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路向探析

2016-07-14 05:12苏亚拉赤峰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民族政策

苏亚拉赤峰学院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路向探析

苏亚拉
赤峰学院

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民族问题的知识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把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注入新的民族理论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力求灵活多样,做到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创新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改革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份内容精炼准确、形式美观大方、有一定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是教师认真备课的劳动成果,又是学生内心期盼的“课堂教学艺术作品”。好的课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2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每一章节后的思考题中,选择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问题展开讨论;二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命题。如“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谈谈民族发展的几种基本类型”、“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谈谈加强民族交流的重要性”、“从‘三个离不开’看‘两个共同’的必要性”、“如何理解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等;三是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等。

1.3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组织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文化、风俗,表演民族舞蹈、演唱民族歌曲等。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又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学”是为了“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学生能够接受和完成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1把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社会调查和撰写小论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2把校内调研和民族政策宣传活动结合起来。由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开设范围有限,绝大多数普通大学生对此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因此,组织民族预科学生在校内或本地兄弟院校,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当代大学生对党的民族与民族问题了解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束后,根据调研情况,通过展板、宣传单、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宣传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大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

2.3把教学内容与组织学生观看资料片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观看《红河谷》、《东归英雄传》、《复兴之路》、《辛德勒名单》等影视作品。通过直观的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观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施教水平

我们经常用“一碗水与一桶水”比喻“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从现代教学理念来说,教师不仅是“给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活水”,这就给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给学生注入活水的源头,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要做好上述工作,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练好“内功”。

3.1不断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涉及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以及法律、政策等方面,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3.2与时俱进。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除了民族性、理论性的特点外,还具有“时效性、国际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关注时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新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保证给学生提供的都是最新、最鲜活的信息。

3.3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教师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在我校该课程的考核,一直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虽然也分平时成绩和课程考试成绩,但平日成绩所占的比重较小。课程考试成绩一般都是一张试卷,90%以上为客观性问题,有时候也采用开卷形式。这种考试方式的好处是简单、相对公平,便于教师操作。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缺陷就是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无法激发学生平时学习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尝试了如下改革。

4.1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查内容和比重。把平时成绩考查的内容由“出勤、作业”两项增加到四项,即“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其中“出勤、作业”由任课教师控制,“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表现”由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各成员的表现,集体评分。平时成绩的比重也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

4.2改变课程结业考试的方式,变试卷考试为半开卷的案例分析、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案例分析由教师给出不同的案例,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论文的要求与选题范围则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确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确定具体的论题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和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占结业成绩比重的60%。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问题,增强了教学效果。

[1]秦位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叶缤杨群.民族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4.14.

[3]黄承敏.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M].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12.

[4]夏骏.试论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的关系及其适应[M].贵州民族研究.2007.15.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民族政策
政策
政策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助企政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策
MINORITY REPORT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