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洪
“老师,油菜花与青菜花一样吗?”、“老师,我发现这张电码信息表上写‘●●●●●表示数字‘5和用‘●●●●●表示‘。是一样的,这不是要混淆吗?”这是我前阶段上《油菜花开了》(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和《信息的传递和保存》(苏科版社自然六年级下册)时,学生当堂提出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我的课堂随记本上还有许许多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自然》学科改名为《科学》,从《自然》到《科学》,名称改了,许多相应的领域也作了较大调整。但对我们而言,优化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与时俱进的科学小公民,这是不变的追求。如何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验,笔者认为,引导和处理好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玩”与“问”,对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育的效率尤显重要。
一、在玩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只有让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想别人未想过的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提问意识,在我看来,这与我们以往的教育是不无关系的。在以往的“常识”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鉴别后评判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问题,其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状态也始终处在消极等待之中,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热传导》一课中,可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把热水倒人不锈钢杯中,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与杯把,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很快做出反应:“盛有热水的杯子杯壁为什么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壁和杯把上的?”这样自然打开了研究的大门,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铜棒、细铝棒、细铁棒)提出问题。只要给一些摆弄时间,就会有许多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固体材料都有热传导的本领?”、“金属材料铜、铁、铝热传导的本领一样吗?”教师在概括了固体具有热传导的性质后再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究?”有的学生问:“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应该指出,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也许并不是新发现或创新,但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事物,这是创新的起点。
二、在玩中培养学生多渠道探求新知的能力
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明确提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要及时给予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教师的适度参与,一同进行探究。
如《登上月球》一课,如果用传统手段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问,学生答,那么这一课所需材料只是一本教科书。为了提高效果,我在上本课时,大改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前鼓动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将科学丛书等资料带到课堂上,结合精心制作的网页,尝试了“科学讨论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地交流、讨论对月球的已知信息,突破时空的界限,可以是“科学新发现”,也可以是“神话传说”,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所见、所闻、所感,都是积极的,都给予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前研究的成果,再结合专门制作的网页和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内容,让学生罗列“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感知一些真实的而又未知的东西,“前苏联发明的无人驾驶火箭”、“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的情景,让学生尽情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亦掌握了“通过科学讨论自行探求”的方法。
三、在玩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自然课,不是看这节课是否上得顺畅,而是看激发了学生多少智慧的火花。“科学无限,探究无限”,是我们教师和学生正逐步感悟到的,应该看到,对于学生众多的质疑,教师和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圆满的解释,这时,教师就要采取把课上问题延续到课下研究的方法,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性,为学生的学习留有较大的学习空间与自主性,这样将为学生们可持续性的学习发展奠定下较好基础。
如《研究自行车》一课,学生在课堂几十分钟内,自然无法研究出多少有关自行车的秘密,但只要学生的兴趣浓了,他们就会带着众多疑问,应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课后去继续探究,寻求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懂得知识是从问题中产生、从问题中收获、从问题中升华,而这,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所期待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我们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经历感悟、发现、体验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科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