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学说新解

2016-07-16 15:27
人间 2016年20期
关键词:命运

孙 俊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005)



《了凡四训》立命学说新解

孙俊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005)

摘要:在《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说,“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这个意思是说,由于人有妄心,终究会受到宇宙间阴阳两种对立面所限制。因此,才有命里一说。即一切命中注定,已然无法改变。人的肉体是受父母精血合和而生,它是自然造化的产物,当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这样人就有了定数。但是云谷禅师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他认为,人的肉体所生的道德精神体则是可以超脱定数的限制,从而实现对自身命运的改变。何为改变?即实现幸福没满的人生。这里,云谷大师的本意可能并不是肉体与精神体的分离,而是以此来劝戒了凡先生改过学善。就此观点,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也是可以加以考察和验证。

关键词:自然规律;道德精神;命运

佛教是消极的宗教吗?我们一般认为佛教就是四大皆空,就是对现实人生绝望后逃避现实的做法。是不是这样的呢?

大家都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有的是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些选择的作用,也有可能是环境引起了基因的改变。主要来说,这就是环境改变生物性状的两种原因。那人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改变,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主要是自然环境占主导。人类文明诞生以后,社会环境的选择作用开始占据重要位置。霍金说,人类的进化速度是过去的上千倍。信息进化而不是基因进化。但是,基因也是一种信息而已。也就是说,选择权从自然的手中回到了人类自己手中。这是人的伟大能动性的体现。

遗传信息和知识信息都是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那么从现在来看,到底是哪种信息进化方式占据优势呢?这个问题的争论实际上讲得是科技文明的路线和修炼文明体系谁比谁更加好。有人可能会问,佛教或者是道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如果从古书或者神话传说来看是很难下真伪的。但是,如果从基因的角度上讲,我们姑且认为修炼的体系是对人体的优化或者是进化,比如说生化危机里面记载的情景。

这里我想说的是,文明的形态不应该只有科技路线这样一种,至少从佛教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文明形态。这也是符合“万物莫不有对”的哲学思想。

要想实现生命的跃迁,就必须努力开发生命潜能,不管是智力上的还是体力上的,不管是从外在世界还是从自己的本真世界上去寻求。佛教真的是所谓厌世消极的宗教吗?显然不是,而是另外一种走向自己本身之中的人生向上之路。在修行路上,如何开启自己生命本来的力量,奥义和本真呢?这是一条并不比科技路线轻松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寺院里面的真和尚每天早上4点20就开始了楞严咒的修行了。只不过,我们会发现佛教修行更加强调的是心的作用。什么意思呢?佛教的修行呢,强调摄心,我对此的理解是,心不妄动,不妄想,保持空灵清醒的状态,这个时候,人才会真正静下来有定心。定心一生,人的内在的智慧自然而然就会开启,种种神通也会产生。为什么心定就会有智慧呢?

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是,定心在则不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定心在则不受阴阳二气的干扰,达成自我的能动实现。不过,按照云谷禅师所说,定心在,则人就可以不受天地阴阳的限制。即矛盾的限制。为何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矛盾的呢?因为心的不宁。我们可以假定,如果心不起波澜,坦然淡泊,那样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矛盾和困惑的地方。或者,在我们集中精神在处理某件具体的事件之中时候,周身的一切矛盾都消极解在了手上的单一问题之中。我们的意识处在这样一种单一和纯粹之中,而后才获得事件之中的本质。可以类推,在繁杂的妄念之中,我们获得的是那种越来越远离真我的生命体验。这样,我们再来摄心入定,妄念纷纷,根本难以停顿下来,但是一旦停顿下来,进入万物接空的状态,我们将找寻到有别于在动之事物中的碎片化的外在本质。那是一种不再受阴阳二气的限制,不受天地自然支配的超我状态。但是意识的流动性往往根植入于肉体的局限,我们总是被各种念想终止禅定的状态。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者说,佛门有没有什么方便的修行法门呢?

有。

在楞严经第六卷中,佛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收摄心,不妄动和妄想,在于平日的小事上来修持戒学。这里一般就是戒杀盗淫妄酒,这五戒。积小胜为大胜,平日时刻持戒陪养戒心和定力,培养强大的意志力,我们的定心才会逐步升起来。这样才会降服念头,进入禅定的状态,寻求真实的自我。下面我将就这五戒中的其中一戒来仔细谈谈。

淫欲是我们生死轮转,困于尘劳的原因。“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人类是一种可以一年四季不受气候变化都有很强淫欲的生物,有着强大的性能力。佛洛依德将这种性能力与广义的愉悦感统称之为“利比多”。他认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就是在于人类对性之本能的压抑和升华。文明等级越高需求的转换量也就越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的色情产业很发达的同时有相当多的日本人很少过性生活。中医也有这方面的揭示,孙思邈说: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印光大师认为,天下十之八之九死者皆因为纵情欲海。所以,性欲是生门也是死门,是众生轮转六道的根本原因。

这样说起来,学佛不是很累很苦?确实是,是大苦,也是大乐。但是,忍住战胜自己后,就是大快乐,那是战胜欲望的快乐,那是主宰自己的快乐。

所以,学佛不是什么都不做,也是要努力的,也是很努力的。而且,这样的奋斗是为了找寻在肉欲中迷失的自我,是为了超越凡胎掌握自我。如此说来,怎么会是消极的佛教呢?一位法师说过,世间苦都受不了的,出世间苦怎么受得了呢?所以呢,佛教的积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理上来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学佛就是立命之学。佛教不是懒惰的宗教,如果不奋进努力,将一事无成。那不是学佛,那是玩弄佛法。

2.从法门上来说,佛教不是厌世的宗教,而是积极人生的教育。它教导人们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3.从现实来说,佛教不是远离生产经营。学佛不是不劳动,相反,真学佛者,更要好好工作劳动。一举一动皆修行。

总之,佛教是心灵的超越,超越简单的物欲享受,获得艺术的精神愉悦感。

参考文献:

[1]袁了凡,《了凡四训》[M].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

[2]赖永海,刘鹿鸣《楞严经》注解,第六卷,中华书局,2012,8.

[3]孙思邈,《千金方》[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8-01

作者简介:孙俊,1991年,男,汉族,湖北潜江,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哲学,主要做经济哲学、数学模型和佛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命运
小鱼的命运
命运的更迭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倒在五丈原上,是诸葛亮的命运
倒在五丈原上,是诸葛亮的命运
掀开命运的底牌
命运秀
命运的指缝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