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14 05:12:55邢星吉林医药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模因口译个体

邢星吉林医药学院

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邢星
吉林医药学院

模因论进入中国高校之后,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其揭示了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不仅为我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指导理念和教学思路,而且也促进了高校口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是针对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的实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保证英语口译课堂的教学质量。

模因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应用

在2003年,何自然教授将模因论引入中国,模因论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为基础,对语言文化的进化、发展规律做出的新解释,得到一个全新的理论。通过我国学者多年的研究,何教授提出“语言模因论”,此模因论的出现,立刻引起的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语言模因论和模因论的广泛运用,社会上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模因论的应用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运用模因论为我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更大的利益,是我们共同的期望和追求。

一、模因论的概念

模因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它指的是在语言文化发展中,人与人之间,要不断的对思想和主意进行模仿、复制、散播,以达到代代相传的效果。何教授在引入模因论时,故意将“meme”译成“模因”,与生物学上所讲的基因“gene”相似,从而使人们明白,模因论就跟基因类似,都是对有效信息的模仿和复制,只是不同的是,基因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而模因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进行模仿、复制的。因此,模因是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复制和传播的。所以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蕴含在语言之中,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和模仿,才使得语言得以流传至今。现在,所有的字、词、句、整篇文章只要经过模仿就可以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论的运用,可以对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进行系统的分析,也可以解释语言本身的消亡和发展。

二、模因论的生命周期

模因论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组成: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其中,同化有两个条件才能形成,一是语言个体必须与模因团体有接触,二是模因呈现必须受到注意;记忆就是语言模因在个体大脑中的存在周期,周期越长,传播和影响个体的作用越大;表达通常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片将信息呈现出来;传输也叫复制,将信息从一个个体传输到另一个个体或者更多的个体。

三、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中的实际应用

(一)加强基础语言的训练

合格的英语口译者,在语言学习和接受阶段,主要是对基础的语言知识进行相关的训练,也就是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例如,学习语文中的声母、韵母、音调以及发音的标准化,都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训练,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英语口译者的标准发音要求,在这个学习阶段,就要求英语口译者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进行练习,确保正确的掌握英语的发音标准,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前提下,保证英语口译者在进行复制和传播语言是可行的和可以接受的。同时,英语专业的学生,学校必须开设针对英语口译训练的基础课程,保证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得到及时巩固。

(二)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模因说到底就是大脑对语言的进行反复的复制、加工、传播,此间,大脑是最主要信息存储设备,那就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那些所谓的信息留在大脑里就形成了人的记忆。因此,这就要求,英语口语者要对语言进行反复的朗读、背诵和模仿,模仿实现口译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加大背诵量,也能增强人的记忆。这就要求,学校要设置专门的背诵科目,定期的进行抽查,确保背诵这个环节有效的进行,同时,教师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喜欢的电影片段、脱口秀、新闻等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将英语口语实际化。

(三)创设英语口译教学情境

英语口译者除了拥有坚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语言积累量,还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他展现出来。英语口译说到底就是将大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不断的转化、整合,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传输给另外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英语口译者从对信息的感知开始,再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最后再将信息传输出去,这与模因论的四个生命周期是相互对应的,语言的表达,是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提高学生在英语口译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成了教学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口译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场景,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有力的环境氛围。

(四)拓宽学生的英语视野

作为英语口译者应该知道,英语口译不是单纯的将所接受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出来,而是要在语言的交流、沟通上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明确的目标来进行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英语口译者在进行实际应用时,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独创的内容信息。英语口译活动,它涉及语言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对接关系、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多方面信息,不但是语言活动,也是对文化信息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信息材料,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口语练习中,学习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风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典故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求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做到“信”、“达”、“雅”这些基础的要求。

结语

模因论在中国高校的广泛运用,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教学思路的更新。通过对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了解,知道模因论有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并针对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对策,确保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顺利的实施,从而提高英语口译教学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随着模因论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广泛使用,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会越来强,英语口译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1]刘宇松.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3:54-57.

[2]周一书.模因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03:48-55.

猜你喜欢
模因口译个体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