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可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科学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探究的开放性,这为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前景。
教育是个系统的工程,科学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支持。科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帮助学生对这些有利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一、厘清认知基础,在动态中生成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时,要及时把科学课程资源运用起来,且这些资源要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1.科学实验中适时生成科学资源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要从孩子的成长需求出发,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教学让孩子经历活动。因此,让学生“动”起来就成为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在“动”中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实验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学生智慧火花,并根据生成情况,使之成为有效的科学课程资源,及时呈现出来进行交流。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活动探究时合理运用科学资源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素养时,重点不在于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熟悉实用的物品,合理运用科学资源。
让学生运用科学资源成为经历探究活动的重要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自觉运用资源进行科学探究的本领,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师生努力下灵活开发科学资源
杜威说:“学校是儿童的一种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还要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积极进行探究,使他们成为科学探究自我教育和成长的主体,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去开发有效的科学资源,并服务于科学教学。这期间,每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让每个孩子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亲身参与探究。
二、合理同化顺应,在整合中丰富科学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冲突和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因此,同化与顺应是一个不断进行调节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对科学资源新的认知结构和体系。
1.展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积累科学资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珍视学生学习科学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这些都是学习的起点,我们善加引导,使之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并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特征,有针对性让他们对周围的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和运用,以个性化方式亮出这把资源利剑,不断积累科学课程资源。
在学生运用各种个性化方式积累有效的科学资源,向我们作展示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正逐步形成,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深深地为学生的成功而感到骄傲。
2.运用哲学性的探究思想,呈现科学资源
英国科学教育家威尼-哈伦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想像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科学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要让学生直接主动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许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我们要运用哲学观点和思想,辩证地看待他们,只要他们呈现出了有效的科学资源,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提升,力争精纯。
3.穿插趣味性的实验材料,提升科学资源
杜威认为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不断生长的条件。现实生活中,学生亲眼所见的科学资源比比皆是,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号召他们从身边选取有价值和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加以开发与利用,整合成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的科学资源,让学生一生都充满对科学无穷的乐趣。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科学教师要广泛发动学生去寻找身边那些熟悉实用的物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趣味性资源,以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丰富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调动多种感官,在协作中凝炼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要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在共同沟通协作中凝练科学教学资源。
1.预设目标时提炼资源,促使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融合
在开发和利用科学资源时,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呈阶梯状,有层次感,贴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发展区;目标的设置要有包容性,留下弹性空间,使预设空间成为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的探究;目标的设置要有拓展性,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发展留下空间,促使学生更好更优发展。目标预设是否恰当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也为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进程推进上提供可靠保证。
这种愉快有效的学习,学生尽情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求知欲,让学生无形中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技能,有效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使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达到融合,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优化过程中凝炼资源,实现教师、学生和课程三方整合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尽可能想到不确定因素,使教学资源尽量生成在预设内。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合资源时,认真加以凝炼,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和课程三方的整合。其实,在教师、学生、课程、社会的交互影响中,可以产生积极的科学资源,我们要积极营造便于学生进行整合资源的机会和空间。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让学生在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当地的科学课程资源,来收获最满意的学习效果。
3.多元评价里锤炼资源,形成目标、方法和效果三者契合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的主体除老师外,还有学生同伴和家长。评价的内容无论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或是科学资源的整合运用,都要做到全面化,形成教学目标、方法和效果三者的有机契合,锤炼出高品质、全方位的科学课程资源,并贯穿于科学教学和评价的整个过程。
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是个大舞台。让我们一起紧紧把握科学资源整合的核心,有效地整合科学课程资源,把学生的探究活动融入到丰富多彩而有特色的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经历鲜活而具体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智慧去整合身边的科学资源,沐浴科学课程资源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生活的情趣、品味生活的美好。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能适应未来生活、创造未来生活的“生活人”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