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圣楠
【内容摘要】提问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是学生获得高效目的语输入与输出的重要媒介。通过分析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缺陷,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方面的应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既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又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其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话语的关键,是教师调控教学程序、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方面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他提出儿童是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并非直接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帮助、促进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知识构建是建立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形成的。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教育观念,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对应的新型教学理论。何克抗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②。
三、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1.问题类型低水平化
根据美国教育家特内提出的“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课堂提问根据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为六大类型,从低到高水平分别为: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然而在实际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环节,教师提问问题类型绝大多数集中在对先前学习内容的检测、对基础句型、单词、概念的回忆、或是对课文内容中时间、地点、事件的检索,学生只要熟练回答即可,无需创造性的思维反应。这些低水平的教师提问话语通常包括简单的Yes
False.或是5W提问类型(Who,When,Where,What,Why)。教师往往倾向于提问知识回忆水平以及理解水平的问题,而对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水平类型的提问甚少提及。这些低水平重复提问,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框架,更不可能高效的完成原始教学目标。
2.问题类型单一化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中明确指出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③。然而很多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目标却以高考试卷为唯一指向,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将教学重点过多的放在单词、词组、句型以及语法的识记上,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单词,记忆词组,掌握语法知识。因此,课堂提问设置也过多的偏向词汇、语法类型的提问。这种单一类型的英语课堂提问无法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际对外交际中“听不懂”也“说不了”。
由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在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抛出过多的提问。看似课堂热闹,实则多属无效提问。有些教师一堂课提出很多问题,偏向优等生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变自问自答,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思考的动力,缺乏激励和对回答的评价,久而久之,提问成了摆设,问题成了累赘,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课堂沉默也就成了必然。
4.问题答案唯一化
以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为标准,可将问题类型分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一般来说,展示性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参考性问题相反,答案是开放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提问中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研究有很多,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教师的展示性问题提问次数远远高于参考性问题。但是从师生互动效果来看,展示性问题却远不及参考性问题。由于高中英语教学任务多、节奏快,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很少提问参考性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围绕着单词、语法而设计提问,学生无需过多思考便能找到答案,这就造成了二语输出机械化、单一化。而参考性问题的设置却能启发学生的多样化的语言输出,给学生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具备情境化、交际化的特点。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中的具体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应利用情境因素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知识体系。在设计提问时,要避免单调机械的提问方式,而选取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相结合的情境化问题。以牛津高中英语M9
trees为例,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预先展示几张具有各国特色的图片,如袋鼠、埃菲尔铁塔、穿和服的少女等,然后向学生提问:Which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应利用情境因素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知识体系。在设计提问时,要避免单调机械的提问方式,而选取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相结合的情境化问题。以牛津高中英语M9 U1 Reading部分Canada-land of maple trees为例,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预先展示几张具有各国特色的图片,如袋鼠、埃菲尔铁塔、穿和服的少女等,然后向学生提问:Which countries do these pictures represent? What kind of images do we usually use to symbolize a country?通过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各国的代表物。在布置作业阶段,考虑到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没有出国游玩经历,可以避免生硬套路要求学生撰写异国风情,而采取转换提问Which cities do you like best?或是Introduce your favorite city to others.类似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使学生有话可说,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文的主题中来,达到预设的提问效果。
2.提问节奏灵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环节中应注意灵活处理提问节奏,抓住时机进行追问。一般来说,在恰当的时机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几个连环的追问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思考。通过追问,鼓励学生对先前的回答做进一步的分析,要求学生针对追问的问题拿出更详细的例证,提高回答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再以牛津高中英语M4
提问机会平等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师生提问,学生获得被提问的机会均等。有研究表明,在实际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倾向于提问靠近自己视线范围内的学生,比如教室前排及中间部分,而对其他位置的问题分配较少。教育机会人人平等,教师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分配均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第二,提问机会平等化也包括师生、生生互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断的变化提问的对象、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传统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容易造成教师疲劳,学生感觉枯燥。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构建。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机会与时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候答时间延长化
延长提问等待时间是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有效率的一个重要维度。有研究表明,在提问停顿等待时间上,新手教师对“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不足3秒”和“提问后停顿过长”的次数显著高于专家教师,在“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和“学生答不出来时耐心等待几秒”的次数上显著低于专家教师。说明专家教师的时间感更强,能更好的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适当的延长提问等待的时间,不仅能够更好的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也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回答准确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师候答时间长短与问题的类型有关,在对候答时间与提问问题类型的关系研究上,林李楠发现封闭性问题大多会出现候答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候答时间则相对延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候答时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提问效果。
5.反馈详细积极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做到及时有效反馈。一般来说,反馈分为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积极反馈通常包括Right、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