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舞蹈发展中的几点问题

2016-07-13 07:20:36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100027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作者舞蹈创作

辛 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100027)

浅析中国舞蹈发展中的几点问题

辛 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100027)

中国舞蹈自远古而来,踏着时代脉搏,同中华民族一起走到了今天。新世纪以来,中国舞蹈受外来影响痕迹较深,伴随着舞蹈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中国舞蹈如何才能更好的走下去,是舞蹈工作者现下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当今社会舞蹈发展的问题出发,给出建议,探讨中国舞蹈未来之路。

中国风格;舞蹈发展;建议;思考

舞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原始社会百兽率舞时起,历经夏商周女乐初现,汉百戏技艺融合,魏晋南北朝以舞相属,唐宫廷女乐兴盛的辉煌时期至宋民间队舞异军突起、戏曲逐渐形成,舞蹈由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融入戏曲成为戏曲的一部分。舞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却又逐渐遗落于历史的长河中。

舞蹈发展至近代,伴随着国民对中华文化的极其不信任,舞蹈文化也陷入了低谷。先进的舞蹈人,自外国引进了现代舞并为中国舞蹈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将西方舞蹈的自由奔放融入到中国舞蹈之中,创立了崭新的舞蹈形式—“新舞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支持文艺工作,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蹈人,他们扎根于中国文化,灵活运用各种舞蹈形式的同时又不断挖掘民间舞蹈文化,使中国舞蹈发展迅速。至今,中国舞蹈作品丰富,已大体包含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等5形式,各门类均已有自己的代表作。

一、中国舞蹈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舞蹈走到今天,收获颇丰确又屡遭挑战。面对接踵而至的种种问题,中国舞蹈如何才能更好的走下去,是舞蹈工作者现下思考的主要问题。一代又一代的舞蹈工作者们不断努力,才使得舞蹈有如今成就,要想走的更远,就必须直视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1.舞蹈风格不明显,舞蹈的中国性不突出

风格即“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舞蹈的风格决定了舞蹈的归属”1。“中国近代的舞蹈艺术,是在清末民初纯舞寥落、戏曲繁盛的背景下的一种再度复兴和新的崛起”2,芭蕾舞、古典舞等舞蹈形式都是在当时形成的。

舞蹈发展至近代,伴随着人们对中国历史的不自信,人们对中国舞蹈也陷入了迷茫状态。建国时期条件艰苦,而那时候创制的舞蹈形式对于舞蹈界来说十足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建国初期,经济落后,考古学、舞蹈史论研究等不发达,许多材料没有更新,再加上当时舞蹈的中心已转入西方,舞蹈家受西方流派影响较深,而又主要受苏联影响,导致当时中国的舞蹈大多致力于运用西洋形式展现,不可避免的融入了西方舞蹈特点。以至于发展至今天,中国舞蹈风格不明显,西洋化严重。芭蕾舞、现代舞等原本起源于西方的舞蹈形式自不必说,古典舞、民间舞等风格也逐渐模糊。

2.舞蹈演出市场良莠不齐,舞蹈作品缺乏创新性、独立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舞蹈工作者不可避免的卷入市场的漩涡,舞蹈创作也陷入了两难局面。舞蹈工作者埋头创作、固步自封,编创的作品或是缺少生活语汇抓不住人们的眼球,或是缺乏创新性致使观众“不买账”。创作的舞蹈作品没有了受众,舞蹈团队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维持,更难谈得上长期发展。而忽视创作规律,盲目跟随群众需求、标新立异的创作,让舞蹈作品过于市场化,缺乏独立性,脱离了舞蹈的本质。舞蹈编导不能真正的从舞蹈本体出发,舞蹈趋于媚俗化,不利于优秀作品的创作,更不利于舞蹈的长远发展。

3.舞蹈选秀盛行,舞蹈综艺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当今社会,电视节目影响了人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舞蹈。电视编导看到了舞蹈的发展前景,将节目视角触入了舞蹈领域,开始举办各项电视舞蹈选秀,大批优秀的舞者、作品走到了大众面前。伴随着电视舞蹈的推广,舞蹈综艺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舞蹈选秀归根到底是一项综艺节目,电视编导等大都唯收视率是图,节目会根据情况裁剪、制造冲突,或者选取一些“笑料”。而随着多媒体形式的日趋火热,电视舞蹈愈加泛滥。媒体提高舞蹈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的同时,舞蹈综艺化、功利化逐渐显现。

二、中国舞蹈发展的建议

中国舞蹈只有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走下去。中国舞蹈的走向于舞蹈工作者的努力息息相关。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立足当下,寻中华舞蹈文化精髓

每一时期的舞蹈都是融合当朝历史背景和前朝舞蹈文化而形成的,舞蹈的瞬时性决定了舞蹈不可完全复制。现今中国舞蹈独特性面貌缺失主要在于舞蹈工作者对中华舞蹈文化认识不彻底。立足当下,向传统学习,追寻中华舞蹈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舞蹈的风格性,丰富中国舞蹈的创作。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创作和发展十分重要。欧阳予倩先生在《话剧向传统学习》一文中曾提到“我们在向传统学习的时候,要真正懂得好坏……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来丰富创作……”要想寻得舞蹈文化精髓必先追寻中国舞蹈历史的脉络,必先从史料中不断找寻中国舞蹈于历史留下的种种印迹。而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要素,丰富创作,发展舞蹈文化。

2.舞蹈创作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应坚持以观众为导向

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主义的国情要求我们的舞蹈创作必然以人民为导向。以人民为导向就要求舞蹈工作者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见人民之所见,想人民之所想,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当下,舞蹈界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舞蹈编创本身。媚俗舞蹈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舞蹈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不自信。优秀的舞蹈作品包含“炫技、抒情、立意、造型”四大要素3。舞蹈编创时应综合考虑四大要素,做到技艺结合,融合技巧与表演性。舞蹈编导、表演者编创舞蹈,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外还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触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艺术工作者还需努力将舞蹈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固步自封反而会阻碍舞蹈艺术的发展。

3.正确对待多媒体等艺术形式

进入新世纪,社会日新月异,舞蹈工作者难免会接受到来自各方的机遇和挑战,舞蹈编创者应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妥善处理好多媒体在舞蹈中的地位,使其真正为舞蹈服务。

三、结语

舞蹈的发展与舞蹈工作者的努力息息相关,要想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把握方向更好的发展,舞蹈工作者就必须投身于舞蹈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之中。中国舞蹈行走至今,历经千锤百炼。中国舞蹈最终路至何方,需要舞蹈工作者们共同探索,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注释:

1.刘天宜.浅说舞蹈风格[J].北方音乐,2011(11):35.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23.

3.欧建平.精彩纷呈的芭蕾盛宴——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的中国演出[J].艺术评论,2013(12):36-44.

[1]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的建构、历史观及研究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4).

[2]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辛颖(1991-),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唐代舞蹈、中国舞蹈史。

猜你喜欢
工作者舞蹈创作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和舞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