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5-000-01
摘 要 法治发展的基础是法治理念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通过对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借鉴,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探索和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性,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价值 方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念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法律调整的领域也随之拓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权利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对公正执法以及司法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立法活动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性
(一)人民性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文明,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人民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体,人民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承载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其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原则,使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得以确认。
(二)政治性
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是法治,若想实现法治,就必须具备政策、权利以及组织等方面的保障,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法治的实现程度。法治是政治的保障,促进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以服务大局为使命,全面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三)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开放性的理念贯穿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广泛吸收各种先进的文化,进而产生新的科学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才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引领我国的法治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的重要价值分析
(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公平和正义目标的实现需要法律的调整和保障,否则将无法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法治。在我国,治理国政和社会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秩序,才能使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二)法律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构建了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引导下,人民信仰和遵守法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主体力量。然而,人们信仰和遵守法律需要一段过程,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国家的强制作用。期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引导,人们信仰法律,通过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社会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是优良的法律。良法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利于执法机关公正执法,有利于解决和预防社会矛盾。然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理念,才会制定出良好的法律,因此存在良好的法治理念是良法的前提,通过法治理念的正确引导,锻造出良好的法律,才能使人们服从法律,信仰法律,从而促进人们的和平相处。
(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
良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但是还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仰,才能使和谐社会的目标真的得以实现,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对法律的服从。在我国,政治大权由政府掌握,政府具有无限的权利,因此需要防止政府滥用职权。通过法治理念的引导,政府自觉遵守法律,服从法律,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提供其生长的土壤,整合资源,优化载体,创新实践模式。首先,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次,要整合社会的力量,使全社会参与进来,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要创新宣传载体,结合各类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同时,要针对党员干部展开法治理念的培育,科学设计培育内容,创新培育形式,建立完善的培育制度,使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得以完善和加强;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促进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开设与法制理念教育相关的课程,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离不开我国的实际国情,为了使二者更好的相互适应,需要使法治理念得到不断地完善,只有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的树立起来,才能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乐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J].中国法学,2015(10).
{2] 孙育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4(04).
[3] 李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J].法学杂志,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