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李 盼
浅析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李 盼
该文介绍了福建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该项工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认可度不高、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工作内容和模式陈旧。结合福建省情,就如何创新与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分别从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优化工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青少年 科技教育工作 创新发展 福建省
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稳步发展、成效显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彰显地方特色的同时,各项成绩也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当前社会新形势下,更好地创新与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更快地步入科技创新强国之列。
1.1 青少年科技竞赛类
福建省注重各项科技竞赛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多项比赛成绩优异,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方面,全省每年有约4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此竞赛活动,近几年在全国大赛上成绩优异,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每年获奖成绩和获得一等奖的总数均在全国位列一、二名;组织学生参加的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在全国成绩排名靠前;在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方面,每年参与的学生数高达4万人左右,每年均有数十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且有数位学生参加国际赛获大奖;在科学影像节活动中,福建每年的成绩在全国也位列第一、二名。此外,福建省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性青少年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1.2 青少年科普活动类
截至2016年,福建省已在全省各设区市创建了200多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创建规模居全国前列,并加强了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年一次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也受到省内多家部门的高度重视,省科协每年联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文明办、共青团省委,选择一所中学举办启动仪式,并在各中小学推广开展此项活动。
1.3 优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福建省科协每年都会加强同省教育厅、厦门大学的合作,认真组织开展高校科学营活动和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教育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让中学生提早感受大学生活,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4 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本省各类竞赛代表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师的辅导能力,福建省对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力求打造一支讲奉献、素质高、业务强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在坚持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的配套培训之余,还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福建省科协每年都在全省范围内举办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骨干辅导教师培训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运行与管理培训班、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对提高我省的竞赛成绩和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1 社会认可度不高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国家政策虽已提出很久,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大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对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学生时间基本用在备战中考、高考,尤其是近年来各类科技竞赛类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取消后,学生和家长参与各类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是骤减,这无疑阻碍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 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足的财政保障来支持其发展,目前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未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账户,学校也未在学杂费中单列“科技活动费”项目等,导致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致使很多科技教育活动无法开展。
2.3 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基础,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但福建大部分学校未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而是由学校各科任老师兼任,受专业和教学任务的影响以及科技教育工作未能与教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导致科技辅导员参与度不够,甚至有些形同虚设,致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2.4 工作内容和模式陈旧
多年来,福建省开展科技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以上述几类竞赛和科普活动为主,没有探索拓展出更富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内容;在开展各项竞赛和活动、培训班的操作模式上也因循守旧,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从而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成效。
3.1 加强宣传力度,健全奖励机制
新形势下,为提高福建省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应借助省教育厅、省科协系统网络、微信、微博等途径和省内权威媒体,加大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的宣传,特别是对典型、榜样予以重点宣传和推广;协调省政府、省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科协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在省内、国内和国际上获奖的学生、教师等增加奖励额度,并积极引导省内各地级市相关部门出台配套奖励政策,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少年、科技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工作。
3.2多方协调,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性、常新性的工作,在经费保障上必须强有力,福建省科协、教育厅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探索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试将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单列为一项财政预算,根据每年工作开展计划和需求下拨;省科协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往一些大赛活动得到了卢嘉锡基金会、贤銮基金会等支持,可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诸如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以及本省知名企业慈善资金的赞助和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3.3 创新辅导员培训模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科技辅导员培训和培养上,破除“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加强实操和实践,探索实行“订单”培养,即参照省科技厅项目课题运作模式,以能出项目、见实效为目的;省科协与省教育厅积极协调配备优秀专职教师从事科技辅导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业绩与骨干教师评选、职称评聘等挂钩。
3.4 拓展工作面,优化工作模式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服务于福建省大科普工作的,在绩效衡量上不能仅以省内部分师生的竞赛成绩为标准,而是要明确以开展点多、面全、亮点突出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为目标,学习兄弟省份成功经验,探索举办新的科技竞赛和活动,打破工作常年循规蹈矩的局面;在工作模式上也要努力做到改进和优化,可以探索建立更多的校外科技展示活动机构,在政策上倾斜省内贫困县和农村,重点配套科技教育设施和科技设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科协、教育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分工协作,并且只有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才能使这项工作永葆活力、常见实效,才能促使更多的青少年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促进我国创新型强国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1] 伏锡良.培养创新素质从科技教育做起[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4): 25-26.
[2] 符卫国.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J].科协论坛,2010(1): 8-10.
[3] 胡卫平, 韩琴. 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3): 40-43.
[4] 王丽慧.大教育观引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发展[J].科普研究,2010, 5(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