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玲
新兴产业发展与企业自主创新
——培训团赴德学习见闻与思考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玲
摘 要:德国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欧洲榜首,全球第四,经济实体的缔造,依托的不仅仅是严谨、高效、科学和务实的国家精神,还有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本文结合国内“新兴产业发展与企业自主创新”培训考察团的所见所闻,浅析德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充分学习德国工业4.0的理念、卓越的智能制造技术和企业精细化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德国工业4.0 企业文化 环保意识 双元制职业教育
2015年10月18日至31日,笔者随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全省第一批“三名”(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培育试点企业的19名企业家远赴德国,做了为期14天的“新兴产业发展与企业自主创新”培训考察。
培训团一行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先后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座谈交流,并考察了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巴斯夫(BASF)化工集团公司、欧洲最大的阿德勒施夫(Adlershof)科技园等,亲身感受到了德国理念和德国制造,也让笔者深刻体会到了中德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感触良多。
“工业4.0”概念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率先提出,同时也是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的一个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
1.1 德国“工业4.0”主题阐述
“工业4.0”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特别注重中小企业的参与,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工业4.0”的关键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具体包括联网设备之间自动协调工作的M2M业务系统联动等。
德国“工业4.0”最为突出的特点为“工厂智能化”。位于德国北部德累斯顿市的大众透明工厂,整座大众透明工厂是一座充满现代感、通体透明的玻璃大厦,这里没有制造车间的噪音,整个工厂凭借智能化的整体生产管控技术,将大众汽车现代化制造技术与传统手工工艺完美结合,从多个角度向我们诠释了“和谐”的含义。在这里,环保意识先进,并且具有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实现了“工业与城市”的和谐。
1.2 结合中国国情,合理借鉴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装配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结合现状,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
学习工业4.0,不能照搬德国的现有模式。首先,中国尚有技术含量低、能耗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弱的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其次,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亟待解决,一线工人专业技能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挑战;最后,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落实与创新,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综合应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系统科学地落到实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的鲁尔区也面临过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难题。面对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德国政府将发展新能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正是因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在德国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德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7月25日,德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创下占该国当日总用量78%的记录,这是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反观国内,我国风电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仅有3%,光伏发电还不到1%,跟其他先进国家超过30%、乃至5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还有很大差距。
习总书记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做出庄严承诺,中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这意味着,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要达到4.25亿千瓦,发电量6500亿千瓦时左右,在全社会发电量中的比重要达到9%以上。具体到风电和光伏发电,二者至少要分别达到2.5亿千瓦和1.5亿千瓦的并网装机规模。
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弃风损失电量创下新高,达339亿千瓦时,约等于大连市一年的全市用电量。2010年~2015年因弃风造成的电量损失达998亿千瓦时,接近于三峡与葛洲坝两座水电站2015年发电量之和,超过北京地区201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造成电费直接损失539亿元。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应用,任重而道远。
成功的企业都有鲜明的文化理念,这些理念是他们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在德国企业身上,这些独特的文化特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3.1 制度文化
德国人以严谨认真著称,正是这种特质造就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制造企业,各项事务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细至毫厘。一是流程的标准化,每项工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每项工序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二是流程的精细化,精确而合理的流程帮助德国企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稳步前进。我们所考察的德国企业,不论大集团还是小企业,厂房布局和厂房设计都科学合理且富有前瞻性。
3.2 精品文化
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存在于每一个德国员工心里,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我们考察的德玛吉是欧洲最大的机床厂,开发了众多优秀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我国很多机械生产企业也都采用了德玛吉的设备。考察中,笔者注意到,德玛吉公司所有部件都来自外协企业,它的生产模式与运达公司完全相同,为此笔者特意咨询了他们的质量监造情况,是否需要派员驻外监造。技术人员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觉得产品图纸提供后,他们选定的接单企业一定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这不由让笔者想起,高精度、高品质的工业强国是靠所有企业共同打造的,一个安全的供应链需要生产环节所有企业的齐心协力。
3.3 创新文化
德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企业不得不通过创新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德国人相信创新决定企业未来,因而,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德国也不削减研发费用,历年来德国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前列。考察中,培训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雀巢胶囊咖啡机,它解决了欧美顾客既习惯饮用现磨咖啡又嫌操作麻烦的困扰,整台机器设计小巧,只有一公斤重,随机赠送有二十颗不同口味的咖啡胶囊,供客户根据喜好选择,一键式操作,快速冲泡,既方便清洁,又保持了现磨咖啡的纯正清香。
目前,我国包括风电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或多或少存在过度竞争的问题,一味压缩成本打价格战,绝非成功之道。雀巢胶囊咖啡机的热销不是旧的完善,而是催生新的产品,大胆尝试同质竞争和新的商业模式,是雀巢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点也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
3.4 务实文化
在德国遍地的“小公司”、“慢公司”甚至“笨公司”都默默坚持着自己的企业目标,他们几十年、上百年专注于某一项产品领域,只求先做最精最强,再谋其大。在考察中接触到的几家德国企业,企业高管普遍对未来比当前要缺乏信心,这种对未来的担忧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这个性格成就了德国企业专注、稳健务实的企业特性。在我们走访过的大众透明工厂,辉腾作为大众旗下的顶级豪华汽车,除了前后风挡、轮胎以及备胎的安装使用机器人之外,其他大部分工作都由手工完成。通过与大众管理人员沟通后笔者了解到,选用手工操作方式不仅是为了体现辉腾汽车的高端定制化服务,更重要的是,一线生产工人可以借助古老的手工方式与现有生产线的比对,发现现有生产线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使得其品质更臻完美。做产品,讲求精益求精,德国人专注但不单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据权威组织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比例仅为25%,近75%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以产业工人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
“双元制”教育的“元”,指的是职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等,学生在接受职业学校理论培训的同时接受企业的实践技能培训。正是这种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对接了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而备受企业欢迎,也是德国制造健康发展的基石。
浙江机电集团旗下有多家职业教育学校,完全可以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利用机电集团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例如运达风电可以为职业学校提供理论实践基地,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运达风电实习培训,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更能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也可以提倡在职人员的返校再教育,为在职人员特设理论专业课程,对在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继续教育,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相应人才,助力“浙江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助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
这次考察圆满完成了目标,大家对中德工业企业之间的差距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我国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和赶超方式进行了深刻思考,对所有参加培训团员所在企业的工业化、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就企业而言,希望运达公司能深入学习德国企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胸怀天下的社会使命感和务实进取的工匠精神。立足当下,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我们的管理做精,一起为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丁纯,瞿黔超.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以及德国的对策[J].德国研究,2009(2).
[2] 陈曦,王娜,梁娜.透过案例展望德国工业4.0[J].中国电信业,2015(1).
[3] 王娜,李博洋.借鉴德国工业4.0提升我国能源精细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投资,2015(10).
[4] 李雪蕊.探索德国绿色能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5(6).
[5] 张庆阳,郭家康.世界风能强国发展风电的经验与对策[J].中外能源,2015(6).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48-02
作者简介:高玲(1968-),女,汉族,浙江杭州人,ENBA学位,高级会计师,浙江运达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在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及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实践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