对口、职业发展滞后、市场满意度不高等。
(二)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梳理及动态
我国业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一些探讨,较早的成果应当是河北师范大学刘素华教授构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及指标体系(简称刘标)。其就业指标体系结构要素有工作时间(权重为5%)、劳动报酬(权重为10%)、工作稳定性 (权重为4%)、职业培训 (权重为4%)、物理环境 (权重为10%)、安全环境 (权重为10%)、心理环境 (权重为4%)、劳动合同(权重为10%)、民主管理 (权重为5%)、工会组织(权重为6%)、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 (权重为5%)、社会对话 (权重为4%)、养老保险 (权重为5%)、医疗保险(权重为5%)、工伤保险(权重为5%)、失业保险 (权重为4%)、生育保险(权重为4%)等。
“刘标”主要是以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从聘用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四个一级指标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它的特点是以劳动者的满意度为主要测量指标,优势是强调了劳动者通过工作获得生活幸福的一系列保障,突出强调劳动者的平等、对话以及尊重。但这个指标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评价指标反映的是劳动者的满意度,但忽视了除劳动者以外考核就业质量的视角。二是该指标体系是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但并非专门为大学毕业生设计的指标体系,而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与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不同的。三是评价指标侧重于定量的指标,比如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保险的内容,缺少主观的满意度测量。
除了“刘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者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见表1。
表1 其他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比较
由表1可知,这些研究分别涉及到一方满意度、二方满意度和三方满意度,其中一方满意度主要是研究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如赖德胜、柯羽、杨河清。二方满意度是分别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来看就业质量。张耀祥则以管理学中顾客满意度为理论基础,从政府、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满意度进行指标体系设计。当前这些研究是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就业质量,统计出现频率较多的关键词为就业环境 (工作条件)、专业对口程度(人职匹配)、就业满意度、就业率、单位满意度、就业能力等。然后再将这些关键词重新组合分为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或是政府满意度,然而无论怎么样都超不出这些指标范围,而这些指标通常是劳动经济学的范畴,而且还缺乏对大学毕业生这一高知识群体特点的分析。
国外主要是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对工作质量或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更倾向于从劳动力个体的满意度来评价。国内的相关研究分别是从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三个维度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有以下特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概念内涵不清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从现有的国内外就业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局限于考量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多的是以毕业生的主观满意度或客观的数据来进行评价。无论是毕业生本人还是用人单位的维度,无论是工作环境、工资薪酬、发展前景还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都是对毕业生主体满意度的一种衡量。
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并不相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种更加综合、全面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结果,甚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比如说对于毕业生来说,可能选择公职岗位的满意度最高,但是如果大比例的毕业生都从事公职岗位的话,对于国家和政府而言,对发展是有弊无利的。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主体多样性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过程,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或说教育质量的反映。那么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不能仅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标准。高校毕业生质量提升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那么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除了关涉到毕业生、用人单位,还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
(三)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不够规范
国内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某一个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对于就业质量的测量也更多的围绕在劳动经济学理论下的指标体系构建,缺少更系统、更广泛的视角,且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不能将就业质量与“measure”紧密联系起来。
另外,当前有研究对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比如2015年有研究者对中国734所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排序,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将每所大学的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在全国大学中的名次,与新生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大学中的名次相加并除以2,得到毕业生等分 (越小越好),将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得分按照升序排列,然后用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大学的实力,这就是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这种评价的标准是将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在全国大学名次与新生录取分数线作为指标,这两者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民办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以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与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五个维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排名。这些指标难以综合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基础单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以劳动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应当综合使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来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在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包含“毕业生、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要素的一个四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毕业生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工作薪酬、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人权尊重、工作动机等指标进行评价。
政府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产业结构发展与人才匹配、人力资源需求与差距、社会生产率、总产量增长、社会收益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市场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指标来考量,主要包括人才能力素养与岗位匹配程度以及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增长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高校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应该考量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可以持续的为以后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社会影响力及声誉产生重要影响,这也可以作为考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维度。因此,我们将通过毕业生的成就、毕业生对学校的反哺能力以及高校社会认可度以及品牌效益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最后,将这几个层面的评价标准整合起来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结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些维度和指标的合理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确定不同维度的权重,而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新认识和探索。
参考文献:
[1]European Parliament,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Directorate General For Internal Policies Policy Department A:Economic and Scientific Policy[R].2009:124.
[2]刘素华,韩春民.对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发布制度问题探析[J].学术交流,2007(1):134.
[3]柯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及趋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06 -108.
[4]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才,2007(8):28-29.
[5]张晖等.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当代经济,2013(22):90-92.
[6]李金林,应伟清,吴巨慧.构建高校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1-62.
[7]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2-83.
(责任编辑:平和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137-05
[收稿日期]2016-01-2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培养通用航空实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15JDGC024);2015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15ZD07);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项目编号:W2015312);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PJHYZD15005)。
[作者简介]楚旋(1982-),女,辽宁新民人,管理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张莉 (1963-),女,辽宁绥中人,辽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评价。
Review on Home and Abroad Evaluation Research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CHU Xuan1,2ZHANG Li3
(1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2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3Liao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Liaoning 110034,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issu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motion of need to the education from persons,all the pers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ployment quality than employment rates.Nowadays there are some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but these researches are aimed at graduates'satisfaction,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these researches,such as the evaluation concept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is not clear,quality standard is not regular.Though reviewing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definite the connot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urrently problem,put forward four-dimension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