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朝 艳,李 长 吉
(1 宁波市海曙区尹江岸小学,浙江 宁波 315012;2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编制与应用
李 朝 艳1,李 长 吉2
(1 宁波市海曙区尹江岸小学,浙江 宁波 315012;2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是依据教科书内容脉络而进行的农村资源汇编;在促进学生理解教科书、辅助农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完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增进农村学生文化认同和乡土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其内容结构受地域和学科的影响,主要包括地方资源、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其编制过程涉及需求调研、收集资源、分析教材、排版编写等步骤;在应用中,要注意教材为主、按需使用、联系实践等原则,并建立教师合作交流机制,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实地体验。
关键词: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
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是农村教师关于农村社会的认知和体验,是农村教师对所在地域农村长期积淀下来的经过合法性检验的经验与智慧的认知,是具有本土色彩、乡土气息、地域性质的知识。[1]其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地方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即是以促进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增长、促进农村学校教学发展、促进农村学生的文化理解为主要目的的农村地方资源汇编。与农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同的是,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还有着以农村教师为使用对象、以各学科教科书内容脉络为编制线索等特征。
一、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价值探析
(一) 促进农村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在现行学校教育中,采用“城乡一本”的教科书,而这些教科书存在着一定的城市化倾向。农村学生城市生活背景的缺失会增加其理解新知识的难度。[1]针对此种现象,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取材于农村当地的生产生活实践,将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引入农村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通过用当地的梯田来比喻说明立交桥、用切土豆来进行分数的直观教学等方式充分照顾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不仅是将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更是促进农村学生理解教科书、获得新知的过程。
(二) 辅助农村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学校内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十分有限,而且社区中拥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种文化设施也特别缺乏。[2]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深入挖掘农村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农村学生和教科书的实际,用地方资源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补充和替换。这不仅为农村教师的各类教学活动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对扩大农村教师的取材视野、帮助农村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 完善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就知识的功能来讲,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类。[3]职前教师通过师范课程学习、听讲座等途径,已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等具有公共性质的本体性和条件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知识,[4]在农村的特殊场域下,教师所掌握的公共性质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类知识更需要一个基于农村地方性知识的本土化过程才能转化成为课堂实践。[1]对于这种地方性知识,无论是师范教育或是短期职前培训都不会也不可能详尽涉及。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对农村地方性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呈现,对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加速作用。
(四)增进农村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乡土情感
乡村是乡村少年精神与人格发展的基本背景,一旦乡村少年在学校教育中的经验与其在乡村生活中的经验发生价值取向上的背离与阻隔,就很可能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的精神危机。[5]事实上,农村学校使用具有一定城市化倾向教科书的这一过程,也是对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暗示过程,不仅暗示其所生所长的农村的落后,也暗示了城市生活的优越。这种“城市优越”的光环一路将摧毁农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使其丧失对农村文化的认同,使其成为乡土情感淡漠的有根不依的精神流浪者,这将影响到农村学生生存自信和自我认同的形成。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将农村地方资源引进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村地方文化的肯定,是将农村学生生存环境合法化。这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文化认同,滋养学生积极的乡土情感。
二、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内容及结构
(一)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内容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是对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较为全面的梳理,是对农村当地地方性资源的系统呈现。关于农村教师应具备哪些地方性知识,目前研究尚无定论。而就结合学科知识而编制的地方性知识手册而言,不同学科对所需地方性知识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表1为笔者梳理语文教学中地方性知识研究而初步形成的农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内容,以为示例。
表1 农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盛,其中涵盖的地方性知识不胜枚举。所以,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内容应根据农村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而就同一农村地区而言,不同学科的地方性知识手册内容也应有所差别。
(二)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结构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是依据学科教科书内容脉络的地方资源汇编,所以地域或者学科的差别不仅会影响手册的内容,对手册的结构亦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地方性知识手册由与教科书相对应的章节构成,而章节内的具体模块则受到地域和学科特性的影响。以语文学科为例,每个章节建议由以下几模块构成。
1.教科书单元说明
考虑到若以课文为单位进行手册的编制,会造成较多的地方性资源的重复,这不利于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选择以单元为编制单位。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均按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主题,这些单元主题不仅加强了教科书内容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每一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手册里对教科书单元进行说明,不仅可以通过主题一致的原则加强教科书与地方资源的联系,还可以厘清教科书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尽量使该单元所引用地方资源的效用与教科书单元学习目标相一致,以体现手册在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
2.乡土素材链接
如上所述,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目标。“乡土素材链接”模块即是围绕教科书的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展开的。对于教科书中的某一单元主题,如风景、亲情、神话等,在农村地方资源中可能存在几个或者多个可与之相匹配的乡土素材,在编制过程中需考虑“目标一致”的原则,以选取最能实现教科书单元目标的乡土素材。在编制一套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时,若不同年级有同一的单元主题,则同类乡土素材在不同年级的适用度也应考虑在内。此外,对“乡土素材”的描述应力求具体详尽,以为农村教师在不同类型教学活动中自如使用手册提供材料支持。
3.教学建议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作为农村教师教学辅助材料,其编制不仅内在含有便利农村教师之意,还考虑到了农村教师时间、精力等因素。由此,“教学建议”这一模块直接关系到手册的实用性。结合语文学科课型,手册在这一模块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几方面给出教学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学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开放性。可操作性关系到地方性知识手册对农村教师的实用价值;而教学建议的开放性则是避免农村教师对地方性知识手册的“以册为本”,有利于农村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此模块的表述应避免赘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编制过程
(一)文献查阅,需求调研
在农村地方性知识手册编制之前,文献查阅和需求调研两个环节必不可少。文献查阅一方面可以回顾和综述已有研究,从而对后续研究的方向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查阅文献有利于对地方性知识类型,尤其是在各学科中应用的地方性知识类型有基本的把握,以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需求调研是对地方性知识手册的使用对象即农村教师的需求进行了解。农村教师身处农村教学一线,其对地方性知识内容以及不同类型地方性知识呈现比重的期待,影响着素材收集的侧重点,也影响着手册对其主体的实用性。所以,手册编制前的农村教师需求调研有着现实意义,而调研的结果也应成为编制手册、特别是确定教学建议的重要参考。
(二)素材收集,分类整理
通过文献查阅和需求调研,地方性知识手册的框架已初步形成。然而,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知识有着千差万别,最终手册能否翔实的呈现,素材收集很关键。素材收集宜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相结合。文献法即通过对承载农村当地历史文化的相关文献著作的梳理而进行地方性知识收集,这种方法具有简易性和高效性。访谈法是深入农村,通过对农村当地文化部门以及村民的访谈以获得地方性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可对文献法得来的资料进行有益的补充;而对收集的地方性知识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对已有材料初步系统化的过程,这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
(三)教材分析,素材编排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是以教科书内容为脉络的地方性资源汇编。分析教科书以及相关教学参考书有利于对教科书的整体设计意图、单元主题、单元目标的准确把握,从而整理形成手册的“单元说明”这一模块;素材编排是将收集到的地方性知识资源按主题与教科书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配对,考虑到农村地方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不同年级手册的资源重复率问题,手册中与每个单元配对的地方性素材不宜过多,同类资源在选用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需要说明的是,教材分析、素材编排需要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即对学情和教材都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因此,手册编制这一过程离不开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
(四)建议编写,整理成册
如上所述,“教学建议”模块的编写直接影响到手册在农村的实用性,而“教学建议”的可操作性、开放性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也最需斟酌。于是,在手册建议编写这一环节,一线教师的参与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一线教师来自真切的农村教学情境,对农村教学的现实需求有着切身体会,由其参与手册的编制也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参与手册编写有利于在教学情境中实现对手册的调试与完善。在整理手册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手册排版工整美观,还要注意为手册配备目录以保证手册的条理性,使农村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查找到相关的乡土素材。
四、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应用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不仅可以运用到行政意义上的县级以下的农村,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县城学校也同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应用需注意一定的原则和策略。
我以为,讨论广州好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学校层面,而应放在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区域层面去讨论。好教育包含哪些要素呢?在我看来,好教育应该从体制机制、结构、布局、数量、条件、师资(包括校长、教师)、课程、管理、质量、特色、教育生态等要素去观察、去评价。
(一)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应用原则
1.教材为主原则
教科书带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化倾向固然会影响教科书在农村的适用性。然而,教科书的城市化倾向并不能遮蔽其对农村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巨大作用。事实上,教科书由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团队研制而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条理性。相比而言,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的编制在规范性等方面略显不足。于是,农村教师在应用地方性知识手册时,应遵循教材为主的原则,只在需要的地方用地方性知识手册对教材进行补充或替换,以使教材的教育价值与手册的辅助作用都得以最大化发挥。
2. 按需使用原则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以教科书单元为单位进行配套编制,使得手册在内容上与教科书基本对应,并就乡土材料从不同课型的角度对农村教师教学提出建议。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教师对手册的使用要做到每课必用或者每单元必用,相反,手册需遵循按需使用的原则。即是农村教师在使用手册时应该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教学进度等因素对手册的内容进行取舍,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就在一节课中应用地方性知识而言,也无须做到每一环节都用,只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课型等特点相机而用。
3.联系实践原则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和教科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内容的农村贴切性,即内容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只有将手册的应用与农村学生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地方性知识手册的效用最大化。以语文学科为例,地方性知识手册主要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语文作文教学、语文口语交际,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地体验,也是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背景、作文素材、交流话题,以及研究实践的平台。反之,若教师对手册只停留在口头引用的阶段,学生无法切身体会相关的地方资源,地方性知识手册的作用则不能充分发挥。
1.建立教师合作交流机制
与教科书相比,地方性知识手册独立成册,并没有教辅用书等可供参考的资料,这影响着农村教师使用地方性知识手册的成效。依据“按需使用”原则,每个农村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手册的内容进行取舍。然而,教师对手册的“再加工”是否有实效,是否能将手册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并没有客观标准进行考量。这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的调整,也不利于手册的充分利用。于是,建立教师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农村教师使用手册的合作与交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教师答疑解惑,是农村教师共同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地方性知识手册充分利用的必然要求。
2.注意过程性评价与自我反思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旨在用身边的事物为农村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而非指向于地方知识的掌握。因此,农村教师在依据手册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使用过程性评价,即相对于学习结果而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反馈和引导,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习得各类知识和能力;此外,农村教师在使用地方性知识手册时,应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在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补充和完善地方性知识手册,以保证手册的实用性。
3.引导学生实地体验
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手册是对地方资源的呈现。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根据教材为主、按需使用的原则,农村课堂以活动形式对地方性知识手册的呈现相对较少。而学生的切身体验却很有必要,针对此,农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就内容而言,实地体验不仅包括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地方性资源,以增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解,还包括手册中涉及的其他资源,以实现资源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就方法和形式而言,实地体验可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或者分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教师需在实地体验之前做好组织工作,明确目的,加强实地体验的针对性。
[ 参考文献 ]
[1]李长吉.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J].教育研究,2012(6):80-96.
[2] 王嘉毅,杨学良,赵明仁.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5(7):15-19.
[3] 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8(3):55-58.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5] 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1.
[6] 翁清华.论衡阳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7] 李江都.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8] 朱家俊.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拓宽学生习作空间[J].中国农村教育,2007(Z2):97-98.
[9] 陈永娥.黔南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 杨敏.湖南常德市高中语文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 刘星.蔚县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 莫小为.柳州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 吴维.试论昆山地方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4] 金华兵.基于地方文化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台州地区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张淑霞]
Study on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cal Knowledge Manual for Rural Teachers
LI Zhao-yan1, LI Chang-ji2
(1YijianganPrimarySchool,HaishuDistrict,Ningbo315012,Zhejiang;2QuzhouCollege,Quzhou324000,Zhejiang)
Abstract:Local knowledge manual for rural teachers is the compilation of rural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textbook content. The manu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helping rural teachers carry out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improving rural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nhancing rural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 and local emotions. Influenced by regions and disciplines,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manual contains three parts, that is local resources, textbook instruction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involves such steps as demanding research, resources collection,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ypesetting and wri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nu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inciples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s, using it according to the need, contacting it with practice, etc.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mechanism of teachers’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imely make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and guide the student to get field experiences.
Key words:rural teachers; local knowledge; manual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6)02-0027-05
收稿日期:2016-04-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BHA120045)
作者简介:李朝艳,女,江苏射阳人,宁波市海曙区尹江岸小学教师;李长吉,男,黑龙江林甸人,衢州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