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莲,黄桥贤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分析
胡香莲,黄桥贤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比赛宗旨、项目设置、评分标准、比赛办法、奖励措施和积极意义等进行综述。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师范技能
为进一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展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检验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了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基本功大赛”),于2013年7月17日—20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举行,来自全省1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312名学生参加了本届大赛的角逐。本文通过对参赛的13支代表队,65名指导教师和312名参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以期为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设置、未来发展建设和长远规划的制订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下一届基本功大赛科学、有序地进行提供参考。
1.1研究对象
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比赛宗旨、项目设置、评分标准、比赛办法、奖励措施和积极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其他省市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相关资料, 为论述提供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调查问卷》,共向参加2013年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12份,回收问卷298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5%,向指导教师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问卷58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15%。
1.2.3访谈法 通过对参加本次比赛的13支参赛队的部分领队、指导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意见和建议。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比赛宗旨是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发展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的广东省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宗旨是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与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使普通高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同时配合“强师工程”的实施,检验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引导普通高校进一步修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广东省学校体育迈上新台阶。通过基本功大赛这种形式和杠杆,为各高等院校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展示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2比赛参与人数多,涉及项目广
通过对各高校的调查和访谈获悉,各高校均是从3月份开始筹备组织学生进行集训,集训阶段大致可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选拔集训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各专项教师的推荐,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摸底训练,通过训练和测试初步掌握参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最终根据综合能力确定48名学生上报广东省教育厅备案为集训名单;第2阶段是针对性训练阶段,将48名参训学生按比赛要求分成甲(田径、游泳、体操、武术)、乙(田径、游泳、篮球、足球)和丙(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3个大组,每组16名学生(男生12人,女生4人)进行教学能力和专项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第3阶段是赛前强化训练阶段。将抽签确定的24名参赛学生,即甲、乙、丙组每组8名学生(男生6人,女生2人)进行强化训练,为比赛做准备。全省1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624名学生参与本次基本功大赛的集训,312人参加本次基本功大赛,比赛规模可谓盛况空前。
2.3项目设置突出师范技能
本次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2大部分。其中,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等3个方面;专项能力包括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8个运动项目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说课及组织教学)等2个方面。在项目设置和竞赛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竞技为目标的比赛,做到“技”“能”并重,将“基本技术技能、师范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学生领悟基本技术技能和师范技能的重要性,适应社会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这符合体育学科构建的活动规律。
2.4竞赛规则的公正、合理性分析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1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是体育教育专业最高水平的赛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项赛事,因而其竞赛组织工作的严格、严密,是其权威性的具体保证。只有制订科学合理的竞赛规则,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才能确保基本功大赛的公平、公正,才能确保这一品牌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切实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有67.85%的指导教师和71.23%的参赛学生对本次基本功大赛的公平性持否定态度。为此,如何有效地抑制人为因素干扰比赛的公平性,让参赛者在公平、阳光的环境下进行竞争,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必须反思和努力的方向。
2.4.1对参赛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为了
体现竞赛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广东省教育厅要求严把参赛选手资格关,要求参赛学生必须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规定,经考生所在地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录取,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在本次比赛中没有发生因参赛学生资格问题投诉的案例,使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2.4.2成立仲裁委员会 本次基本功大
赛专门成立仲裁委员会,由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行使监督权,赋予其高度的职责、职权,超脱于具体的承办单位。对大赛的组织形式、竞赛方法、竞赛程序各个环节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从参赛单位及要求、竞赛项目及竞赛内容、竞赛办法及分值、计分与奖励办法、各单位运动员的抽取,到裁判选派、培训以及执法工作,实行全面监督。
2.4.3抽调全省各项目专家组成裁判团队 本次基本功大赛规定每个参赛学校可向主办单位推荐相关项目评委,评委由主办单位选派。评委主要由全省高校各项目的专家和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组成,具备较强的业务素养和执裁能力。
2.5比赛结果是人人捧奖,皆大欢喜
参加本次基本功大赛的各单位学生都是经过推荐和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在各个组别中最全面、最具竞争力的,基本代表了各单位的最高水平,他们在专项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98.21%的指导教师和96.57%的参赛学生认为基本功大赛的训练和比赛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的提高非常有帮助。经过3天的比赛,最终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广州大学获得团体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深圳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获得团体二等奖;96名参赛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96名学生获得个人二等奖,120名学生获得个人三等奖,32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3.1基本功大赛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
各参赛院校应以本次基本功大赛为契机,认真总结和梳理参赛过程中反映出的自身劣势与不足,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现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配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模式,加强教学与竞赛的有机结合, 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
3.2基本功大赛提高了人们对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本次基本功大赛设置基本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比赛项目,明确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技术技能的掌握服务。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2大部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竞赛之中,将学习“基本技术技能、师范技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与培养目标相符,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师范技能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3.3基本功大赛加强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
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各体育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结合中小学体育开展的情况制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体育师资力量。
3.4基本功大赛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环节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从根本上都依赖于教师的主体行为。通过基本功大赛,教师应认真反思在长期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素养。要优化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的基本条件,更新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影视教学,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中。
4.1结 论
4.1.1经过精心策划和积极的筹备,基本功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有98.21%的指导教师和96.57%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举办基本功大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将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的提高,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4.1.2竞赛分甲、乙和丙组3组涉及8个大项,参与人数多;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2大部分。有89.28%的指导教师和90.06%的学生认为本次基本功大赛的项目设置是合理的,比赛内容基本能体现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
4.1.3为了突出师范技能,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主观评分所占的比重过大,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有76.78%的指导教师和81.50%的学生认为本次基本功大赛各项目评分标准制定不太合理和不合理,从而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
4.1.4项目的设置,比赛内容和方法的制订定较全面地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现参赛学生的讲解技能、动作示范技能、写教案等方面的能力,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4.2建 议
4.2.1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各学科的融合,形成教师团队协作教学模式,避免单干;加强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联系,避免脱
节;加强与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避免盲目培养。4.2.2 项目设置、竞赛内容和比赛办法应针对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并在相对固定的模式下进行变化,避免出现以基本功大赛为“指挥棒”,在教学中形成“应赛”现象。
4.2.3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现象。定期举办基本功大赛,建议2年1届且限大二、大三学生参加,让每一届的学生都将有机会参加比赛,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效果。加大参赛学生选拔的随机性,避免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在短期突击培训尖子运动员上。
4.2.4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降低主观评分的分值比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建立更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本功大赛的组织形式、竞赛方法、比赛过程等进行全面监督。
[ 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行广东省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大赛的通知[ S ].2013,
[ 2 ]梁晓刚,卢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若干问题思考[ J ].体育学刊,2010,17(4):81-83.
[ 3 ]权德庆,孙芝娟.2005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综析[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109-112.
[ 4 ]王崇喜.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回顾与反思[ J ].体育教学,2011(9):10-11.
[ 5 ]文永芳,纪伟.第4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综析[ J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2):81-83.
G807.4
A
1674-151X(2016)05-04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22
投稿日期:2016-04-25
胡香莲(1981—),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