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概念与初中物理教学

2016-07-13 19:17代洁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惯性建构主义动机

代洁年

一、前概念研究的必要性

教育是教授人以知识,学习也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授人以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有必要研究“知识的起源”,“获得知识的方法”,“人的知识结构”等问题。在研究以上问题中必然会遇到前概念,即:学习新知识之前拥有的知识和概念,所以身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前概念问题”的研究。

二、前概念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是研究前概念的指导思想,提供了对新旧知识衔接的理论依据,也提供了相关方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模型法是直观教学的主要来源,他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对于知识易于接受,所以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

1.建构主义理论

许多教学理论经过了实践考验,被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在研究儿童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意中教学理论。

2.模型法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为主,模型是事实直观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围绕模型展开。所有的教具都可以看作模型,这是一种可以触摸的实物模型,除了实物模型外,还存在为了说明某种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前概念中也包含许多模型。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在脑海中浮现出,河里的一条船,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活中的典型的浮力模型,想象这种场景,问为什么铁船、水泥船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浮力原理的讨论。

3.思想实验法

思想实验是在人的大脑中,想象一个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并在思想中进行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的根本来源,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真实的物理实验,初中物理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伽利略用在水平面上不受摩擦阻力的物体的运动,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具有惯性,在没有力的作用下,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三、有效利用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1.提高学习兴趣的功能

学习存在一个动机问题,动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近期动机”;另一种是“远期动机”。近期动机主要表现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远期动机则包含更多的社会责任。个人兴趣爱好恰恰包含在前概念之中,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如:牛顿,小时候就喜欢做一些水车,水钟等手工制作,最后能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与牛顿的这些从小就有的爱好不无关系。牛顿最初让人刮目相看,就是因为他发明了发射式望远镜,解决了透射式望远镜的色散问题。

2.同化功能

“同化”意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同化,即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见多识广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时会特别快,原因是他的前概念比较丰富;一些孤陋寡闻的学生,由于他们大脑中的前概念不够丰富,学习就会比较吃力。所以在平时鼓励学生多读些课外实际,多参加一些动手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初中物理前概念分析与对策

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之前,他们对于要学习的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对可能出现的前概念进行列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知识点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前概念:认为物体运动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学生认为受力,物体才会运动。

辨析:日常经验对物理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作用,阻碍和干扰了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可以运用物理学史,展示物理学理论中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思想方法。

知识点2:惯性是物体的属性,惯性不是力。

前概念: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学生在使用惯性这个词汇时,常用受到惯性,或说成由于惯性作用。说明学生在潜意识中还是认为惯性是力。

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人处于分离状态。教学中可以先用对比法剖析惯性与力的区别。运用有关惯性的概念分析问题。

知识点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前概念:分析具体事例时,学生潜意识里并不认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例如,鸡蛋撞石头的现象,鸡蛋破了,学生自然而然的认为鸡蛋给石头的力小,而石头给鸡蛋的力大。

辨析:日常经验会对正确形成力的概念和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产生障碍。

五、总结

初中物理前概念来自幼儿园和小学常识教育,来自学生自己的日常经验,如果没有这些前概念,学生学习物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前概念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基础,问卷调查表明,83%的概念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只是没有系统化学习,所以前概念构成了新知识可扩展的肥沃土壤。

本文在前概念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和改进:第一:由于对不同群体学生出现的物理前概念调查的难度,本文没有针对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前概念问题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忽视了学生间前概念的差异性。第二:没有跟踪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进行个案研究。没有对这个连续的过程进行跟踪,不利于深入分析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第三:克服物理前概念学习策略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拓展和深化。

猜你喜欢
惯性建构主义动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凶手的动机
无处不在的惯性
对惯性的认识误区
无处不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