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陆核电科普宣传工作研究

2016-07-15 22:51周媛宋京川子黎为
科技传播 2016年10期

周媛+宋京川子+黎为

摘 要 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知程度是内陆核电建设的基础保证,核电发展离不开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知,也离不开核电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大力创造的环境基础。中国沿海核电从1983年秦山核电发展至今,核电企业和厂址所在地方政府积累丰富的核电科普经验,对于内陆核电科普工作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相比沿海公众认知的成熟,内陆公众对核电的认知更加薄弱。从未见过真实的核电站,从未成体系的了解核知识,更多从核事故来认识核电,这些信息的不平衡输入为内陆公众形成了惧核、恐核的心理。此时,内陆核电科普宣传有特殊、有针对性的工作原则和内容。

关键词 内陆核电;科普宣传;核电前期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132-02

1 背景:国内核电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临国内资源环境的制约和全球气候变暖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挑战。“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随着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能源发展也增速换挡。当前国内能源发展全局性的供求矛盾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应对大气污染新形势下,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提升能源产业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为解决我国能源面临供需平衡问题、用煤过度造成的生态问题以及能源运输等问题,核电将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角,迎来发展的浪潮。

2015年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国家能源局制定核电“十三五”规划和核电基础创新的重大专项规划等消息可见,中国大力发展核电态势不可逆转。按照《核电中长期规划(2011-2020)》,到2020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kW,在建3?000万kW。未来,核电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期国家能源局出台政策,将加快核电建设,每年新开工6~8台机组。核电发展趋势也从沿海扩至内陆,各核电集团均在内陆开展了核电厂址选择和前期工作,等待获批开工建设,中国核电厂址作为宝贵资源越来越稀缺。

2 核电科普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截至2012年底,全球核电机组已累计安全运行了约13?000堆年。但是,核电发展史中的核事故却给核电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包括美国“三里岛事件”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目前,我国公众的核电知识匮乏,多是从各种新闻舆论中一知半解地了解核电。特别是媒体对福岛核事故过分渲染,加深公众的“恐核、惧核”心理,对核电的发展带来了较大舆论阻力和社会心理障碍。由于长期缺乏对核电的认知,在福岛核事故后造成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公众“抢盐风波”事件。同年年底,内陆核电江西彭泽项目引发当地及邻县民众抗议,在专家评审意见中的优良厂址现在也是停建状态,投资资金荒废,相关服务业项目也随之停滞,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2]。

另外,公众对核电的认知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混淆核武器爆炸和核事故的界限,错误地把核事故与核武器爆炸联系在一起;核产业的长期封闭性引发公众对核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若干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理念在理解和应用中的偏差等等[3]。

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知程度是内陆核电建设的基础保证,核电发展离不开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知,也离不开核电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创造的环境基础。让社会公众尤其是核电厂址所在地的公众了解核电知识,了解核电是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新能源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公众深刻认识国家大力发展核电、调整能源结构、倡导节能减排、繁荣地方经济等政策,支持国家核电建设和发展,核电科普活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4]。

3 内陆核电科普宣传工作探索

中国沿海核电从1983年的浙江海盐秦山核电厂开始发展至今,核电企业和厂址所在地方政府积累丰富的核电科普经验,对于内陆核电科普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相比沿海公众认知的成熟,内陆公众对核电的认知更加薄弱。从未见过真实的核电站,从未成体系的了解核知识,更多从核事故来负面认识核电,这些信息的不平衡输入形成了内陆公众恐核、惧核的心理。此时,内陆核电科普宣传有特殊和针对性的工作原则和内容。

3.1 秉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原则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工作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某项事物的认知通常都是长期形成的,特别是核电技术,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知识广、事故成本高等特点,造成部分公众理解上的偏差或短期内难以理解。如果做科普工作时以方式过于激进,试图让核知识基础薄弱的公众被动接受,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甚至会引起公众的反感。一旦形成抵触情绪,要想通过其他方式扭转,就变得非常困难。“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内陆核电科普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原则,不急不燥,深入浅出,以滴水流深的方式循序渐进,用理性的态度引领公众理性的认知。

3.2 找准关键对象开展内陆核电科普工作

根据核电前期工作经验,核电科普对象需分轻重缓急,刚开始时重点是抓关键的少数人。例如,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行政人员、重要企业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医院医生等与核电建设、安全运行、核事故应急等方面息息相关的人员,他们是核电科普工作的关键对象,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能更快理解核电知识、接收新鲜事物。以此为星星之火形成正向的舆论导向,再逐步感染周围的公众理性认知核电。在地方与核电联合发展过程中,关键对象也将成为核电与地方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主要声音和力量。

3.3 有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核电科普主题活动

核电科普主题活动是核电科普工作的主要载体。其形式和内容应根据科普的原则和对象制定具体活动方案,通常采用参观在运行核电站、举办核科普讲座、参观科普展板/展厅、发放资料和宣传品等多样的工作形式。同时需重视活动策划、组织协调、效果实现、信息反馈等环节,做到活动过程可控,才可达到预期效果。

内陆核电厂址所在地的公众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核电,没有具象、直观的概念。内陆核电科普工作初始,可组织厂址所在地方政府及公众代表赴运行、在建核电站考察这种近距离感受核电,可以抓住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心理,直接明了地解开很多疑惑。在实践中,笔者参与组织了部分内陆核电厂址所在地方政府和公众代表赴秦山核电基地参观。当参观代表看见三十几年来核电厂附近居民安居乐业、身体健康,很多当地人从事高附加值高报酬的核电行业相关产业时,彻底打破他们原有的印象和偏见。参观代表通过与海盐地方民众的交流,实在解了核电对地方的带来的积极影响:海盐县社会环境安定、教育资源丰厚、生活条件现代化、城市核电品牌价值高等优越均来自于地方与核电的互利共荣关系。这彻底消除了代表们原有的疑虑,从科学理性、积极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核电安全问题。代表们在活动后总结:“核电是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是生态清洁的能源,核电站的运行是安全、稳定、可靠的,核电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是环境友好和谐的能源,是高投资高效益高带动作用的项目;核电不神秘、不恐怖、不孤独、不遥远。”他们对核电正面理性的认知作为一颗种子,将进一步引导其他公众认知核电,参与更多的科普宣传活动。

随后可组织多次涉及面更广的核电科普讲座,对之前核电站参观阶段活动进行呼应和延续。实践中,在核电站参观活动代表支持和协调下,笔者团队在厂址所在地的学校举办了核电科普专题讲座并发放科普宣传手册,近800人参加讲座,并积极参加互动答疑和热烈讨论环节。因反映热烈,应当地政府要求还组织多场次,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工商届重要人士共计200余人参加的专场科普宣传活动。但科普专题讲座同时参与人数较多,为保证活动效果,需充分策划准备。活动需要与涉及的学校、政府、专家反复沟通,推演活动流程,确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准备宣传资料。另外,还必须考虑制定了紧急情况预案,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非理性对待核电的特殊情况。

核电科普主题活动有序、有重点的开展,促使公众对待核电从抵触、害怕的情绪到主动认识、积极了解、理性思考的转变。

3.4 优势互补,多方合作,广泛挖掘核电科普资源

中国目前除了各核电集团,还有很多学术团体、核行业单位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核科普宣传工作,例如,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四川省核技术应用协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通过对行业内核电科普资源的挖掘,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和专业科普平台,多渠道、多方合作开展核电科普活动。2015年中国核学会举办“核我探秘—核科学技术展览”,笔者参与组织厂址所在市、县、乡民众代表参观学习,受众层次多范围广。参观者在中国核学会的专业布展与生动解说的核科普环境中,系统地了解核专业方向的知识和理论,从基础核科学认知上消除了对核的恐惧和偏见。这样整合双方优势,既发挥了核学会核电科普工作的专业性,也发挥了前期工作机构与地方的协调能力,实现核电科普资源整合,扩大了工作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内陆核电科普宣传工作,要跟踪核电发展形势和变化,把握内陆核电发展脉搏,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原则,分析公众对内陆核电的心理和热点,发现核电科普工作的关键对象,结合各种核电科普资源,运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用理性的态度引领公众理性的认知,为内陆核电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公众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奇臻.新形势下我国核电发展[J].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08-29.

[2]张卿.对我国民用核能公众参与现状的反思和建议[J].研究生法学,2014(2):82-92.

[3]潘自强,赵成昆,陈晓秋,等.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环境风险可控性探析[J].环境保护,2014,42(11):10-14.

[4]张滢.科普宣传在核电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核电,2010,3(4):37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