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波 (西安文理学院 710065)
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比较研究
高 波 (西安文理学院 710065)
基于高校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这一背景下,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逐渐走进了大学课堂之中,而基于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下,要想充分发挥出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就需要积极借鉴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现已形成的规范化学科教学体系,并实现具备自身特色化教学体系的打造,以此来确保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顺利开展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针对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如何实现公共舞蹈教育对策的有效落实提出了建议。
高校;专业舞蹈教育;公共舞蹈教育;对比;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高校提高了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逐渐开展了公共舞蹈教育以试图借此途径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步伐。而公共舞蹈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相应普及范围相应较小,且教学质量偏低,与专业舞蹈教育相比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在明确二者共性与区别的基础上,为公共舞蹈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对策。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都属于舞蹈本体的教学活动。指的是都是借助身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与协调性,同时,都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学习舞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来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进而以灵活且协调的舞姿来呈现出舞蹈的艺术之美,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第二,教学对象的年龄段相似。首先,身心的发育特点相似。在生理方面,各方面生理机能逐渐成熟,理性思维强化,且耐力以及体力等得到发展;在心理方面,大学生观察能力提升,探索求知欲增强,记忆力以及创造力等达到巅峰,同时,内心情感更加丰富,社会化情感逐渐形成。其次,能够为促使当代大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二者的最大共性特征之一,大学舞蹈教育活动的开展,是结合大学生实际身心发育特点来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塑造学生优美形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并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促使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培养方向与目标上存在区别。专业舞蹈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实现专业性舞蹈人才的培养,使其未来具备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资格;而公共舞蹈教育则是以非专业性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基于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别,专业舞蹈教育有着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服务于专业性舞蹈人才的打造,并确保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而公共舞蹈课程一般只设置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都是些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第二,在教学资源上存在差异性。在这一方面,专业舞蹈课程无论是在教学设施上、教学管理上、教材编写上,还是在学生与师资上,与公共舞蹈教育相比都具备了极大的优势,这也是当前公共舞蹈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三,在教学评价上存在不同。在对教师的评价上,专业教师更注重的专业性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与成果,而对公共舞蹈教育教师,则在考察基本舞蹈表演能力外,还需要兼顾其综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在学生的评价上,专业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舞蹈技术与表演能力的评价,而公共教育需要在评价学生表演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态度、平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舞蹈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价。
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开展,能够为确保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知识与素养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为实现对学生形体的塑造,促使其身心的健康发育与成长奠定基础;此外,还能够在谭业学生情感的同时,在舞蹈训练中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而要想充分发挥出公共舞蹈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则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确舞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并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表演活动;第二,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合理运用。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因材施教并把握好课堂的进度与节奏,注重艺术语言的运用,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更新教育理念并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并提升教师在该专业教学上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保障。
总结:综上,基于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间所存在的共性与区别下,为了确保高校公共舞蹈教育能够在教育范围实现实现进一步拓展,并提升公共舞蹈教育的质量,就需要积极借鉴专业舞蹈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来打造特色化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公共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充分发挥出公共舞蹈教育的价值奠定基础。
[1]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12).
[2]郭婷婷.中国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符燕.对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