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龙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软件与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7)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绍龙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软件与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7)
在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之一,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也还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阵地。一门课程、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课堂这个阵地来实现,没有好的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都将失去意义。随着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是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的。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缺少、对课程的理解把握的偏差以及和学生不能很好融合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课堂的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高职;课堂教学;教育;有效性
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亦即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得到的具体进步、成长或发展。有课改专家曾讲:“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因此,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有效”这个指标进行。
那么,如何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很好地把控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面对的学生以及所讲的课程,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在教学中从容应对、自由发挥、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客观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那么,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就会出现高估或低估自己的问题,从而出现误判。要么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要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总之是不能很好地、游刃有余地应对面临的各种局面。这就要求施教者解剖自己、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就像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会问“Areyouready?”一样问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可以用一下指标衡量:
(1)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否已经烂熟于心?
(2)课程的重点、难点分布情况是否了然于胸?
(3)教学资料准备是否比较充分?
(4)教学目标是否有经过检验的合适的方式方法达到?
(5)教学过程是否有恰当的载体去展现?
(6)教学过程能否很好掌控和引导?
(7)教学过程能否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呢?
(8)教学效果有无合适的方式去检验?
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师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相互尊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交流顺畅;师生关系和谐;创意十足;效果良好。
1.1 解读学生
高职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较强;趋同意识很淡;希望以自己为主体;学习普遍较差;自控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不足;纪律性差;受网络信息影响大;压力大、困惑多;不会学习、不爱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少规划等缺点。
但同时,高职学生也具有思维活跃;思想开放;表现欲望强烈;喜欢动手、实践参与度较高;专业技能,适应性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高等优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体验与进步;明确的目标定位;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造性的学习;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自信;能够共享和参与;学习过程有乐趣;努力和成功得到认可;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独立思考、单独学习的机会;和他人合作的机会;大量获得知识的机会;得到教师的包容、体谅和信任;身份的接纳、认同和尊重;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外生活;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期望应于学生的能力吻合;教师应该是良师益友,专业上的导师、心灵上的知己。
1.2 解析专业
教师自己要非常清楚专业的定位,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课程?学这能干什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哪一个环节?上下游的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门课程?课程学完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是这样的人,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以成为学校的骄傲。”“我们的职业的精神和哲学的原理,我们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
专业的准确定位和解析是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案、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更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准备学习方法得到有效学习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精析专业、课程,巧妙选择案例、预设情境,对于任何一个想教好学生的教师来说,怎么强调和要求都不过分。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课堂中,教师要体现主导性,彰显导演导师的特点,突出一个“导”字。学生要体现主体性,亦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有效吸收为主体,突出一个“体”字,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保障教学高效。
2.1 教师主导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引导、点拨学生,对于提高、优化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2.1.1 精心设计、追求效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好的设计必然是精研专业、大纲、内容而形成的,恰如其分的展示方式和精益求精的内容间的完美融合和演绎,使课堂的效率最大化,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2.1.2 细心引导、追求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前进在求学黑暗道路上的学生的指路明灯,善于根据学生、课程内容的特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精心创设的情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引导、激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秘方。
2.1.3 耐心指导、追求效益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更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缺乏可持续性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能指明方向,帮助学生探明路径,找准方法,解除疑难。通过耐心指导,追求效益的最优化。这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学习的时候都要尽可能有老师指导,最好是名师指导了!
2.2 学生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热情响应、积极实践,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2.1 勤于自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力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延伸的目的是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的问题,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具备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终极能力。这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学生的自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建立这种能力。
2.2.2 善于思考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有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思考。宋代大儒、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可见,学生善思会问,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有效。
2.2.3 长于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方式,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展示自我、合作共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强调的是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推而广之,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够自主地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冷静客观细心地思考和总结,并将其结果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才能更加优化,学生才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反之,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灵感稍纵即逝,在以后的课堂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会使课堂的有效性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进步。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摆正位置、端正心态、转变思想观念、着眼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课前用心准备,课中精心指导,课后及时反思,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教学才能更高效,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教师也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而能让有效课堂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某一次心血来潮式的灵光闪现。
[1]唐歆瑜,刘长生.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设计[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郭鑫.职业院校项目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于作岩.关于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0,12.
G712.4
A
1004-7344(2016)02-0027-02
2016-1-4
张绍龙(1980-),男,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