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2016-07-16 15:27白明月
人间 2016年20期
关键词:翻译综述红楼梦

白明月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白明月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对于《红楼梦》的翻译方面的研究现在已经很多,研究者也很多,但是创新却很少,因为已经找不到新的角度来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将对《红楼梦》现有的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到研究较少的领域或者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使对于《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让红学更完美的走向世界。

关键词:《红楼梦》;综述;翻译

《红楼梦》不仅在国内已有数以百万计的发行量,有藏、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多种文字的译本,而且已有英、法、日、韩、俄、德、西等20多个语种的择译本、节译本和全译本。在国外也有不少人对它进行研究,《红楼梦》成为世界人 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所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翻译、文学、文化和语言学。而对于翻译的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有着传播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将依据在中国知网(CNKI)中所查到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分析和归类。

一、作品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大致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3],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4]。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5]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6],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分类

依据搜索结果显示,关于《红楼梦》在翻译、文学、文化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不分伯仲,但相比较而言翻译方面的研究所占比重最高,且在翻译研究中又经常需要其他三方面的一些解析做辅助。

依据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栏中输入《红楼梦》和翻译,所显示关于《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期刊文章共有1800篇左右,博士论文30篇左右,硕士论文900篇左右。第一篇有关《红楼梦》翻译的期刊文章是格日勒图在1979年在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关于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及其他》,第一篇有关《红楼梦》翻译的博士论文是李磊荣在2004年发表的《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兼论〈红楼梦〉的翻译》,而第一篇硕士论文是李露在2000年发表的《论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笔者将对研究者在翻译方面对《红楼梦》的研究做一简单概述,大致涉猎以下几方面的翻译研究。

1.翻译理论和策略研究。首先,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也需要翻译实践来论证。因此,同样不言而喻的在《红楼梦》翻译研究中理论研究也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在前辈们的研究中,有的以《红楼梦》为例来探讨目的论等理论,有的探讨译者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这体现了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就决定 了在著名的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研究中,最基础的翻译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不可或缺的。

2.称谓的翻译。称谓往往可以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关系等,看似很平常,但是却包含很多内涵,需要细细斟酌。《红楼梦》写于清朝时期,很多称谓都是旧社会时的称谓,比如:太太、二爷等。因此,在翻译这些称谓时既要准确又要忠实原文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这就给译者极大的难题,要仔细考量才能达到原文所能达到的效果。

3.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人名的翻译并不是像平常写邮件用拼音代替那样简单。人名的翻译在《红楼梦》的翻译中也算是重头戏,因为在这真真假假的太虚幻境中,人名都带有自己的寓意和特色,这是拼音所不能代替的。比如“袭人”的翻译,“袭人”是贾宝玉为她取的名字,因为她姓“花”,宝玉想起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因此取名为“袭人”。在翻译时,这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译为拼音了。所以,人名的翻译也是有一定内涵和趣味在里面的,需要仔细和深入探究才能得其精髓。地名同人名一样不能只是简单的用拼音替代,比如:大荒山和十里亭的翻译,它们的意思并不只是表面意思这样,而是双关语,十里也有“势利”的意思。

4.文化在翻译中的体现。文化是大部分文学性作品都会体现出来的东西,在《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中尤为突出,对于这样的翻译研究,不仅可以使国内的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还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播。

首先,在《红楼梦》翻译研究中,有对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翻译进行探究的,包括茶具的翻译,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魅力。茶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对于文化的翻译,不只是在做翻译本身,而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对于茶文化翻译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更加准确的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这些研究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

其次,是饮食和服饰的翻译。在中国,尤其是古时的中国,饮食和服饰都独具特色。虽然饮食文化变化不大,但是服饰与现在大大不同,所以能不能翻译出那种神韵与质感是关键所在。对于饮食和服饰翻译的探讨,症结大都在其翻译符不符合原文风格与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内涵,或者是两种译文相比哪个更贴近原文涵义。还有的研究探讨了服饰的可译性限度,也就是有些服饰的名称是无法译的。

第三,就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化负载词就是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传承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如,“压岁钱”。在这样一部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凝重的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是到处可见的,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飞白”它是书法中的术语,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在这里译者就要好好掂量它的翻译技巧。再有就是对于时节令翻译的研究,这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活文化,有四时节令和农时节令,在古时划分严密、繁多,在现在的生活中主要就是立春、立夏等,农民耕种时运用较多。

第四,诗词和对联的翻译。诗词讲究对仗、工整、押韵等。在《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的诗词,其中包括《好了歌》、灯谜和金陵判词等。在诗词翻译研究中,大多都是对《好了歌》、《葬花吟》、灯谜和金陵判词翻译的研究。其中,《好了歌》和金陵判词的翻译研究最多。诗词的翻译是有难度的,不仅要顾及其对仗、工整、押韵的特点,还要译出诗中的内涵意义,不能失真。在翻译研究中,他们比较研究不同译本的不同译法,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特色,是中国春节里的一道风景、一大特色。对联有着中国特色的烙印。对联的翻译与诗词的翻译相似又相异,横批要与上联、下联相呼应,上联与下联按仄平来分,这在翻译中是无法体现这一特点的。因此,对联的翻译与诗词的翻译一样有讲究。

第五,“六部”官制的翻译。“六部”官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职官制度,它与现在的政权组织形式大不相同,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一种特色。它算是政治,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又是中国的文化。对于《红楼梦》这样文学性较强的小说,官制翻译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的,因为大多数翻译研究者都将眼光放在了小说的突出位置,比较炙手可热的位置,忘却了一些偏僻的地方。

第六,医药文化的翻译。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它经常被拿来与西医相比较。中医中还包括许多的中医术语,这在翻译中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前辈对于《红楼梦》中医药文化的翻译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第七,探讨翻译中文化差异。因为各个国家的民土风情、生活方式等相差甚远,因此,在翻译时,文化之间的差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译文的失真或者文化流失。比如,各个国家之间的言语幽默是不同的,甚至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幽默都相差甚远,因此,翻译可能造成言语幽默上的缺失,因为幽默的标准大不相同。

5.译本研究。《红楼梦》被译成很多种外译本,其中包括择译本、节译本和全译本。在前辈们的研究中研究最多的两个英译本为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研究者经常拿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并说明哪个译本接受度更高、更贴切原文,又或者对两个译本分别进行研究。在笔者所阅读的前辈们的文章中,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霍克斯译本更加符合原文风格,是最好的译本。其他的个别译本研究是针对法文译本和德文译本的,但是涉猎内容不太多,研究也很少。

6.熟语、典故和个别字词的翻译。一些研究着重探讨了《红楼梦》中个别字词的翻译。熟语包括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如,谚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如,成语:“得陇望蜀”,它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源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意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打西蜀。比喻贪得无厌,是一个色彩鲜明的贬义成语。典故也有很多,比如“葬花魂”--明代叶绍袁之幼女小鸾很有才华,她的鬼魂受戒,答其师10问,最后一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见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曹雪芹写林黛玉《中秋即景联句》:“冷月葬花魂”。对于字词翻译的研究也颇多,如:“红”、“神仙”、“风月”、“云雨”、“男风”、“吃”、“压岁钱”、“笑道”、骂语“蹄子”等词的翻译,除了这些针对性较强的字词研究,其次还有对一大类词的翻译,如:颜色词的翻译,这是研究最多的,其次还有拟声词、专有名词和敬语的翻译研究。

7.修辞的翻译。在《红楼梦》翻译研究中还出现了对小说中修辞的翻译研究,大致分为三类:双关语、委婉语和隐喻。双关语的翻译研究主要包括对地名及人名双关语的研究,比如地名-“葫芦庙”,“葫芦”的谐音为“糊涂”;又如人名“甄士隐”的同音为“真事隐”。这对于译者来说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来进行翻译工作。对于委婉语翻译的研究也出现不少,委婉语就是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表达那些难以启齿的话。比如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就出现了对于“死亡”的委婉语翻译研究,对于“性”的委婉语翻译研究,小说中大都用“云雨”、“风月”、“春意”、“人事”等来表达。因此,在翻译时也要找到相似的表达方式,不仅要译出原意,还要将修辞手法译的恰到好处。第三个研究较多的修辞翻译还有隐喻的翻译。主要从三方面来的翻译来进行研究:动物名称的翻译、植物名称的翻译和人名的翻译。隐喻是《红楼梦》使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从小说的开头就出现了人名的隐喻—“甄士隐”(真事隐)。又如“花点子哈巴狗”指的的就是“袭人”,因为袭人姓“花”。又如,作者用“梨花”来隐喻薛宝钗的品格和容貌,又加上薛宝钗住在梨香院,因此,她与“梨花”有着亲密的联系。

三、总结

笔者认为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翻译、文学、文化和语言学。但是笔者只对学者们在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梳理。

通过本文对于《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与研究者都已经很多,而且研究已经很透彻,涵盖面也很广。因此,想要找到新的切入点需要仔细的探究。虽然笔者能力有限,综述也许并不全面,也许还有些疏漏,但是笔者希望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出学者们都在哪些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探究的地方和疏漏的地方。希望读者对于《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校注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2](清)曹雪芹 著,(清)无名氏 续.红楼梦(第3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1-5

[3]第24篇 清之人情小说 .百度[引用日期2015-11-19]

[4]人文社首次回应:“红楼”续者缘何改为“无名氏” .中新网. 2010-07-05[引用日期2015-01-22]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版)第4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305-323

[6]朱楼梦剑.朱批红楼2.红尘醉[M].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167,197,205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13-02

作者简介:白明月,女,汉族,1992.2.13,硕士在读,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口译方向。

猜你喜欢
翻译综述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别样解读《红楼梦》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