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敏
摘要:后进生是任何学校都存在的客观事实,特别是我们这种普通学校,学生从小学升中学时,不管成绩好与差,思想品德优与劣,全部都得进入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较复杂,较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每年所任的班级的班必定有几个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生活、学习均无明确目标,目无组织、纪律。经常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有的还打架闹事、欺负弱小,危害社会。因此抓紧对这些表现差、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尽快转化,是学校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教师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注意控制与节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6-01
1.动之以情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认识到学生是有很大可塑性的,要多看到人性善的一面,对转化后进生充满信心。在实施转化工作中,要培养对后进生的积极情感。
1.1要有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最好、最有力的教育,它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它可有效沟通师生的心灵。一个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积极向上的感情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会一致,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措施才会被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支持,并且化为行动。
1.2要有耐心。在教育管理后进生工作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经过教育转变好的学生,有时会"旧病复发"。二是有的后进生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后进生一般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他们激动时,行为难以自制,而且往往不顾后果,但平静下来时,他们也能自觉反悔。教师对此要宽容大度,并且必须耐心地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做到抓反复,反复抓。
1.3必须细心。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善于细心观察分析,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学生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应该觉察他们之间已产生矛盾,产生对抗情绪,赶紧采取措施,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从学生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中,应觉察到他们的心绪处于不正常状态,赶紧进行心理诊治,对症下药,使他们自觉调整心态。
1.4忌随随便便。教师如果和学生接触过于随便:称兄道弟,勾肩搭背,打闹戏耍,无拘无束。以为这样做就能搞好师生关系,培养感情。殊不知这样反而使你在后进生面前显得没有自尊,他们对你没有敬畏心理。距离能产生美,师生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扮演各自己的角色是必要的。
1.5忌唠唠叨叨。教师急于把工作做好,唯恐班上后进生出问题,因而事无巨细,对后进生千叮咛万嘱咐,以致于唠唠叨叨,要知道,再好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说,学生也会厌烦,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们,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你与后进生的情感沟通,从而难以建立相互理解与信赖的师生关系。
1.6克服"晕轮效应误差"。"晕轮效应误差"是指由于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有先入为主的定势影响作用,从而在评估过程中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而产生的误差。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优点和"闪光点",甚至有许多优秀生没有的可贵之处,但由于"晕轮效应",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往往收到忽视,容易被看"死"。为此,教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的某些"成功点",那怕仅仅一些苗头,也要及时予以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这些"闪光、成功点"不断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他们,在情感、心灵相通的基础上,诚恳地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
2.晓之以理
2.1坚持以德育为首。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德育这一概念之中,德育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方面的内容,把德育摆在首位。这是因为:德育不仅拨正学生人生的航向,而且鼓舞学生前进的风帆。
2.2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原则。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并不是一朝一日之事,他们是在长期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他们也不会轻易接受教师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原则,要严格要求。
3.因势利导
3.1利用教育契机,促进后进生转化。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此时教育学生,最易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教师与后进生谈话要选择适当时机,才能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3.2 利用家庭教育威力。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和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与家长有着亲缘、衣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亲密关系,他们受到家长的制约。因此家长教育的威力是不容忽视的。
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你的为人,你的工作态度,从而支持你的工作,坚信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3.3利用科任教师与全体同学集体的力量。各方面教育要求和影响的协调一致,并持之以恒,多管齐下,是构成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良好环境,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力量。反之,如果各方面教育人员各行其是,要求不一,就会造成力量抵消,后进生思想混乱的负教育效应。因为教书育人本是集体的事业,只有教育者形成共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才能使受教育者转变思想,成为四有新人,后进生的教育更是如此。
3.4利用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和教学能力。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尊重学生,以德感人.提倡鼓励和慈祥,避免惩罚,使学生从人与人交往的人身产生出善良与高贵的感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样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确实如此,具有崇高人格和高尚情操的老师永远是学生心灵中的丰碑,是学生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同时,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最能资学社心中树立威信,因此,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4.注意控制与节奏
4.1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后进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力极低,他们一旦被激怒就难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且不顾后果。加上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对于老师有着强烈的逆反情绪,因此,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学生不礼貌行为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绝不可因为损害了自己的尊严而大发脾气,将矛盾激化,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
4.2注意掌握节奏。后进生的教育是长期的战略任务,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注意节奏,最好是停停打打,又打又拉。
总之,后进生的教育意义重大,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对后进生又能动之以情、晓之有理,因势利导,注意控制与节奏,国家交给我们的转变后进生的任务一定能较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