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对策研究

2016-07-15 04:25福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陈梅秀
海峡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鲜冷链运输

福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 陈梅秀



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对策研究

福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 陈梅秀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大国,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贮藏与运输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流通环节,与质量安全关系密切。当前,滥用添加剂、包装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新型保鲜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储运率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等是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该文认为,法律、科学技术认知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及应用较低、贮运环境不佳、政府重视和准入机制相对不足等,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根源。为此,建议通过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处理好贮藏与运输的关卡、加大贮藏与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从而促进农产品贮藏与运输环节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贮藏 农产品运输 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和学者关注。随着生鲜农产品贮藏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如何保障经过贮藏并运输至全球各地的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近年来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农产品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空心化、农产品价格和成本高于国外等挑战,这要求降低农产品在贮藏与运输供应链过程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要提高利用率,降低损耗率及安全事件发生率,从而缓解当前农产品产业压力。农产品的贮藏与运输息息相关,没有好的贮藏技术保存生鲜农产品,就谈不上运输;没有运输,贮藏的生鲜农产品价值就得不到体现。贮藏与运输作为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关键环节,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安全的角度来研究农产品贮藏与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产品贮藏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在储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已应用到食品的新型技术主要有栅栏技术、含气调理保鲜技术、玻璃化转移贮藏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可食性包装膜、减压贮藏技术、辐射处理保鲜技术、超高压技术、微波加热保鲜技术以及声波保鲜技术等,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滥用食品添加剂、化学药物及包装物或者贮藏设备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生鲜农产品的变质与损毁。

1.1 滥用添加剂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

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可以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损失、延长贮藏时间,延长货架期,直至实现远程甚至反季节销售。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均严格规定了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处罚,抑制了很多违法者的念头。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毫无控制地添加保鲜剂、防腐剂,重复使用经多次添加添加剂的原液,造成超标。此外,更有大量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剂充当保鲜剂、防腐剂,不仅破坏了农产品的固有品质,给民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农产品中大量使用甲醛、氢氧化钠等“保鲜剂”的现象仍然存在,“甲醛白菜”“柠檬小黄鱼”“毒豆芽”“蓝矾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1]。

1.2 包装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采收阶段的农产品包装质量问题。分散经营的农产品在采收和收后贮藏阶段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大部分是自己制作或回收重复使用的包装物,而包装物与农产品直接接触,如果包装物材料的有害、有毒物质超标,通过化学物质溶入和有害物质的迁移,就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特别是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抗氧剂、紫外吸收剂等小分子有机物与农产品接触时极易迁移进入农产品[1]。起到防农药、防虫作用的投入品、罩在生长初期果实上的多重防腐保鲜袋,它们伴随着水果生长及贮藏销售的全过程。若其制作原料不符合农产品包装的卫生要求.将会深度污染水果。此外,捆扎蔬菜及水果标签所用的胶带和粘合剂也非安全,黏合溶剂上通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重金属物质,对人体有害。

1.3 盲目使用传统保鲜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保鲜技术应用研究正朝着化学、农业、生物等多种控制方向发展,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保鲜技术研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优异的保鲜技术不仅可以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还能够对果蔬表皮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真正起到安全绿色的保鲜作用。但是农产品生产者及经营者在实际加工处理中较多使用传统保鲜贮藏方式。大部分的农产品一是深加工能力比较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二是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加工水平比较低,分级简单粗糙、包装比较简陋甚至无包装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不同蔬菜之间相互挤压、损耗率大的情况,生鲜农产品污染、变质、腐烂事故不断发生,三是经济成本因素,使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投入力度不足,经常使用传统的保鲜贮藏技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现。

2 农产品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主体日益多元化,农产品流通运输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对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重视程度却仍然不够。

2.1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模式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人们在不同时间点对农产品需求的种类越来越广泛。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是经过产地批发、销地批发等多级批发环节,最高多达6个环节,且物流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的模式导致出现有标准货车、货船,也有直接裸露运输的车、船。我国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大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才能进入零售环节和最终消费环节。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链长、转运环节多、储运时间跨度大,装卸搬运的次数比较多,损耗大,优果与劣果之间互相感染,使农产品受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由物流环节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大,且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大都没有通过分级和包装,农产品的来源、生产者、经销者、生产日期、产品等级等产品信息无法明确,农产品一旦在运输环节检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难以溯源。

2.2 运输造成的变质与毁损

生鲜农产品对贮运的要求较高。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仅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分别为15%、8%和10%。物流过程中损耗大的原因,一是专业设备相对较少,现代化的集装箱应用少,散装运输发展慢,专用性设施设备数量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二是冷链比例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尚未形成全物流过程中的冷链衔接,冷链物流服务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故冷藏运输率低。在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易受多因素影响,运输工具不适合货物,货物包装不良或者已经损坏,货物自身性质不稳定、易变质,路况条件较差招致颠簸碰撞,气象条件不良甚至自然灾害发生等一些突发事件干扰运输安全,这都会导致损毁率上升。

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法律、科学技术认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指出,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生产者、经营者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合理化的保鲜贮藏技术更是无视,凭借农村部分农户口口相传方法或道听途说的技术,进行添加违规物品或超标添加添加剂,并未认识到优异的保鲜技术不仅可以有很好的保鲜效果,还能够对果蔬表皮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起到安全绿色的保鲜作用。此外,为寻求短期效益,节约成本,经营者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分装贮藏方式,将质量安全隐患留至流通领域。

3.2 运输中的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及应用较低

我国农业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时间较短,且发展起点较低,发展规模与技术仍处在初级阶段。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10 月8 日的数据显示,整个欧洲市场冷藏车超过80 万辆,是中国的10 倍。而我国的农产品在很多生产流通环节,都需要包括产地预冷、冷库周转加工、销地冷藏周转、商场冷藏和冷藏货架等一系列的低温保鲜设备,还包括各环节的快速装卸设备和适合冷藏链操作的包装材料。而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众多,除少数大型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外,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是农民经纪人、个体贩运户,这些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资金有限,缺乏对农产品冷链运输的投入能力。据财经频道报告,从内蒙到西安24 小时内,羊肉都是用棉被制冷方式进行运输,制冷效果可见一斑。另外,很多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缺乏对不同农产品的温控冷链需求度进行分析了解,不能很好地对运输路线、工具以及时间选择进行优化处理。

3.3 贮运环境影响

我国冷链物流的技术投入、设备成本非常高。单从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来看,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链成本占销售收入的25%~40%。再加上农业产品冷链技术的投入是一个长期效应,短期时间内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很多农产品生存者、经营者在农业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上不愿投入大量资金,通过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措施改变农产品的外观和提高新鲜度。由于农产品经营场所多而分散,交易方式多样,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与手段、检测人员与经费受到限制,现实中很难对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测,而且农产品因可追溯系统应用难度大,难以做到全面的追溯,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违规行为难以识别,易让部分违法者遗漏于法律之外。

3.4 政府重视和准入机制相对不足

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控制与使用方面严格把控,但在采收后的农产品贮藏与流通领域相配套的市场准出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相对缺乏,部分发达地区已有配套机制。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与重视,在分段监管的农业部门和食药监管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利用RFID和RD技术进行可追溯探索。

4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质量安全并非小事,而是事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事,需要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并付出努力。

4.1 普及质量安全知识,从各环节抓起

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科学技术普及做起,紧盯“田头、树头、船头”的采收,把好农产品安全贮运第一道关,要对广大消费者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认知能力,不能一味追求低价、卖相好、新鲜度高的农产品,应综合评估产品的“物美价廉”,从消费者环节促进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减少对防腐剂、保鲜剂的依赖性,学会根据农产品种类选择使用药剂的知识,防止在农产品贮运保鲜时期滥用药剂杀菌、防腐和保鲜。

4.2 处理好贮藏与运输的关卡

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采收贮藏基地进行不定时的“飞行”检查,引导农户在原料基地构建合理的存储仓库,并严格实行检验检测市场准入制,切记“以罚代管、以案养案”;利用学校等资源推广可普及性较高、可承受、实用型、无危害的贮藏保鲜技术,以地方监管人员和学生作为技术传播者,让好的贮藏保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重视培育和壮大本地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出台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适当补贴第三方农业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平台建设成本,加速建设大数据产业链,建立先进的分析技术,实现冷链物流运输行业“互联网+ 物流运输”的在线化与数据化,并引导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以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让采收后的整个流通链安全可控、可追溯运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新产品层出不穷,利用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和价值来制定科学配送方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中转和搬运的次数,降低农产品的毁损和变质程度,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的运输、配送,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

4.3 加大贮藏和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加强引导,按国家标准、产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等对进入市场环节之前的农产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分级和包装,强化包装材料的安全标准,从源头杜绝不适合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进入农产品流通行业;推广技术,在降低单位检测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对入市农产品的检测频率;建立安全预警,在农产品终止或者是生产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即能通过预警网络体系模式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损失[11]。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实行打防结合,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非法使用添加剂、出售变质的农产品行为,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

[1] 张满林,张丽凤,李昕. 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5): 5-8.

[2] 张平,陈绍慧,李志文,等. 发展果蔬冷链技术确保果蔬食品安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8):354-358.

[3] 杨利勤.国外农业产品冷链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6(3):89-93.

[4] 金玮玲,程薇,史德芳,等. 果蔬冷链物流保鲜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5):1235-1238.

[5] 张丽凤,吕志远,励建荣.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50-54.

[6] 高玉斌,孙彩英,刘璟.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机制[J].标准科学, 2015(12):48-50.

[7] 张平,张鹤,陈绍慧,等. 我国果蔬物流保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思考[J].保鲜与加工, 2013, 13(4):1-5.

[8] 周路.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 1(23):85-88.

[9] 钟锋,刘浩,代丽宏,等.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简介[J].食品安全导刊,2015(3):48-49.

[10] 范春艳.农产品保鲜新技术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6.

[11] 刀开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源及其整治路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6, 1(2):30.

猜你喜欢
保鲜冷链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