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2016-07-14 18:03朱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品德道德生活

朱凤

丰富多彩的品德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养成这两次转变的最理想的途径。在越来越重视课前实践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的当下,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应该更加追求高效。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认知到行为的初步转变呢?

一、课堂实践活动形式设计:源于生活,出于需要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真正需要的。

课堂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调查、访问、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活动等等。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很多时候还需创设一定的实践情境来辅助。

二、课堂实践活动过程实施:全程调控,收放自如

品德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的必要前提。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特别是在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实践情境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被调动起来了,可纪律就难以控制。一旦课堂失控,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无效的。该如何做到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做到收放自如、活而不乱呢?我们必须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必须让学生在活动开始前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如果活动比较复杂的,可以用投影等方式出示具体步骤。实践活动的时间也应严格把握,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及时提醒学生,以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活动结束时出现有些学生不肯收手的局面。对低年段学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严格遵守活动秩序。

如《坐立走有精神》的课堂中,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后,我设计了一个课中活动(大约在半节课后):“今天小朋友学得可真好,到现在都坚持坐得很端正。为了奖励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边听歌边做动作。规则是:放歌时可以学里面坐立走的动作,也可以自己编动作。歌曲一停就马上坐好,老师在这里拍照的,课后我们看照片,看看谁最先坐端正哦!”随即多媒体播放《中国功夫》歌曲视频,学生立马离开座位,跟着视频动了起来,打坐、太极、行走学得有模有样。这次活动既是对“坐立走”姿势的巩固,又是让学生课中休息的放松活动,时间只安排两分钟左右。我按停歌曲时,学生兴趣正浓。但即使这样,学生也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等我举起相机对准他们时,已经个个坐得笔直,瞪着眼睛等着我了。秩序如此之好,就是因为活动前规则已讲明白,而老师的激励手段“照相”也功不可没,毕竟谁都想在镜头中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三、课堂实践活动评价:多元互动,引导提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要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因此,在品德课堂实践活动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评价不能停留在活动结果上,应更多地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投入不同程度的情感、精力等。学生这些不同的表现又会导致不同的活动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通过对于这些因素的评价,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向高效。评价的类型要多样,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

《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做元宵”比赛中,活动前老师示范做了一个元宵,没有细说应该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好。实践过程中学生就各显神通,有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揪面团、搓圆子流水作业;有的小组四人同时做,边做边互相评价……老师穿行于各小组之间,不时地做出评价:这位小朋友搓得很圆,大小均匀;这一组真会动脑筋,几个元宵同时放手心里搓;哎呀,这个还没搓圆;这组做得有点大了……时间快到的时候,老师及时提醒,有些没有完成的就用各种方法加快速度,而这些加快速度的方法,其实就是老师前面评价中提及的。不知不觉中,老师的评价就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活动结束,除了比出速度最快的小组外,还让学生一起评一评哪一组做得最好。然后让做得快的、做得好的小组分别介绍经验,最后还请做得比较慢的小组找找自己的原因,谈谈想法。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做元宵,体验到传统习俗中的乐趣;同时也学到了做事要专心、动脑筋,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做事要有始有终,等等。很明显,后者对学生今后生活的影响更大。

总之,品德课程应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学习妥善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品德教育“润物无声”,充分体现品德课程之灵性。

猜你喜欢
品德道德生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