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中的色彩表达
——音画通感理论的研究

2016-07-13 01:21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537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音画通感大调

马 丽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37000)

论音乐中的色彩表达
——音画通感理论的研究

马 丽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37000)

本人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音乐与绘画在很多审美构成方面是异质而同构、相异而相通的。本文以音画通感理论的研究为依据,阐释二者在创作理念上的相通性,实现了色、光运动在音乐中的色彩表达。音画通感理论的研究,对于艺术创作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色彩;音色;通感;同构

“通感”从词义本身来看指的是不同感官之间通过心理活动将其沟通在一起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在艺术的领域中,通感的应用是随处可见的。这种效应表现为艺术表象的重叠和沟通,凭借通感来诠释艺术作品会有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一、心理学意义上音画通感理论在色彩上的诠释

人类的听觉和视觉是通感心理效应最敏感、联系最紧密的两种表象,这两种心理感觉往往是相通的。比如我们看到红的色调,内心马上会掀起一种兴奋的、喜悦的感觉;同时,当我们聆听到一段节奏感强、旋律起伏大的音乐时,内心的感受同看到红色调试一样的。又比如说,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颜色时会产生不同的听觉联想。在器乐合奏时有些人听到高音后会产生银白色的联想,中音声部奏响时产生青色系和蓝色系的联系,当低声部想起时联想起灰色调,让人感到压抑和沉迷。我们知道中国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其特点,保留着一种中庸的和谐美。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同时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它们又可组成五种不同的调式,而它们相对应的颜色如下赤、黄、青、黑、白五色,这五种颜色象征着不同的情感表现。

色彩以其明晰的色相和多变得色调来传达情感,而音乐则运用音色和调性告知人们作品的情感走向,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通感“色”完成了他俩的互通与同构。色调分成冷、暖两种,音乐中的调式也可分大调和小调,分别给人以温暖、热烈之感,与其相对应的是寒冷、宁静之意。进一步按照色相又可分为红调子、蓝调子和黄调子,在音乐中随之产生了C大调、E大调和D大调。红调子对应的是C大调,象征着红和血,表达激情的、热烈的情感,让人高兴、喜悦,好像在民乐中演奏唢呐;明亮的色调像赞歌般表现欢乐的情绪;暗淡的色调如同低音般表现哀痛的情感;柔和的色调如诗般诉说爱意和浪漫情怀……

二、物理学意义上通感理论在色彩上的实践

声音以声波作为传播的媒介,而色彩以光波为媒介进行传播。史料记载,牛顿是最早运用物理学原理进行色光实验的科学家,1665年在他研究结论中论证了音阶和色阶中的各个成分是完全可以对应的。他对声波和色彩做了个排列,并发现C、D、降E、F、G、A、降B这七个音与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相对应。音乐家波萨科特于1876年提出黑色对应着弦乐和人声,红色对应着铜管和鼓,蓝色 如同木管的音色。而指挥家高得弗则认为蓝色代表长笛,玫瑰色代表单簧管,红色如同铜管。紧接着19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两位专门研究色彩音乐的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斯克里亚宾。他通过各个音高所产生的情感差异,将音与色的对应关系进行了重新排序,除此之外,他还将色彩音乐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各个调性与色彩的关系,并形成了音乐史上著名的“色彩音乐体系”。斯克里亚宾认为单音和色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C--红色、D--黄色、E--天蓝色、升F--紫色、G--橙色、降A--淡紫色、 还原A--绿色、降B--紫红色、B--蓝色。而调性对应的色调如下:C大调红色、升F大调--蓝色调、G大调--橙色调、降D大调--紫色调、D大调--黄色调、降A大调--暗紫色调、A大调--绿色调、降E大调--铁色调……斯克里亚宾”色彩音乐体系”的出现将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界对色彩音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峰。

三、色彩音乐为音和色的结合推向了高峰

色彩音乐的研究早在17世纪由牛顿的色光实验而奏响,随后沃根里尔的在《名歌唱家》中是这样描述的:“晚会上的红色音调”“蓝色的矢车菊般的音调”“黑琥珀色的音调”……到了1720年路易斯.卡斯勒出版了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的书,他将音频和光谱色比较机械式地连接起来,并将最低音定为红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到最高音的紫色。十九世纪后半叶,随着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蓬勃发展,色彩音乐已经成为艺术界一个流派,人们已经从研究音乐与色彩的机械式地联系,过渡到将色彩音乐赋予艺术特性,并在音乐作品中将其的色与光体现出来。这时涌现出了一批为色彩音乐奋斗终身的艺术家,如印象派大师德彪西于1909年创作的《水中倒影》,就是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朦胧的月色伴随着清风、流水、风吹树叶声,表现了一种梦幻般的色彩感觉。再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于1926年在费城交响乐队的合作下首演,造成了强大的社会反响,听众形容现场的画面时说:“音乐几乎被一种俄国芭蕾舞式的鲜明节奏和流动的激情所融合”,这是一部将美术、文学和音乐完美结合的色彩音乐代表作。紧接着,布利斯于1922年创作了《色彩交响曲》,乐曲由四个乐章构成:[紫色]、[红色]、[蓝色]和[绿色],色彩性的标题寄予了作者情感的体现:绿预示着希望、春天和胜利……《普罗米修斯:火之诗》是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最后完成的交响曲,作品犹如在描绘一种神秘的仪式……当舞台随着色光风琴的色彩变幻多端时,乐团也奏出壮丽而诡异莫测的音响,尤其那如古代祭典般的合唱开始时,犹如太古洪荒的世界再现,遥远的神迹似乎在其中若隐若现,但我们真的能从其中感受到通灵之音。

四、结语

20世纪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再次掀起各个艺术门类间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用跨学科、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现有的艺术形式,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利用通感效应实现艺术门类之间的融通性。音乐和绘画之间受心理学通感和联觉的作用,常常相互渗透、互为影响,音乐中的色彩,就像一支画笔般,将音乐家内心的写照用画面这种可视艺术展现在众人的眼前。无论我们是去欣赏、还是去演绎一部音乐作品,内心一定要有画面感,并将相应的画面通过音符表现出来。只有将听觉和视觉两种感知系统结合在一起,才能编织出一幅美丽的艺术画卷。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于凯. 色彩构成[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9.

[3]管建华. 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103.

[4]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5.

马丽,1984年2月6日,女,汉族,江苏丹阳,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艺术学、民族器乐理论,单位: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YJKY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音画通感大调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G大调随想曲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抗战音画
谈和声配置中大调Ⅱ7和弦的应用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