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勇 叶国飘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数学课堂上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其核心与本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小组建设等原因造成效果不明显甚至低效。为此,必须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扭转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现状。
关键词:小组建设;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21
合作学习在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得到广泛的运用,但由于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当,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上没有下足工夫,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有“形”而无“神”,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低效,为了扭转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现状,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是首要任务。加强小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分组
简单的前后桌为一小组或按高矮肥瘦盲目进行分组、自由组合等分组方式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这样只会出现部分小组讨论积极、主动、热烈,而部分小组讨论不积极甚至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又或者会出现各顾各而非真正合作学习的现象,这样只会造成两极分化加剧或整体下降的不良局面,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分组时必须下足工夫,进行科学分组。
我们不能因要进行合作学习而急于分组,分组前必须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可结合课内外学生的表现及综合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爱好、特长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才着手进行分组。分组时,首先要按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并编号,如果一个班有40人,要分成10个组,那么编号方法为第1至第10名为A1——A10,第11至20名为B1——B10,第21至30名为C1——C10,第31至40名为D1——D10,然后按下表的方式进行初步的分组:
完成初步分组后,A部分的同学基本不变,这样能确保每一个小组均有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作为小组的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学习、讨论和研究问题,然后对B、C、D部分的同学分别根据他们的性别、个性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调整,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真正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实际对小组进行微调,以此来达到小组间组合的优化、完善。
二、精心挑选和培养小组长
蛇无头不行,一个小组没有带头的就行动不起来,因此必须精心挑选和培养小组长,而学习小组既是 “学习共同体”,也是 “管理共同体”,因此有必要设置双重小组长,分别为“学习组长”和“管理组长”,“学习组长”重点负责小组学习上的管理,“管理组长”重点负责行为、纪律等方面的管理。基于双重组长的职责要求,我们要从各小组中进行精心挑选,挑选的对象尽量满足以下几方面:(1)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2)要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要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其中“学习组长”也应尽量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学习成绩优秀,一般选择A部分的同学。确定小组长后,我们要对小组长进行精心的培训,既要引导小组长明确职责,又培养小组长们的组织、协调、沟通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合理分工,形成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则会引起组员的职责混乱,造成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得通力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对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
在分工上,我们也要对组员在学习上进行分工和在管理上进行分工。学习上的分工可分为小组长、记录员、展示员、提问者,由小组长组织和指挥全组成员就学习任务展开讨论交流和探究活动,记录员负责对交流过程、结果、结论等进行记录、汇总,展示员则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及记录员的有关记录向全班同学展示,提问者则根据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在汇总本组的意见的前提下进行提问和质疑。管理的分工则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或班规就管理上的项目进行分工,可包括考勤、纪律、作业检查督促、卫生等方面进行分工。通过对组员在学习上和管理上进行分别分工,并且加以培训和引导,使每个组员都成为所负责项目的“负责人”,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确保整个学习过程的有序进行,避免无效的合作,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均作为一个共同体,因此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管理,在组内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思想和意识,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组间增进竞争,促进提高。
制定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应以小组为对象,而不是个人,在制定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时不应由老师或个别学生完成,而应效仿全国“两会”的做法,由各个小组经组内商讨,确定组内的“提案”,然后提交出来供全班各个小组进行“审议”,最后对所通过的“提案”进行整理和汇编,形成本班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并实施。这样,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遵守由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会为争取本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对于每个小组,为了增强组内成员的责任感,也为了更好地约束本组成员的行为纪律和学习,促进竞争和发展,在各小组内也应由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口号等,形成小组文化,引导组员树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团队观念,实现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要使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有效实施,我们除了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外,还应每2周或一个月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以共同分析各组的学习和管理情况,发扬好的方面,改进不足,促进各小组的良性发展和竞争提升。
学习小组建设好了,数学合作学习就有了基础,数学老师就可以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扭转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现状,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