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玲
摘 要:本文通过实船验证的方式探讨了螺旋桨后移对船舶航速、振动及噪音的影响,认为螺旋桨后移对优化船舶性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螺旋桨后移;航速;振动;噪音;
中图分类号:U661.3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Propeller Back on Ship Performance
ZHENG Yan Ling
(Foshan Nanhai Zhufeng Shipbuilding Co.,Ltd. Foshan 528244)
Abstract: by testing result verif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propeller back on the ship speed, vibration and noise. Think to optimize the ship performance has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propeller back; ship speed; vibration; noise;
1 引 言
螺旋桨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充分考虑船型特点、主机功率等要素进行分析估算,而螺旋桨的位置则需考虑与船体尾部型线的配合,保持一定的间隙。在充分考虑各种设计要素的情况下,为保证足够的间隙,螺旋桨的位置尽量往船后方向移会对船舶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通过修理一艘装载量150 t的沿海货船来探讨这个问题。
2 实船验证
进厂修理的150 t沿海货船为单机单桨,航速11 kn。该船因航行时打弯了尾轴而进厂更换尾轴,船东提出能否解决船体尾部的振动噪音问题。该船由于出厂时先天不足,航行时尾部振动明显,噪音每隔一段时间会明显增大。在此之前,同一批船的另一艘尝试由原来的3叶桨更换为4叶桨,下水后通过航行试验,振动明显减小,但航速下降至9 kn。
在不更换螺旋桨的情况下,我们尝试将螺旋桨往后移。经过方案论证,尾轴线夹角不变,尾轴加长100 mm,螺旋桨沿尾轴线往后移,与舵系保持适当距离,螺旋桨桨叶与船底板的距离增大。轴系改造完成后进行下水试验,结果振动明显减小,异常噪音消失,航速增加至12.5 kn。
随后,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此类型新造的船舶上,进一步论证螺旋桨后移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2012年建造的一艘100 t渔政船,总长33 m,单层连续甲板,主船体为钢质焊接结构,上层建筑为铝合金焊接结构,倾斜船尾、方尾、圆舭线型,采用双主机、双桨,近海航区,螺旋桨为日本 MAU型的4叶桨,试航航速是16.8 kn,船舶各项性能优越,无明显振动,无异常噪音。2013年按照相同图纸再建造一艘,我们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将螺旋桨后移170 mm,如图1、图2。
船舶建造完成下水试验,与母型船各项性能对比见表1。
两船在相同的水道进行航行试验,试验当天的天气及海况相差不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船航速稍有增加,螺旋桨对应的舵机舱噪声有所减小。从以上的实船验证结果来看,螺旋桨位置往船后方向移对船舶的航速、振动及噪音均有一定的改善。
3 理论分析
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螺旋桨定位后移对船舶的影响。
3.1 有效推力增大
螺旋桨在船后工作时,由于它的抽吸作用,使桨盘前方的水流速度增大,根据伯努利定理,水流速度增大压力必然下降,故在螺旋桨吸水作用处及整个区域内压力都要降低,导致船体压阻力增加,这个由螺旋桨在船后工作时所引起的船体附加阻力称为阻力增额△R。若螺旋桨发出的推力为T,则其中一部份用于克服船的阻力R(不带螺旋桨的阻力),而另一部分则为克服阻力增额△R,则有T=R+△R,其中有效推力为(T-△R)。螺旋桨桨叶与船体间的相对位置增大,增额阻力△R减小,则螺旋桨有效推力(T-△R)增加,有效推力增加则航速增大。
3.2 激振力减小
由于螺旋桨在不均匀的船尾伴流场中运转,必将产生激振力,在螺旋桨振源中以螺旋桨诱导的脉动压力,即表面力为最主要因素。螺旋桨的安装,需考虑与船体尾部型线的配合,保持足够的间隙,避免产生过大的激振力。通常情况下,桨叶和船体间隙不得小于船级社规范的要求。
按照挪威船级社对脉动压力测量数据指出,与船体表面压力紧密有关的因素有伴流场、叶梢至船体的间隙、螺旋桨设计状况和尾吃水等。表面力与叶梢至船体的间隙成反比,叶梢至船体的间隙越大,表面力越小,产生的激振力越小。激振力的减小可减轻船舶振动,降低噪音。
4 应用
当然,螺旋桨后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首先后移会加长尾轴的长度,对轴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要满足轴的强度要求,不能无限加长,只能作局部调整;其次,螺旋桨与舵系的距离既要保证舵机在舱内的运作,也要保证在维修时部件有足够的距离拆卸。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船验证的方式探讨了螺旋桨后移对船舶的影响。这种方式对船舶航速、振动及噪音有积极的影响,虽然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一种优化设计应用在船舶的修理建造上。
参考文献
[1] 应业炬、赵连恩.船舶快速性[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7.
[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编著.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第3版)—总体
分册[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