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淼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理疗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张 淼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理疗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卧位牵引)和对照组(坐位牵引)。两组均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卧位和坐位下牵引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增减情况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坐位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下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牵引;卧位;坐位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因椎动脉的颅外段血流障碍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此类患者多有眩晕、耳鸣、突然跌倒等症状和体征。牵引治疗在颈椎病中应用广泛,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措施。但在实施颈椎牵引治疗时选择的牵引方式、牵引力大小、牵引角度等尚无定论[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在卧位状况下的牵引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收治的100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我院病例(2012 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病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但<65岁,同时排除合并有慢性疾病患者、合并慢性传染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或不能完成本研究中所及疗程患者、颅内器质性病变患者。上述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分别为50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8例和26例,年龄平均为(48.9±6.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平均为(49.3±4.7)岁。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颈椎牵引治疗,但观察组是在卧位下实施颈椎牵引,对照组是在坐位下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颈椎前屈20°~30°,牵引力大小为8~18 g,每次牵引持续时间为20 min,每天牵引1次,连续牵引10 d为1个疗程,连续牵引治疗20 d。对照组在坐位下实施颈椎牵引:患者取端坐位,颈椎前屈5°~15°,牵引力大小为4~8 kg,每次牵引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20 d。
1.3 疗效评分方法[3]: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眩晕程度、头痛、视觉障碍、突然性跌倒)进行评分:①眩晕:眩晕症状消失为0分,轻度眩晕患者能够自己忍受且不影响正常步行及工作评为6分;患者眩晕程度不能忍受且步行进行困难,影响到患者工作,评分为14 d;患者表现为重度眩晕而不能够忍受,需要长期卧床,影响到工作,评分为20分。②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消失为0分;患者疼痛为轻度能够忍受,不影响工作进行,评委3分;患者疼痛程度为中度,疼痛程度不容易忍受,影响到正常工作进行,评分为6分;患者为重度疼痛状态,不能忍受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评分为10分。③视觉障碍情况评分:患者视觉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评为3分;患者可有弱视,甚至发生了失明、复视等症状,在较短时间内上述症状消失,评为6分;患者频繁出现弱视、视力严重降低、复视等症状,评分为9分。④突然性跌倒:偶尔出现评分为3分;突然性跌倒经常发作,为6分;频繁发作突然性跌倒,为10分。
疗效评定:根据上述症状的综合性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牵引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均消失,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况,能够参与正常工作和体力劳动,治疗后症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下降超过80%,临床治疗效果评为治愈;患者治疗前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治疗前相关显著减轻,患者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患者能够参与工作,上述症状综合性评分下降超过60%,临床效果评为显效;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有所减轻,患者能够参加工作活动,上述症状综合评分下降30%以上,为好转;患者的眩晕、头痛、突然性跌倒等症状在治疗后并没有改善,上述症状评分下降低于30%,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所得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分析,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本实验规定的牵拉疗程。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坐位下牵引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牵引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
长期伏案工作等工作方式容易导致颈椎病,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常见类型。多种因素可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如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椎动脉发生扭曲而导致椎动脉内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相应症状[4-6]。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较为常用,保守治疗措施中颈椎牵引的应用更为广泛。通过牵引有助于颈部肌肉放松,提高椎间隙,有利于颈椎恢复到原来正常位置,从而改善椎动脉扭曲不良状况,提高通过椎动脉的血流从而提高脑部供血量[7-8]。再者,通过牵引治疗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有利于颈部软组织粘连的松解,能够有效的改善颈部肌肉的应力大小[9-10]。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卧位下颈椎牵引,对照组进行了坐位下颈椎牵引,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牵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说明卧位下的颈椎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坐位下的颈椎牵引,这与卧位下颈椎牵引的优点分不开的,卧位下颈椎牵引时牵引方式容易调整,牵引过程中所用的牵引力较小,实施牵引治疗时更安全,此种牵引治疗更方便实施。所以,卧位下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蔚华,马燕红,赵华昆,等.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3,11(2):144-147.
[2] 阳蓉辉,代启彬,赖丽云,等.颈椎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例报道[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9(5):78.
[3] 夏棣其,杨钦河,王盛,等.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9(2):63-64.
[4] 王志峰.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眩晕头痛[J].中医临床研究, 2014,12(28):100-101.
[5] 雷龙,丁玲芳,赵文华,等.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3(9):1086-1090.
[6] 王瑞臣,邢孝民,李虎,等.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69例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4(13):1117-1119.
[7] 刘尽礼,易锦锦,曾丽霞,等.仰卧颈椎牵引配合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40例[J].江西中医药,2010,12(11):40-41.
[8] 王淑华,李艳,王雪峰,等.持续低重量颈椎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5,10(9):698.
[9] 潘国昌.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5(11):2438.
[10] 许宏伟,郭志刚.颈椎牵引配合中药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5(2):258-259.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