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2016-07-16 12:31:49牟春蕾
运动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信息素养高校教师

牟春蕾,黄 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牟春蕾,黄 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分析法对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90名教师进行了信息素养状况及培训模式的调查,通过分类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针对性、灵活性的建议,同时可以为其他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

投稿日期:2016-01-0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信息素养”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教师信息素养对学生如何判断、甄别、选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学生良好的品质、自学能力与强烈的学习愿望、理性的精神有着终身受益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从而为研究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建议,以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善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对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90名教师(非信息类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9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9份。依据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因素,将高校教师分为4类,具体分类及人数统计如下:(1)男教师,45人,占比50.6%。(2)女教师,44人,占比49.4%。(3)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47人,占比52.8%。(4)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42人,占比47.2%。继而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给出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从对待信息态度、信息能力、信息合作意识三大角度设计的12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现将12个问题(其中部分题目设多个问题)的不同选择赋予一定的分值,如:

问题:您对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了解?

选项:A.非常清楚, B.比较清楚 C,有点清楚, D.完全没听过。其中,选择A得4分,选择B得3分,选择C得2分,选择D得1分。

信息素养综合得分的结果表明,在总分为91分的调查问卷中,高校教师平均得分为62.28分,百分制下为68.44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百分制下60分以下者占34.5%,80分以上者仅占27.6%。

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素养综合得分水平,男性教师综合信息素养水平(71.2)高于女性教师(65.5),同时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70.6)要比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65.4)高,从而反映出信息素养水平与个人阅历、年龄、教研环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1.1 对待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 当有了信息需求时,79.3%的教师都能够主动查找信息,此项调查中性别和年龄两因素差异都不大;而问及对于信息能力的看法时,10.3%的教师认为信息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生存能力,极其重要,而抱有此想法的全部是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于“认为自己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一问题,分类结果差异尤为明显,17.2%的教师给出了确切的肯定答案,而其中男性教师是女性教师的4倍,86.2%的教师认为能够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大部分,达到55.1%,40岁及以上的资深教师占31%。我们也应看到,可喜的一点是,调查中没有教师选择“不想学新的了”这一选项,只有13.8%的教师表示想学信息技术但很困难。

2.1.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数据库的检索和使用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检索系统、随书光盘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而言,男性教师对图书馆检索的使用频率更高,经常使用的人数是女性教师的3倍以上;中文数据库则是所有教师的优先选择,经常使用的人数占37.9%,且分类结果相差不大;而随书光盘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则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外文数据库,13.8%的教师完全不使用,且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占到其中的3/4。

从现代信息思想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到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基础,问卷设计了15个针对信息素养能力的问题,按照综合得分的方式进行分析,平均分为31.8分(满分45分),教师们不熟练的项目主要为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制作、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对于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72.4%的教师会适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从不使用的人数仅占3.4%,且分类数据无明显差异;而问及“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则只有20.7%的教师给予确切的肯定答复,其中绝大部分(83.3%)为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2.1.3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合作情况 应用信息技术遇到困难时,69%的教师的第一选择都是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一点在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中体现尤为明显,同时只有低于5%的教师会选择绕道而行。对于“是否经常与同行合作使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58.6%的教师表示偶尔会合作,只有10.3%的教师从不合作解决该类问题。

2.2 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程度和重点的要求

关于掌握信息技术程度这一问题,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的分歧较大。17.2%的教师认为“理论和实践要较全面掌握”,24.1%的教师认为要“会开发会使用”,而在选择这两项的教师中,年轻教师都占到80%以上的比例。多数教师仍认为信息技术会使用即可,只有13.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重要。

在培训重点方面,多数教师希望把培训重点放到实践操作上,占比62.1%;案例分析次之,而选择案例分析为重点的教师80%为女性;13.8%的教师认为重点应是“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中”;而其余6.9%选择以理论学习为重点的教师全部为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

在实际操作方面,75.9%的教师希望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而只有65.5%的教师参与过信息技术培训,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年轻教师人数为资深教师的两倍之多。参加过信息技术的教师们对培训基本满意(63.2%),而完全满意的教师中,年轻教师是资深教师的3倍。

2.3 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手段和方式

关于理想的培训开展方式,“远程+面授+自学”的方式是普遍能够接受的方式,占34.5%,且分类结果无显著差异。

在培训手段方面,58.6%的教师倾向于“信息化手段+传统面授”,31%的教师认为应按学科而定,只有10.3%的教师认为应当完全使用信息化手段。

在考核办法方面,多数教师认为应当采取“笔试+操作+教学案例”的综合方式(62.1%),其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为40岁以上资深教师的2倍,而教师性别因素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教师倾向于纯笔试的方法考核。

如果培训后进行考核,大部分教师认为试题来源应从全国统一试题库中随机抽取(65.5%),而非各培训中心自己出题,此项调查分类结果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中,首先要明确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年龄的增加使得态度与认识逐渐降低,而要做好教师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到辅导者、支持者的转变。高校要从大环境、教师内在压力和上进心的角度出发,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当中去,提供信息素养培训的条件,并且将信息素养培训的目的定位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而不能以通过考核为标准。

3.2 男性教师对于提高信息素养及参与培训的信心要高于女性教师,对于女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可尝试以实在的案例为主题,由浅入深,首先将信心树立起来。男性教师对于图书馆的兴趣要稍高于女性教师,可以考虑以图书馆为契机,提供信息技术沙龙等平台,开展相关信息素养的培训与评价活动。

3.3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方面,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信心与素养普遍高于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于学习信息能力的态度相较于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也要乐观许多。资深教师更应摆正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以课堂应用实践为主要目的,积极参与信息素养培训。学校要着力构建硬件条件,适度开展资深教师对于外文数据库的使用培训,从而使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科学数据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

3.4 信息素养培训中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将请教他人作为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第一选择的资深教师,要照顾到资深教师的特点,着手安排信息能力良好的年轻教师到资深教师中去,确保资深教师的困惑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使得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共同进步。

3.5 应当创新信息素养培训的方式,以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40岁以上资深教师为三个层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用理论基础、实践操作与案例教学三者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不宜过长,培训后的考核要与培训的内容及形式相贴合,注重实践应用,保证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张倩苇.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2] 高月霞. 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 邹扬德.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4] 陈大伟,孟晓莉.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8(9):44-48.

[5] 袁莉,尚晓丽.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08 (3):130-132.

[6] 曹志梅,廉清.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情报,2007(11):195-198.

[7] 陈彦平,王殿霞,刘阔.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3(4):101-104.

作者简介:牟春蕾(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01091554810503)。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3.036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81-02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信息素养高校教师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34:01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1:58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9:10:14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5:36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