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婷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21004)
浅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姜 婷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21004)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事物“理念”的图解;而亚里士多德则坚持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理论。本文简要叙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产生的不同理解,并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总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二人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模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理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成就对后世文艺美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两人的观点则各有不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以及文艺观点分别产生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及“模仿说”的批判。在《理想国》这部巨著中,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模仿说”这一理论。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尊重老师的意志,另一方面在老师的理论基础上开拓创新,论述了自己的“模仿说”理论。本文试图总结两位哲学家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看法,比较并浅析师徒二人在此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柏拉图在《会饮》《理想国》和《斐多》等篇对话中,提出了“理念”的看法。“理念论”是建立在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思想。“理念论”认为,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的任何个别的、具体的人物和事物都有其一般的概念,这个概念却是不变的。所以,人的概念比具体的人更真实。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叫做“理式”或者叫做“理念”,认为由各种“理念”所构成的“理念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是唯一真实的,是第一性的;而由具体事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则是玄幻的,它是事物“理念”的“摹本”,是由“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艺术家所模仿的第二种世界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因而是“摹本”的“摹本”。
在柏拉图之前,赫拉克利特就有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把客观存在看作是艺术的对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而后柏拉图把“摹仿说”和“理念说”进行了结合,使其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因素。他认为,既然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那么现实世界本身是不真实的,它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模仿现实的艺术就只是“摹本的摹本”,离真理相差甚远。例如,现实中的床来自“理念世界”中床的概念,那么它就是“床理念”的模仿,而画家画的床,只是模仿现实中床的外形,而不是它的本质,所以模仿和真实体相隔甚远。这些看法完全否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而且也否定了艺术具有真实地反映现实、揭示现实本质的特点。他崇尚理性认识,重视“理念”世界,把理性和感性对立起来,抬高“理念”和哲学,贬低作为感性物质世界的摹仿的艺术。
柏拉图的“模仿说”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早就觉察出恩师“理念模仿论”的不足之处,因此他与柏拉图在“模仿说”这一问题上分道扬镳了。他在批判恩师“理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他在《诗学》中阐述了模仿艺术的三点区别,他认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模仿,而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模仿的对象不同、媒介不同、方式不同”。1可以看出,他批判柏拉图“理念论”基础上的“模仿说”,提出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摹仿现实世界的文艺能够反映真实,能够揭示现实的本质和规律。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虚构的,是不真实的,他所谓的艺术是模仿并非真实存在的理念对象,因此柏拉图的模仿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思想上认为普遍和特殊是辩证统一的,脱离特殊并先于特殊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是没有的。柏拉图是从内到外看待事物,亚里士多德是从外到内看待事物,认为知识是从外表到本质的认识的逐步深入。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曲解概念和物象之间的关系,把“理念”看做具体事物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否定了柏拉图所谓理念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对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客观性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艺术是能够反映真实的,是能够揭示现实的本质与规律的。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模仿现实生活,艺术只有真实地反映现实,揭示形象的真理,才具有价值。艺术模仿现实,不仅可以真实模仿现实的感性形象,而且可以反映现实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艺术模仿现实,不仅可以描写现实中的个别人、个别事,而且可以使所表现的人和事具有普遍性。他反对柏拉图“理念”至上的模仿观,否定了艺术只能模仿现实世界的感性现象和外形,不能反映本质和规律的观点。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两人不同的哲学观,他们哲学观上的分歧导致了他们的美学和文艺观点的不同。柏拉图遵循的是“理念论”,即物质世界背后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地将哲学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给它以最高的地位,将哲学的对象看做是无比真实的存在。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他指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因此,他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看法突破了其老师柏拉图唯心主义的局限。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的否认和批评,同时也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才使得他在艺术与现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呈现出与柏拉图“模仿说”截然不同的内在含义。因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的看法,其根本分歧点在于二人的哲学观念。一个推崇“理念” 一个推崇现实,一个从唯心出发一个从唯物出发,这种进步正如鲍桑葵所评价的“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了柏拉图完全没有认识到的艺术中的理想”。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及文艺思想大有极大的帮助。
注释:
1.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
[1]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305-307.
[2]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鲍桑葵,张今,译.美术史[M].商务印书馆,1995.
[4]邹英编.西方古典美学导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