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初探
林红丽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让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核心参与者的国有企业,更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会计信息质量偏低、内部管理失控等棘手问题。文章简述了目前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要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而又由于国有企业的企业特性不同于一般企业,所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更应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起具备自身独特性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国有企业决策层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企业管理机构的建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将董事长和总经理划分为不同的岗位,而是由同一个人兼任的。这使得决策层的成员与经理层成员之间不存在明显区别,进而混淆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和议事规则,最终会导致岗位职能的高度重合。其次,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权力独裁现象,企业决策层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由内部规划人员组成,这无疑会弱化决策层的独自决策力以及其对经理层的监督效力;同时也使得经理层失去实权,导致国有企业的经理层结构设置形同虚设。此外,如果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独裁现象过于泛滥,还会直接使国有企业落入小部分当权者的操控中,极大地威胁了国家财产的安全。
(二)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
不论是在处世经验还是在危机处理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甚至没有在内部设立风险预测部门,又何谈成熟的风险预测制度的建立?虽然也有少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但是这些制度却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加之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危机处理方面的经验本来就非常匮乏,就会使得国有企业在危机事件时不得不陷入尴尬境地。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存在很多风险,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着的上述问题,为企业经营风险营造了最佳的触发条件。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还会使国有企业在确认一个经营项目是否可行时,必须涉及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无疑也加大了国有企业作决策的风险系数。
(三)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健全的约束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其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就当前形势来看,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执行,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激励机制,内部控制工作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连发挥其应有作用都将成为空谈。
(一)加强国有企业决策层的建设
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独立的决策层,第一,要强化国有企业决策层的职能。国有企业必须将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岗位严格区分开来,坚决避免决策人员“一人同时兼两职”现象的出现,确保国有企业决策层能够独立地发挥最大的监督效力。最好是聘用国有企业的外部董事来担任董事长一职,就连薪酬考核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也应由外部董事来担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国有企业的决策层与经理层分离开来。第二,国资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坚决不能越权监管国有企业,要为其决策层权力的发挥保留足够的空间;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恰当时机逐渐将经理层组建、考核等部分重要职能下放给国有企业的决策层,让国有企业的决策层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变化的动向和企业发展的趋势,来制定出最适合国有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规划蓝图。第三,要加强国资委与国有企业决策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者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经营事项和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第四,还应该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让决策层行使职权时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国有企业决策层的权力效率。
(二)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成熟的危机预警管理系统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的决策风险系数,就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危机预警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国有企业应该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作为主要前提,将危机预防与处理的有机结合作为根本的指导原则,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对国有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危机归类。然后,进一步确定出这些危机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危机发生概率以及不同风险的严重程度,并根据这几点来制定出对应的危机识别方式,制定好规范的应急措施以及奖惩标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设立明确的警告对象,规定好预警指标与时点,储备危机处理所需资源,以及必要的执行和维持设备,最终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危机预警系统。此外,还要加强国有企业上下两个传递方向的信息沟通,使国有企业的决策层和参与者都能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与外部的重要信息,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将要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地位,从而制定出最适合国有企业实情的经营目标与未来规划,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决策风险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从理论上来说,管理中和员工的道德水准高低和价值观念好坏,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否顺利执行与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约束激励,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制定,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并且充分考虑到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的承接性,以及员工的基本工作状态。通过“奖优惩劣”的约束激励机制,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而达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与质量的目的,并且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长期发展。
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既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经过企业与国家的共同努力,合理分配股东大会、国有企业决策层、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权限,促使它们彼此各尽其责,才能真正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一套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1]洪宇峰.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
[2]辛忠华.论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
(作者单位: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州中海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