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
摘要:安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这里的人民勤劳、淳朴,富有智慧,世代传唱着丰富的茶歌。安溪是"茶的故乡,歌的故乡"。茶歌则是安溪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调简单、语言通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随着时代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让茶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让中学生对茶乡传统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安溪;茶歌;地方特色;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06-02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各种媒介对于欧美音乐、通俗音乐的传播,随着茶乡经济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几年的安溪中学音乐课堂呈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于本土音乐茶歌一无所知。如何让学生对茶歌产生兴趣、进一步了解茶文化并传承民间音乐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 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 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安溪隶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具有古老独特、绚丽多彩的茶文化。宋至元代,安溪大批茶叶从泉州港出口,走向世界。安溪茶歌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闽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随着茶叶推广而为世人所知。①"茶歌,是茶区农民在茶林劳动或休息时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歌唱形式②"安溪73岁的民间老艺人钱金国先生介绍"由于上山采茶,活儿单调,唱歌可以缓解疲劳,于是茶区的茶农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以口头创作的、用以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民间歌曲,就是茶歌"。茶歌以独特的闽南腔及安溪茶歌调演唱。演唱时采用无伴奏的清纯的直声唱法,没有使用任何的人工波音来修饰唱腔,其曲调优雅别致,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茶歌所表达的生活面广泛,描述了茶农种茶、采茶、制茶、烹茶的劳动场景,有反映茶乡人民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反映男女青年爱情的悲欢离合,也有反映茶乡生活变化的日新月异。但主要以讴歌男女爱慕、思念之情。我认为把安溪茶歌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让同学们了解、热爱家乡本土音乐,以及对安溪茶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悟本土茶歌的独特风格
通过茶歌欣赏,让学生感受、体验安溪茶歌音乐文化之美,提高学生学习茶歌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茶歌中汲取营养,成为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主体。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符合他们对新奇事物渴望的审美心理,在茶歌欣赏时,力求做到形式新颖独特。如组织学生观看茶歌演唱、斗茶比赛视频,带领学生拜访茶乡歌手。听茶乡歌手演唱,与之交流,用心体会那散发着茶区乡土气息的韵律、唱法,感受茶歌的粗旷、淳朴、优美、流畅细腻、如泣如诉的风格,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接着,在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安溪茶歌是生活在本土的先民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本土茶歌上升到理性认识,热爱茶歌、传唱茶歌。
2.让学生学唱茶歌,体验声情并茂的演唱形式
高亢、嘹亮的高腔,婉转、细腻的音乐,再加上地方音乐与变换拍子的应用,使得一首首茶歌有了灵性。让学生模拟演唱 《盘山过岭挽茶叶》,它以ⅩⅩo的 节奏型为主,这个节奏型贯穿全文始末,这对学生学习复杂的切分音节奏起了很大的帮助。在向学生展示家乡茶歌时简单介绍直声的演唱技巧,并介绍不加修饰不用波音更体现茶农的耿直淳朴。本着美育即是德育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新技能、扩大知识面的同时热爱音乐教育和热爱家乡。在学习歌曲时,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调式调性,如在歌曲《山歌十八句》中听清歌词"独一无二铁观音,两说故事茶乡寻。"说的就是铁观音"王说"和"魏说"的茶文化渊源。歌词"九揉十捻形漂亮,十拿九稳兰花香。"唱出了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和气味。当那句"万万不可粗心意,好好经营此物稀。"指明了茶乡的美好前景和茶农的意愿。加深了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为唱茶歌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对唱曲目《茶歌对唱》的学习时,强调用闽南语演唱,采用五更鼓的调式③,让同学们了解山区地理环境差、人口分布不均、居住分散、经常是隔山对唱的特点。课堂上,叫两个人(男女生对唱尤佳)对口演唱,有体现出中国民歌呼应的技法。在体验活动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同学们对唱茶歌有兴趣,并理解了先民的口传身授。他们也可以组建小组互相学习或课外拓展教给别人,变被动接触茶歌为主动传唱探究茶歌。以此达到茶歌的活态传承。
3.茶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安溪茶歌的活态传承
时代飞速发展,地方产业转型的今天,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茶歌不再符合现代人"胃口"。加上早期科技不发达,很多经典茶歌未能完整保存并流传下来。年轻人对茶歌知之甚少。作为茶乡的青少年,很有必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有义务让本土茶歌的学习活跃起来。茶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有利于茶歌这种独特的乡土音乐演唱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它被传唱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飘香的歌》 海峡文艺出版社.
[2]王耀华 陈新凤 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福建教育出版社.
[3]廖皆明《安溪县文化丛书(上)音乐舞蹈卷》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