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2016-07-13 12:35窦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技术语文

窦红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65-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们教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找准融合的整合点,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和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达到无缝隙的的融合。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解决学习中单调枯燥的问题,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文本,从教学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选出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把它作为整合课的整合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并逐渐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为了保持并端正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使用的教学课件应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双方的随机交流,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使得学习的互动性增强,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开放,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生命力所在。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2.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1突破难点,拓宽视角。课文中的难点单凭教师讲解有时是难以理解的,通过先进的电教媒体形象的演示,能清楚的把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不易理解的科学规律等变得具体化,化难为易,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使空间想象力、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开发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整体感悟训练中,彰显出其独特的导思引悟优势:一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多面式学习内容,奠定整体感悟基础;二是能提供多感官综合刺激,导思引悟,激发情感,有利于学生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爬山虎如何向上爬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了解,因此可以制成爬山虎向上爬的课件,以动画为主进行展示,让学生仿佛真真的看到爬山虎长叶、茎上伸出细丝,细丝触着墙头上变小圆片,巴住墙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全过程,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的清楚听的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此时只要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教师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课件,或构建相关"资料库",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在线讨论的实践,在线测试的检验等相关链接,增大知识储备容量,拓宽了视角。

2.2借助图像,放飞想象。运用信息技术,在设计课件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情节处理,采用有所跳跃,有所省略的方式,特意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将课件中的动画定格,请学生们延伸想象,续说故事,可有不同的结局,这无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好的教学手段包括:

3.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3.2摹拟试验。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教师可以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4.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与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整合中协调统一,使学生听说读写加强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进行了,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活力之所在。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双赢的新型教学模式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与整个社会更精彩。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