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诵读教学法初探

2016-07-15 07:45郭素春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正音文意文言文

郭素春

摘 要:文言文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其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如何在教学中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打开古典文化宝库的钥匙?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形式地反复“读”中正音、寻疑、解疑、明义;用多种多样科学的“诵”的方法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关键词:读;诵;诵读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11

南宋教育家朱熹在《熟读精思》中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由此可见,诵读在读书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笔者在多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采取了“诵读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向广大同仁介绍一些具体做法,希望与大家商榷共享。

一、“读”

此“读”,绝非无目的无计划地“放任自流”地读,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循序渐进”地读。一般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正音。所谓“正音”,包括纠正字的读音、句读、语气、语调等。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义字、长句、拗口句较多,正确地朗读,才能正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才能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学半”(《礼记·虽有嘉肴》),第一个“学”的读音为xiào,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应读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才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要读出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之情等。

教师可采用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自读等多种形式来“正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及观点建立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寻疑、解疑。在“正音”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深入仔细地自读课文,寻找疑问,解决疑问。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用红笔将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采用“自我揣摩—小组分析—全班讨论”的形式来解决疑难,疏通文义。其中,“自我揣摩”可解决文意的80%以上,“小组分析”可解决90%左右,“全班讨论”可解决95%左右,只有个别确实没有学过的生词生句才需要教师讲解。这一寻疑解疑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学会“问”,并“问”得恰到好处。

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到一组参加讨论。一个学生勾画出疑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作何解释?马上有学生回答应该是“因为”,并解释前面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的“以”就是“因为”的意思。我马上对此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并趁机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列举出《送东阳马生序》中多个“以”的含义。学生迅速回答上来:“无从致书以观”的“以”是“来”的意思,“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是“因”,第二个“以”是“把”的意思等。我再启发学生联想《马说》一课“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以”是“按照”的意思,指出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比较灵活,要根据文意灵活掌握,但大多用作介词和连词。通过这样的迁移,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以”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如此日积月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读文言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步:明义。再读课文,使学生胸中的“竹叶”“竹枝”连缀成“竹”,将全文之意了然于胸。如教学《岳阳楼记》第五段时,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全段的文脉。本段用两个设问句逐层推进的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其次,理解文意。第一个设问“何哉”引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并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了一个“忧”字。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可使文意又推进了一层,顺理成章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为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再次,分角色朗读,使思路更清晰。通过反复朗读,可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对课文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诵”

俗话说:“熟读成诵。”在“读”的基础上,“诵”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那么,是否就是让学生自由的“诵”,教师“袖手旁观”呢?也不是。教师还是应该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归纳出科学的背诵方法,提高背诵的效率。

“一人智小,百人智大。”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多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根据自己的背诵实践,归结出了许多背诵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1.计时法。限定背诵的时间,引进竞争机制。到时间就请几名学生站起来背诵,或男女对赛,或同桌对赛,或小组对赛,甚至全班都可参与进来。此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热情。

2.音乐法。抓住背诵语句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使学生抑扬顿挫地进行背诵,从而使学生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3.层次法。理清文段的层次,逐层背诵,思路清晰,记忆深刻。如《出师表》,按照“三条建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这样的思路来背诵,事半功倍。

4.表演法。用排练课本剧、手势辅助灯方法表演课文中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石壕吏》用课本剧的方法,直观形象;《核舟记》船头三人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对极易混淆的“左”“右”“左手”“右手”“右足”“左足”有了清楚的认识。此法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背诵变得易如反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5.想象法。即插上想象的翅膀,置身于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边想边背。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训练学生的专注力,提高背诵速度。如《口技》一课就适用这种方法。学生随着自己的想象,眼前展开一幅“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入睡,忽又失火救火”的画卷,感受真切,如闻其声,如历其境。

另外,还有“边抄边背法”“默写法”等,可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兴奋中枢,延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以上几种背诵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灵活选用,或由学生自主选择。

总之,通过上述的反复“读”,科学“诵”,学生掌握了打开文言文大门的钥匙。之后,教师可根据记忆曲线,及时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就可以达到朱子所说的“久远不忘”了。

猜你喜欢
正音文意文言文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