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安庆市立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安徽 安庆 246000)
舒适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应用
李莉
(安庆市立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安徽 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的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按是否同意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率以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1),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症状和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舒适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哮喘;急症护理;病人满意度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气急、胸闷、喘息等,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愈明显,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舒适护理具有创造性、有效性、个体性、整体性等优势,护士从患者身心两方面开展服务,不仅使患者身心愉悦,还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安庆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哮喘病程1~40年,按是否同意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女各10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11.4)岁,诱因:感染8例、吸入变应原3例、气候改变3例、妊娠2例、运动劳累1例、食用过敏性食物或药物2例、其他1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平均(46.1±12.8)岁;诱因:感染10例、吸入变应原2例、气候改变3例、妊娠1例、运动劳累1例、食用过敏性食物或药物因素2例、其他1例。两组的年龄和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研究入选的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护士利用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体位、饮食、情绪、氧疗、睡眠及用药观察等。观察组除了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入院当天,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争取得到同意并配合,共同与主管医生拟定个体化的舒适护理干预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及体位舒适护理病房光线充足,开窗通风,温度保持在20 ℃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避免噪音;责任护士首先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按个人实际需求摆放物品;评估患者呼吸状况,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不能平卧,给予床旁桌支撑,协助臀部垫软垫,将其上臂放在床旁桌上,胸前抱一软枕,背部靠着枕头,减轻体力消耗;重症患者出现大汗淋漓,护士及时予温热水擦浴,更换被服及衣物,注意保暖。
1.2.2心理舒适护理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刚住院的患者,及时评估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当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咳嗽、排痰困难,特别是孕妇,既担心病情,又顾虑治疗用药会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加重焦虑、恐惧情绪,责任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动态了解其情绪变化,对所关心的问题及时提供信息,满足心理需求,改善负性情绪;哮喘患者因为病情反复、即使规律用药也难以根治,易导致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也会影响哮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责任护士应用鼓励性语言,通过舒适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2],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诱发和加重哮喘的发作[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3饮食舒适护理患者哮喘发作,因喘息影响食欲,如果昼夜频繁咳嗽,还影响消化吸收,易造成营养不足。责任护士根据每位患者身体的需要供给热量,嘱咐患者急性期少量多餐,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在尊重哮喘患者饮食禁忌的前提下,缓解期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清单,避免因饮食不当造成哮喘复发;戒烟酒,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1.2.4氧疗舒适护理责任护士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湿化吸氧,依照患者个人舒适度选择双鼻架氧气管,氧气面罩、鼻塞吸氧管等,调节系带适宜的松紧度,护士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吸氧是否通畅有效,安全舒适。
1.2.5呼吸道舒适管理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胸前抱一软枕,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协助叩背排痰,或机械辅助振动排痰;如痰液粘稠伴胸闷气急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氨溴索等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每日2~3次,促进排痰;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及排痰情况,如发现患者无力排痰,立即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引。
1.2.6睡眠舒适护理责任护士要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根据个体生理节奏,尽可能将治疗、护理集中安排完成;哮喘急性发作重症患者日夜反复咳喘,身心疲惫,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可要求家属陪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夜班护士巡视时动作轻巧,创造安静舒适的夜间环境,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1.2.7预见性的舒适护理责任护士利用画册,宣传栏等图文并茂指导患者识别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指导患者识别和避免各类诱发因素,学会自我处理并及时就诊;鼓励患者记录哮喘日记; Blakemore等[4]建议正确使用吸入器,将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预防药量,并减低急性治疗。责任护士要一对一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即打开、推开、吸入、屏气、漱口,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使用吸入器时的护理[5],指导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积极参加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各种运动,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能力;遵循“因人,因内容而异”的健康教育方法[6];责任护士还要评估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共同参与哮喘管理。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依从率以及平均住院日。护理舒适度、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所有问卷均为满分100分;记录患者护理依从性,计算依从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例(%)
2.2平均住院日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5.7±2.3)d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日(9.0±3.8)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2,P<0.01)。
3讨论
全世界有3亿多人有哮喘,预计到2025年哮喘人数将增加到4亿[7]。因哮喘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而抑郁和焦虑是成人哮喘中最常见的共病[8]。这不仅影响哮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减低、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了紧急医疗的风险[9-11]。尤其是重症哮喘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目前有许多报道个体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成人哮喘紧急治疗,Dickens等[12]发现复合干预可减低32%哮喘患者的急救比例,Chapman等[13]通过哮喘护理专家向患者解释ICS维持治疗的必要性干预,改变了哮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我们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及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是从身心两方面开展服务,减少了患者急性发作期的不良感觉,使患者身心愉悦,改善患者预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升对医护团队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实现了高效和谐的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冀丽萍.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62-763.
[2]吴春平.舒适护理在耳鼻喉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2):2428-2429.
[3]张丽,时逢燕.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心理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3):248-249.
[4]Blakemore A,Dickens C,Anderson R,et al.Complex interventions reduce use of urgent healthcare in adults with asthma: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regression[J].Respir Med,2015,109(2):147-156.
[5]张冉,田庆秀,余丽君.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42-47.
[6]郭继芳,王金环,葛晓励,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68.
[7]Masoli M,Fabian D,Holt S,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INA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report[J].Allergy,2004,59(5):469-478.
[8]Wong K,Rowe B,Douwes J,et al.Asthma and wheezing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ults:an analysis from 54 countries[J].Pulm Med,2013,2013:929028.
[9]Cluley S,Cochrane G.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asthma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ontrol and poor adherence to inhaled steroids[J].Respir Med,2001,95(1):37-39.
[10] Lavoie K,Cartier A,Labrecque M,et al.Are 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worse asthma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patients[J].Respir Med,2005,99(10):1249-1257.
[11] Schneider A,Lowe B,Meyer F,et al.Depression and panic disorder as predictors of health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sthma in primary care[J].Respir Med,2008,102(3):359-366.
[12] Dickens C,Katon W,Blakemore A,et al.Complex interventions that reduce urgent care use in COPD: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regression[J].Respir Med,2014,108(3):426-437.
[13] Chapman SC,Barnes N,Barnes M,et al.Changing adherence-related beliefs about ICS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asthma:feasibility study of an intervention delivered by asthma nurse specialists[J].BMJ Open,2015,5(6):e007354.
◇药品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6.060
(收稿日期:2016-01-13,修回日期: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