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使得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饯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如何开展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积极地思考,进而去发现、去创造新的领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变通,更好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也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程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听从教师安排、引导,配合教师实施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要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如实的结合学生各方面特点,使教学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一个储蓄罐,告诉学生这个储蓄罐是我们班丽丽同学的,她的奶奶快过七十岁生日了,她要用里面的钱给奶奶买一件生日礼物,这里面有多少钱呢?现在倒出来,请大家一起来数数。这样,通过情境的引导,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数学依赖于一种真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古人也说过:“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课堂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视听为辅”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师生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授受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我们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积极去关心他们,要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最后,教师还应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等等,善于从生活的点滴去关心他们,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渐渐的走向和谐、民主,学生才能有效的交流讨论,有效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的良好局面,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三、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严重的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就应打破固定模式,以“教”为“不教”,“授人以鱼”,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利于探索的学习素材。现实的数学素材,即学生熟悉的、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能够用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类推解决问题的素材。其次,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的个体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要从自身的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予以自我内化。如果学生缺乏有效的观察、操作、倾听、表达及独立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那么他就无法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就算表面上参与了,却很难做到深层次的思维上的参与。长此已久,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多,班级整体的自主探究氛围会越来越淡。最后,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教师在自主探索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课程改革要求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合理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研究、解决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改革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课堂评价手段,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是小学数学教学进步的关键,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有效做好各方面教育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避免在评价过程中评语失真,千篇一律,避免评价不够中肯,带着一定的个人色彩等现象,彻底杜绝终结性评价等。积极采用新课程指导的多元化、过程化等方式去评价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反馈、激励功能,更要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使评价更加具备全面性,更加注重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好学习的信心。这样,科学、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进行落在实处。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时刻冲击着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2]乔晓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革新,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