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军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樣,教师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有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9-02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1.明确课程宗旨,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2.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3.高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实施步骤
3.1 认真备课,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就是备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资料,熟悉教学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备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要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传授知识过深或过浅,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设计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备自己: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外,还有很多对电脑的维护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上好每一节课,做好上课以外的每一项工作,使自己精神面貌处在最佳状态。
3.2 精心设计教学,上好每一节课。(1)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环境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较多,由于机房中干扰因素多,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因此,严格课堂纪律是很有必要的。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强调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导入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可通过生活、学习、游戏等情境模式应用于教学导入。即通过画面、声响、实物、展播、描绘等手段创设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任务驱动,有效导学。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为主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在营造的情境中将教学内容任务化,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引导、点拨。例如,在某项操作之前或操作之后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提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迅速达成教学目标。(4)合作学习,有效达标。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的形式,采用对话、研讨、争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随机分组、学生自愿结合、教师分组等形式,无论采取哪一种分组形式,都要确保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
4.规范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有效性
4.1 计算机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教育部应进一步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标、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各地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教材建设实行"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多样化"的方针,规范信息技术课的教材。
4.2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即分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必修课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心理和生理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必修课只学习基本的常识、操作和应用;选修课和活动课学习较难、较复杂的包括程序语言在内的内容,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以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发展。
5.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示范教学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如:Windows、Word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最好马上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习的内容立即得到巩固。比如,在演示完后,设计一个相关知识的"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做好。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对演示的同学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演员的素质重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就是站在講台上的演员,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到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俱进的要求,设计出更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